天天看點

三國無名小将,武藝超過呂布,曾單挑十二位猛将?

三國無名小将,武藝超過呂布,曾單挑十二位猛将?

好多年前,那時候流行玩貼吧,常常會有人在貼吧裡發好玩的東西。新三國出來後,由于台詞膽大露骨,槽點很多,是以相關的貼吧裡,很多人都在吐槽。我印象中,有兩個武将的梗最好玩。

一個就是無雙上将潘鳳。這厮在演義裡就是個弱雞,他本是冀州刺史韓馥的部将,與華雄交戰時,很快就被斬于馬下。但後來被網友惡搞,成了武藝高強的“無雙上将潘鳳”。

後來有次還衍生出了電影。在一部電影裡,潘鳳十分厲害,号稱要打敗呂布,結果被呂布給秒殺了。死前,不知道是導演給潘鳳面子,還是故意如此,潘鳳還說自己大意中了毒,否則不會敗給呂布。

還有個遊戲廣告,也出現了潘鳳。潘鳳途中遇到呂布,結果交戰後直接被呂布秒殺,但他卻能不斷複活,最終他才明白,這是個遊戲。不得不說,這遊戲廣告,創意十足。

另一個就是悍将劉三刀。三國演義中沒有這号人物,新三國裡,呂布在虎牢關前搦戰,王匡說自己有悍将劉三刀,三刀之内必斬呂布于馬下。結果,劉三刀和王沖、韓勇一起出戰呂布,三人連個臉都沒露,就被呂布秒了。

三國無名小将,武藝超過呂布,曾單挑十二位猛将?
三國無名小将,武藝超過呂布,曾單挑十二位猛将?

對了,後來上将刑道榮也火了,他那句“說出吾名,吓汝一跳”,也成了經典台詞。

最近看三國類問題,又看到了神貼,大概内容就是:三國演義裡,被埋沒的猛将當屬曲阿小将,他曾一人單挑程普、黃蓋、韓當等十二名猛将!

另外,還有不少人猜測這個曲阿小将的身份。有人說,曲阿小将是年輕時的黃忠,也有人說,曲阿小将另有其人,甚至還有人說曲阿小将後來選擇了歸隐。

為何這麼說呢?一切還得從孫策大戰太史慈開始說起。

孫堅死後,其子孫策依附袁術。但是,袁術看不起孫策,孫策決定脫離袁術,自己單幹。為此,孫策把父親孫堅當年打撈到的傳國玉玺,獻給了袁術,換來了幾千兵馬。此後,孫策便開始了自己的事業——征戰江東。

在攻打劉繇的過程中,孫策遇到了強大的對手,就是東萊太史慈。

話說當時雙方交戰,孫策屯兵神亭嶺之北,而劉繇屯兵神亭嶺之南。那一天,孫策夢到光武帝劉秀召見他,問了當地人,知道神亭嶺有光武帝的廟就要去廟裡祈禱。他不顧張昭的阻止,帶了程普、黃蓋等十二人,去廟裡祭拜了。

拜了光武帝後,孫策又去看劉繇的營寨。

三國無名小将,武藝超過呂布,曾單挑十二位猛将?

此時,斥候發現了,報告給了劉繇,劉繇認為,這是孫策的誘敵之計,不能去追擊。但是,太史慈不這麼認為,他之前被劉繇瞧不起,這時候就想表現自己,想去活捉孫策。他一聲号召,大家都不願跟他去,隻有一個小将跟太史慈去了。

太史慈踴躍曰:“此時不捉孫策,更待何時!”遂不候劉繇将令,竟自披挂上馬,綽槍出營,大叫曰:“有膽氣者,都跟我來!”諸将不動。惟有一小将曰:“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拍馬同行。衆将皆笑。

這個小将,就是曲阿小将。

曲阿小将後來去了哪裡呢?書中沒有說,後面再也沒提到過。可能是以,是以很多讀者才會猜測。

但是,僅從原著來看,曲阿小将的結局,隻有兩種情況。

三國無名小将,武藝超過呂布,曾單挑十二位猛将?

