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說精讀」芥川龍之介:《毛利先生》

作者:新課标大國文
「小說精讀」芥川龍之介:《毛利先生》

編者寄語

蹩腳的國語、古怪的裝束、卑微的神情、乞求的眼神,這樣的一位老師又能給學生帶來什麼?學生面對這樣的老師又是什麼反應?作者芥川龍之介從兒童視角出發,描述了老師的困窘、年少時對老師的嘲諷,年長後對先生的了解和自己的愧疚。這正如日本文學評論家吉田精一對其的評價:芥川龍之介的文學可以看作是大正期小市民知識階層的良心、感覺、神經、趣味等經提純而獲得的結晶。

文本研讀

毛利先生

>>>毛利:交代寫作對象。先生:表達對人物的尊敬之情。

芥川龍之介

①初見毛利先生,是在他就任當日下午。走廊裡傳來腳步聲,前所未有的肅靜。(側面寫出學生對新來的老師的新奇與等待。)開門進來的是個矮個子,令人聯想起節日裡雜耍的小醜:光溜溜的秃頭與教科書上畫的鴕鳥蛋毫無二緻;古怪的晨禮服名副其實古色蒼然,幾乎令人忘卻曾經是黑色的;有點髒的翻領下面,竟鄭重其事地系着一條極其鮮豔的紫色領帶。(外貌描寫,突出了毛利先生長相的滑稽可笑,以及生活拮據和潦倒,為後文同學的誤解埋下伏筆。同時“鄭重其事”一詞,可以看出毛利先生對教學工作的認真态度。)

②從各個角落發出強忍住笑的聲音。然而,先生和善而蒼白的圓臉上露出親切的笑容:

③“諸位!”(展現出毛利先生對學生的尊重。和上文學生強忍住的笑聲形成鮮明對比。)

④我們從未享受過“諸位”的待遇,屏息等待長篇大論。然而毛利先生環顧了一下教室,什麼也沒說,嘴角神經質地顫動,那有點像家畜的興奮的目光不時流露出煩躁不安的神情,似乎有所懇求。(神态描寫,寫出了毛利先生對能從事教育而興奮,同時又擔心自己不能勝任而焦慮,是以對學生有了懇求,希望學生能夠認可他的教學。)

⑤“今後由我來教諸位選讀課。”

⑥開場白結束得如此突然,令我們非常失望。先生點了一個同學的名字,并稱他為“君”。(對學生發自内心的尊敬。)那學生站起來,以東京中學生所特有的機靈勁兒譯讀了一節。誤譯不消說,就連發音上的一些細微毛病先生都仔細加以糾正。他的發音格外做作,可大緻正确清晰。(細節描寫,展現出毛利先生教學認真細緻,十分負責。)

⑦然而,當先生開始譯讀時,失笑聲此起彼伏。他的日語詞彙竟少得令人難以相信他是日本人:“魯濱孫終于決定飼養…….什麼呢?就是……動物園多得很…….對,是猴子。”連猴子都這樣,碰到稍複雜些的句子,不兜幾個圈子,簡直就找不到恰當的譯詞。先生頻頻把手放到領口,迷惘地擡起頭,慌慌張張地瞥我們一眼,立刻又兩手摁住秃腦袋,把臉深深地埋在桌子上。本就矮小的身子,猶如一隻洩了氣的氣球,窩窩囊囊地縮成一團。(運用動作、神态等細節描寫,寫出了老師因不熟悉本國語言的窘迫和難堪。也流露出多年後回想起此事時作者對毛利先生的同情,也是其自我心靈解剖後的忏悔,這符合芥川龍之介的寫作風格。)笑聲越發肆無忌憚,連最前排的學生也公然哄笑起來。

