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農村生養孩子花得少,負擔還更大?留守婦女才是被忽略的邊緣人群

作者:丈農尺

生一個孩子容易,但養一個孩子很難,現在的農村年輕人對此深有感觸。這不僅展現在如今的農村年輕父母,普遍對孩子更加重視,而且更展現在實實在在的金錢花費上。

據最新的資料統計,全國孩子的養育成本(0~18歲)的平均值,已經高達48.5萬,僅次于南韓。從賬面資料來看,國内農村生養孩子的花費要相對較少,可就群體反應來看,農村生養孩子的負擔反而更大。

農村生養孩子花得少,負擔還更大?留守婦女才是被忽略的邊緣人群

對此,很多已經晉升為父母的農村80後和90後,隻能無奈地調侃,父母總是催促多生孩子,并稱他們當年養育三四個孩子很容易,很難了解他們當下的處境。雖然表面看起來,這隻是新老兩代人之間,在觀念上的差距,但實際上卻反映出農村的生活基礎,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

農村生養孩子花得少,負擔還更大?留守婦女才是被忽略的邊緣人群

為何說關于生孩子,留守婦女才是被忽略的邊緣人群?

不同于城市的職業婦女,在農村的舊有觀念裡,農村婦女需要承擔的最大責任,就是照顧家人、養育孩子。雖然随着社會的進步,這些舊有觀念已經被淡化,但距離“根除”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如果生育一胎,還可以跟老公共同出去打工,但若生育二胎、三胎後,他們就隻能淪為留守婦女,承擔起照顧孩子的重任。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往往會錯過最佳的職業發展年齡,等到孩子不太需要照顧時,他們大都隻能靈活就業。

與此同時,錢的多少,已經成為了家庭成員對家庭付出的重要标準。因為在農村家庭中,男性可以用工資的多少,來直覺反映出對家庭的貢獻,而農村婦女在收拾家務、照看孩子等方面的付出,卻很難通過一個現實的标準來展現,而這多少都會影響家庭關系的和睦。再加上,我們總是會同情留守老人的不易和留守兒童的可憐,但留守婦女的孤獨和無助,尤其是在孩子生病時的那份無力感,卻往往被忽略。

總的來說,正是由于農村婦女,如果生育二胎或三胎,往往就會因淪為留守婦女,而錯失最佳的職業發展期。同時,農村留守婦女在收拾家務、照看孩子等方面的付出,幾乎沒有類似于“錢的多少”這樣一個很直覺的展現标準,進而令他們的付出容易被忽視,而且更被忽視的是,他們在家獨自照看孩子時的那份孤獨和無助。是以,關于生孩子,留守婦女才是被忽略的邊緣人群,他們的需求更應該被看到。

農村生養孩子花得少,負擔還更大?留守婦女才是被忽略的邊緣人群

如何破解農村婦女的“生育之痛”?國家出手了。

目前很多地區響應國家的号召,都紛紛推出了0~3歲孩童的生育補貼,有的地區甚至還推出了有點考驗智商的生育貸款。雖然這樣的舉措,确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生育孩子的經濟壓力。但是養育孩子的“花費大頭”主要集中在三歲之後,如果後期能夠推出對應的資助方案,就能夠破解農村婦女的“生育之痛”,并大幅度緩解生育率低的問題。

除此以外,在近期釋出的2022年“中央1号檔案”中,國家明确表示,将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由注重機構行政區域覆寫,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務覆寫轉變。從這一措施中可以看出,此前國家實行的“租購同權”試點,很可能會在試驗程序和試驗範圍上,同時大幅度擴大。農村的孩子,在未來随同父母一起,在城市通過租房,來實作就近入學的希望會越來越大,大量農村婦女也将不用再留守。

農村生養孩子花得少,負擔還更大?留守婦女才是被忽略的邊緣人群

對于生育孩子,農民應該注意什麼?

農民應該注意兩個問題,一個是對生育孩子的多少,建議綜合考慮父母帶娃意願的強弱、當地有無實行“租購同權”、自己的收入水準高低以及是否穩定等因素。另一個是建議農村的年輕夫妻,盡量選擇就近就業,或者利用現在的好政策返鄉創業,多陪陪家人。

農村生養孩子花得少,負擔還更大?留守婦女才是被忽略的邊緣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