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老文青”伍迪·艾倫,如何對他愛了一輩子的紐約花式示愛

伍迪·艾倫的《紐約的一個雨天》終于在國内上映,很難相信,這位“老文青”的第48部長片,居然是他首部進入國内院線的電影。

看“老文青”伍迪·艾倫,如何對他愛了一輩子的紐約花式示愛

不過,雖然把紐約直接放在了片名裡,但這可不是伍迪·艾倫第一部以紐約為主題的電影。

伍迪·艾倫曾經自言“愛了一輩子”紐約,或許也沒有一個導演比生于斯長于斯,至今仍在那裡生活工作的他更了解紐約了。他的衆多電影,都在用鏡頭記錄着這座超級大都市的變化,以及身處其中的各種紐約客的故事。

看“老文青”伍迪·艾倫,如何對他愛了一輩子的紐約花式示愛

伍迪·艾倫出生在紐約最北部的布朗克斯,随後在布魯克林長大,四歲那年,他跟着父親第一次來到了紐約的中心曼哈頓,從此就愛上了這裡。“曼哈頓是獨一無二的,是地球表面最迷人、最壯觀的城市。”他曾如是說。

不同于馬丁·斯科塞斯鏡頭下充斥着犯罪、沖突和黑暗的紐約,伍迪·艾倫眼中的紐約沒有大多數眼中的暴戾、擁擠,反而過分的優雅、浪漫和美好,甚至美好得有些不太真實,尤其是曼哈頓。

伍迪·艾倫多年來一直努力想要通過自己的電影展現這裡時髦且文藝的男男女女們——在《丈夫、太太與情人》裡,他們在中央公園讨論加缪和屠格涅夫;《曼哈頓》裡,他們在河邊的長椅上眺望不遠處的皇後區大橋;

看“老文青”伍迪·艾倫,如何對他愛了一輩子的紐約花式示愛

《曼哈頓》

《安妮·霍爾》裡在東河11号碼頭的夜幕下深情告白;《怎樣都行》裡在約那·謝墨猶太餡餅店與人閑聊;而在《紐約的一個雨天》裡,則在大都會博物館消磨時光……

看“老文青”伍迪·艾倫,如何對他愛了一輩子的紐約花式示愛

《安妮·霍爾》

看“老文青”伍迪·艾倫,如何對他愛了一輩子的紐約花式示愛

《怎樣都行》

看“老文青”伍迪·艾倫,如何對他愛了一輩子的紐約花式示愛

《紐約的一個雨天》

《曼哈頓》的開場就是伍迪·艾倫對紐約這座城市的“告白”:伴随着美國作曲家喬治·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黑白寬銀幕拉開了紐約這座夢幻城市的序幕:布魯克林大橋、百老彙的夜景、揚基棒球場、上西區較高價的電梯大廈前的風景、擁滞的街道,最後則定格在中央公園上空盛開的煙花上。“‘他就是紐約的化身,堅強,充滿幻想。黑框眼鏡後面是他如叢林豹一般散發的魅力。’不錯,我喜歡。‘紐約是他的城市,一座屬于他的城市。’”在旁白裡,伍迪·艾倫借他親身扮演的男主角,喋喋不休地訴說着自己對這座城市的複雜感情。

而這種複雜更展現在伍迪·艾倫對身處這座城市之中的“紐約客”們的刻畫上。他的電影的主角總是那些中産階級知識分子們。而當他們再披上“紐約客”的外衣時,也沾染上了這座城市賦予他們的獨特氣質。

他們可能是《安妮·霍爾》裡的艾維·辛格,是《好萊塢式結局》中的瓦克斯曼,是《解構愛情狂》裡的哈利,是《我心深處》裡的雷娜達……他們滿腹牢騷,敏感挑剔,焦慮不安,被反複無常的兩性關系所困擾,不斷陷入倫理沖突和道德掙紮;他們是虛無主義者,把第歐根尼、尼采和康德等哲學家們挂在嘴邊,時刻準備嘲諷社會、政治、說教者,一切規約,甚至是上帝。

看“老文青”伍迪·艾倫,如何對他愛了一輩子的紐約花式示愛

《好萊塢式結局》

但伍迪·艾倫也洞悉出他們在逃避:比如《愛麗絲》中,愛麗絲甚至要借助中國醫生的草藥找到解決人生問題的辦法。

伍迪·艾倫似乎是“美國夢”的反對者,他的電影無時無刻不在諷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荒誕,在他看來,那些背井離鄉來到紐約這座繁華又殘酷的大都市裡的“紐約客”們,最終從困境中得救或成功,相比努力,反而更多依靠的是運氣——《罪與錯》中的好人雙目失明,殺了人的成功人士卻能逍遙法外;《名人百态》中原本死氣沉沉的家庭主婦變成家喻戶曉的名人,也主要憑借運氣。

看“老文青”伍迪·艾倫,如何對他愛了一輩子的紐約花式示愛

《名人百态》

總之,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紐約,在伍迪·艾倫鏡頭下,既是藝術家們的靈感“缪斯”,似乎也是中産階級的牢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