⑧課間号起,我們哄堂大笑,故意模仿先生的姿态和聲調,甚至連身為班長的我,也由五六名同學簇擁着,揚揚得意地指點先生的誤譯之處。(學生的行為流露出對毛利先生的輕視和不尊重,特意強調作為班長的我的行為,含有多年後想起所做時我對先生的愧疚之情。作者采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取材作者曾經親身經曆過的生活現實,将自己即“我們”内心的無聊、少年人特有的惡劣通過對待毛利先生的态度暴露出來,使得小說充斥着一種悲哀、破滅的氣息,具有濃烈的日本私小說的特點。)

⑨“今早我坐電車,看見先生坐在正中間。可是臨近換車的地方,他卻高聲叫喚‘售票員,售票員!’,我覺得又好笑又難為情。”

⑩“聽說他一到雨天就身着西裝,腳穿木屐來上班。”

⑪“老是挂在腰下的白手絹包兒,八成是便當吧?”

⑫“聽說有人在電車上看見他抓住把手時,毛線手套上全是窟窿。”(以人物對白的方式,寫出了衆人眼中的毛利先生:他迫于生活才來教學,并非有志于教育。再次突出學生對他的嘲諷、鄙視。衆多人物的對話,不僅從表面上解釋了毛利來此的原因,也讓文章充滿了壓抑之感。)

>>>①-⑫主要叙述了初見毛利先生的情形以及同學們對毛利先生的嘲諷,為後文毛利先生被同學指責埋下了伏筆。

⑬有天早晨,毛利先生像往常一樣,扯起尖嗓子熱情地講授《人生頌》。沒有人認真聽講,鄰座的一個柔道選手竟在課本下面攤開武俠小說。正講着,先生忽然大談起人生問題來了:“諸位還不了解人生,唯其如此,諸位是幸福的。到了我們這把年紀,對人生洞若觀火,但苦惱的事也多。就拿我來說,有兩個孩子,于是就得送他們上學。一上學……嗯……學費怎麼辦……”大家又竊笑起來。鄰座的柔道選手突然撂下小說,氣勢洶洶地起身質問:“先生,我們是來學英語的,如果您還繼續這樣講下去,我立刻到操場上去。”說完,他竭力繃着臉,怒不可遏地坐回座位上。

⑭我從未見過那般難堪的表情,像遭了雷擊,半張着嘴,家畜般的眼睛裡閃過一絲低三下四的神情。他用手正了正紫色領帶:

⑮“是我錯了,鄭重道歉。的确,諸位是為學英語來上課的。我錯了,好嗎?”

⑯似哭的笑容,再三重複着同樣的話,上衣的肩部和腰部的磨損處,更加顯眼了。每低一下頭,他的秃腦袋越發像鴕鳥蛋。柔道選手回頭瞥了我一眼,露出狡黠的微笑,即刻又讀起藏在下面的小說來了。(通過語言、神态和細節描寫,寫出了毛利先生的真誠,和學生的無知粗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也意在暴露“我們”内心的邪惡,對自我的剖析。)

⑰先生比平日更加語無倫次地專心翻譯那朗費羅的詩句。“人生是真實的,人生是誠摯的。”氣色很壞的圓臉上冒着虛汗,像是不停地哀求着什麼。然而,像我這樣無所顧忌地打哈欠的人也不在少數。矮小的先生不停地揮舞着教科書,聲嘶力竭地喊道:

⑱“人生是真實的,人生是誠摯的。”(毛利先生内心的真實流露,借朗費羅的話喊出自己内心的真實情感。面對“生存的危機和破滅”,毛利先生依然堅持剖白自我,試圖将自己從這破滅中拯救出來。)

⑲一學期過去,再未見到毛利先生的身影,我們甚至連高興的意思都沒有,連先生存在本身,都忘記得一幹二淨。(突出作為學生的我們對毛利先生的不在意,同時暗含着作者深深的愧疚之情。)