其一,他被程普等人打死了,劉繇見太史慈一直不回來,是以派兵接應。

孫策和太史慈打鬥到後來,劉繇帶兵來接應太史慈了。這時候,書中說到了程普等十二人,卻沒有說曲阿小将。

忽然喊聲後起,乃劉繇接應軍到來,約有千餘。策正慌急,程普等十二騎亦沖到。策與慈方才放手。慈于軍中讨了一匹馬,取了槍,上馬複來。

這裡,沒有提到劉繇是怎麼來的,也沒有提到曲阿小将在不在,隻說了程普等十二人過來幫孫策。而太史慈呢,也去騎馬了,曲阿小将去了哪裡,不知道。

由此可以推測,曲阿小将應該是被程普等人打死了,畢竟這十二人分别是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等,都是準一流的高手,别說曲阿小将了,就是呂布也扛不住揍。

至于劉繇,他應該是聽到别人說太史慈出去了,又一直不回來,是以才會帶兵前來助戰。

三國無名小将,武藝超過呂布,曾單挑十二位猛将?

其二,他和程普等人沒交手,後來去通知劉繇,是以劉繇才會派兵接應。

當然,三國時期,猛将之間的戰鬥還是很有禮儀的,不是特殊情況,一般不會群毆。是以,當孫策和太史慈大戰的時候,曲阿小将和程普等人就不會交手了。而且,以程普等人的性子,也不可能會去圍毆一個小兵。

是以,曲阿小将應該沒死。

正因為曲阿小将沒死,是以他回去通知劉繇,劉繇才能來接應太史慈。

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曲阿小将就是特别厲害,他暴打了程普、黃蓋等十二位猛将,我想問問,這樣的猛将真有嗎?如果他這麼厲害,怎麼會沒有姓名留下呢?又怎麼會在劉繇帳下,做個無名小卒呢?

當然,如果作為一種段子,或者惡搞,倒也還可以,隻是傳得多了,很多人就會真的認為,曲阿小将武藝超過呂布,能單挑程普等十二位猛将了。

三國無名小将,武藝超過呂布,曾單挑十二位猛将?

事實上,真要考據這位曲阿小将也不是不可以,隻是即便正史上,他終究也隻是無名小将。

《三國志》中記載,孫策與太史慈大戰時,确實有一位小将跟太史慈。

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并各來赴,於是解散。

這裡,要聯系前面說。因為太史慈厲害,是以有人勸劉繇,讓太史慈做大将軍。但是,劉繇不願意,他隻是讓太史慈做個偵查類的将士,即“但使慈偵視輕重”。

這一日,太史慈帶着一個小兵,遇到了孫策,而孫策帶着韓當等十二人。這就說明,太史慈偵查時遇到了孫策,他當時隻帶了一人。

此後,陳壽便再也沒提到過這位小将,說明他就是個普通小将而已。畢竟,那會兒太史慈也就是個小将,還能帶什麼牛人呢?

三國無名小将,武藝超過呂布,曾單挑十二位猛将?

到了嘉靖本《三國演義》中,作者為了表現太史慈勇猛,部下有人欣賞他,是以讓這個本來沒有任何台詞的小将,加了戲份。

(太史慈)披挂上馬,綽槍出營,大叫曰:“有膽氣者跟我來!”諸将不動,惟有一小将曰:“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拍馬趕去。衆皆大笑。

通行本的三國演義,也是這樣。這裡,隻是為了突出太史慈,是以寫到後面,作者也就不再花筆墨去寫這個無名小将了。

非要去猜測曲阿小将是誰,無異于鑽牛角尖。說他武藝超過呂布,單挑十二位猛将,當個段子還行,當真你就輸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