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媽媽。

昨天,忙裡偷閑追了白百何的新劇《我們的婚姻》,她扮演的全職媽媽沈彗星實在是太牛逼了!

她本是高材生,能力過硬,有了孩子以後,犧牲自己的事業選擇相夫教子。

買房、裝修、搬家統統都是她一個人搞定!

最誇張的是,她還會燒電焊

東西壞了直接拿出電焊槍就搞定了!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她不止能力強,在教育孩子上也很有技巧。

就拿第一集來說吧,搬新家後,女兒糖糖被小區裡的一個男孩子欺負,不敢過去和别的小孩玩。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她的處理方式就非常到位。這裡我們先賣個關子,暫時不透露她的做法。

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當你家孩子來到一個新環境,和别人玩不到一塊時,你會怎麼辦?

如果你家孩子就是内向,不喜歡熱鬧的環境,你要怎麼辦?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有部分家長可能會納悶:

喊聲好握個手,有那麼難嗎?

别人家的孩子,怎麼就那麼大膽呢?”

甚至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性格内向膽小,生怕ta将來走上社會要吃虧。

那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内向不是問題,偏見才是!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内向的人不善言辭,社交能力差,也沒什麼思考和主見。

有這種想法,我隻能說,你真的多慮了。

在這裡,我們要先糾正一個觀點:

内向害羞≠性格有缺陷≠長大以後沒出息。

事實上,不管孩子是内向還是外向,

這都是與生俱來的性格特征,并沒有優劣之分。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心理學家榮格在《心理類型》中提到:“

内向者會受到内心的思考與所感受世界的吸引,更專注于他們了解的周圍事物的意義。

也就是說,内向的孩子能量是收斂的,更喜歡深度思考。可能一開始很慢熱,但一旦認定,就會執着熱愛。

與生俱來的性格無法改變,反倒是大人時刻念叨:“不叫人,沒禮貌”“長大要吃虧”,會影響孩子。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說實話,每次看到孩子迫于壓力打招呼,強行融入到集體中,我都為ta難受。

若是不打招呼,又會被貼上“沒禮貌”“不聽話”的标簽,甚至還要挨頓罵。

更有一些虎家長,美其名曰鍛煉孩子膽量,将孩子丢到人流量巨大的火車站等處……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标簽效應」,

它是指人一旦被貼上某種标簽,行為舉止會不自覺地往标簽上的内容相對應。久而久之,會成為标簽所标定的那種人。

是以,與其糾結孩子長大後不好,

我倒是想建議,不要再給孩子貼标簽了!

再說了,内向的人有很多都非常優秀:如牛頓、愛因斯坦、紮克伯格、宮崎駿、周星馳、梁朝偉……

下次再有人說内向性格不好,不妨勇敢地反駁回去!

大人如何幫娃邁出這一步?

那麼,孩子交不到新朋友,真的就一點都不管嗎?

倒也不能這麼說,畢竟人活在社會上,總會有社交方面的需求。如果說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生活,那大人該出手時就出手!

不過,這裡有一個前提條件,請大家跟我默念三遍:

尊重孩子的天性,不宜操之過急。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育兒書上曾說,要無條件接納孩子,也就是說我們愛的是孩子這個人本身,

不管ta是何種模樣,我們都會愛ta。

無論是外向還是内向,我們都接受,而不是急匆匆去否定或指責,

把ta推出去,推到一個ta尚未适應好的地方去。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很多孩子膽怯,其實是因為沒有社交經驗,

遇到問題不知道要說什麼,表現出來就是不吭聲、手足無措。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想讓孩子怎麼做,自己先示範給ta看。

像前面提到的白百何,她在處理女兒的問題時,就是這麼做的。

她看到女兒獨自站在一旁,望着一起玩的小朋友,神情失落。

先是好言安慰,了解其中緣由,給女兒撐腰:

“這是一個很小的事情,我們可以解決。”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然後便帶着女兒走到小朋友中間,問大家想不想玩老鷹抓小雞?

小朋友們聽到後,興緻很高,都争着搶着說要玩。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就這樣,她扮演母雞,另一位媽媽扮演老鷹,帶着小朋友們在草地上玩耍了起來。

女兒的不開心一掃而空,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同時,我們也可以帶孩子讀讀繪本、看看卡通片,從孩子熟悉的世界中汲取力量,明白社交禮儀。

在這裡,我想和你們分享一部小短片《洞穴》,

又名“一隻社恐兔的被迫社交記”!

主角是一隻社恐的小兔子,它準備給自己建造理想中的家——遠離鄰居,安靜獨居。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但是地下很擁擠,住滿了小動物。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是以,它拼命往地下挖,越挖越深,然後一鏟子挖穿了地下水。

這下悲劇了!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不僅自己的房子沒建好,還害得鄰居們被水淹。

小兔子沒辦法,隻好向鄰居求助。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小動物們齊心協力,很快就把積水排幹淨了,拯救了大家共同的家園。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而且,在鄰居們的幫助下,小兔子也優化了理想中的家,獲得了更别緻的小屋。

它發現,原來融入集體也沒那麼難。

每個人都活在複雜的社會關系之中,從來就不是一座孤島。但是,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節奏,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是以,和周圍“鄰居”的火花來得慢一點,其實也沒關系。

有時候,孩子需要的,隻是一個合适的契機。

我們帶孩子看這部卡通片時,也可以和ta探讨一下:

如果是你,遇到了這種情況,會怎麼做呢?

-寫在後面-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更沒有相同的兩個孩子。

别再逼着内向孩子變外向了,他們有适合自己的成長軌迹。

紅花綠葉,各有各的美。我們要學會欣賞,而不是用統一的标準,把所有的孩子都變得一模一樣。

“離婚風波”6年後,白百何終于反擊:果然,我們都小瞧了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