>>>集中筆墨寫同學指責毛利先生的情形,凸顯出學生對老師的不敬和不了解。

⑳大學畢業的那年秋天,我不經意地走進一家咖啡館品嘗着咖啡,漫不經心地打量眼前那面鏡子。

㉑鏡中一位顧客讓我吃了一驚。雖隻是側臉,那鴕鳥蛋似的秃頭,古色古香的晨禮服,是紫色的領帶……

㉒尖嗓門依然如故,忙不疊地給服務員們講解着什麼。“這個形容詞管着這個名詞,知道了吧?”桌上攤放着一本書。毛利先生不停地用手指戳着那一頁,不厭其煩地講解着。服務員們擠在一起,個個聚精會神。(同樣的穿着打扮,數十年不變,寫出了先生不追求物質。講解的仔細耐心,展現出毛利先生對教學的熱愛。同時,此時的服務員學習的狀态和當年的我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意在批評當年我們對先生教學的不尊重、不珍惜。)

㉓“什麼?關系名詞?沒有所謂的關系名詞。是關系代詞嗎?對,對……”

㉔我不由得産生了一種溫情,悄然起身,那氣色很壞的圓臉向這邊轉過來,家畜般的眼神同我的目光在鏡中相遇。然而,先生的目光裡未浮現故舊相遇的表情,有的隻是那懇求什麼似的可憐神情。(家畜般的眼神,寫出了先生目光依然清澈如初。于毛利先生來說,教英語是他畢生的熱愛,但世人常常不了解,故而有了“懇求的可憐神情”,希望能夠得到學生、世人的了解。)我默默走到賬房去付款。

㉕“那邊有人在教英語,是咖啡館請來的吧?”

㉖“哪裡是請來的,不過是每天晚上過來教教。聽說是個老朽的英語先生,哪兒也不聘他,大概是來消磨時間的吧。要杯咖啡,就在這兒耗一晚,我們并不歡迎他呢。”(賬房的話表明不僅僅學生不能都了解毛利先生,整個社會或世人都未必了解毛利先生。學生認為毛利先生是迫于生計,賬房認為毛利先生是為了消磨時間。更加凸顯出毛利先生忠于教育卻無人了解的痛苦,也更能展現出人物人格的高貴。而這也展現了日本私小說以調和自我作為努力的目标的特點,人物努力克服“生存的危機和破滅”,将自己從“生活的不安和生存的危機”中拯救出來。)

㉗我好像現在才了解先生。刹那間,不知該哭還是笑。我豎起大衣領子,匆匆離開咖啡館。(我的所思和匆匆離開都流露出我對自己少年時對待先生的态度的愧疚和自責,為先生投身于教育的高貴人格的欽佩。)先生在亮得使人心寒的燈光下,依舊扯着尖嗓門。(“亮得使人心寒”,流露出作者對世人不了解毛利先生的心痛。)

㉘“因為這個詞代替名詞,是以叫代詞。代詞,懂了嗎?”(以毛利先生的教學話語結束全文,耐人尋味。)

>>>⑬-㉘以上部分叙述了在咖啡店再見毛利先生,作者由之前的嘲諷轉化為對先生的尊敬和了解。

全文思路清晰,由初見情形時的嘲笑——日常相處時的刁難——再次相見時的了解,展現了作者對先生認識的轉變,也展現出作者心智的成熟。

(劉光宇譯,有删改)

知識建構

//人物描寫的角度//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故事情節的叙述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小說中至關重要,而形象的塑造離不開對人物的描寫。一般來說,人物,描寫的角度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主要是對其從語言、動作、外貌、心理、神态等角度進行細緻描述。而側面描寫主要是通過他人的反應和評價來塑造這一人物形象的。

本文中對毛利先生這一形象的塑造采用了正側面結合的方式。正面主要對其語言、動作、神态和穿着打扮來進行的,而側面主要是同學們的嘲諷、咖啡店雇員的回答。通着這些描寫活化出一個生活窘迫但執着于教學、熱愛教育事業的落魄教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