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衛生部部長高強:“與病毒共存”絕不可行

作者:Beiqing.com

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衛生經濟學研究院官方網站報道,中國衛生經濟學研究院總法律顧問、原衛生部長高強8月5日發表文章,"與病毒共存可行嗎?文章提出,我國抗疫戰略是精準防疫、廣泛接種疫苗的"雙保"戰略,而不是用疫苗組免疫取代疫情,更不是"與病毒共存"。以下是全文:

"與病毒共存"是否可行?

最近,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新冠疫情急劇反彈,新确診病例和死亡人數急劇上升。美國每天新增确診病例10萬例,過去四周全球新增病例近400萬例,導緻世界衛生組織高呼"疫情幾乎失控"。是什麼原因導緻世界抗疫形勢趨于緊急?筆者認為,主要是在英國、美國等國家表現出支配地位和影響力,不顧人民健康安全,盲目解除或放松了防疫防控措施,僅靠抗疫的疫苗接種模式,追求所謂"與病毒共存",導緻疫情再度爆發。這是英美等國由于政治制度的缺陷而防疫決策失誤,也是個人主義價值觀推廣的必然結果。在英國、美國等國"與病毒共存"的誘發下,許多開發中國家也放松了疫情的控制,導緻世界各地多個地區爆發了第二波、第三波疫情。

面對全球疫情的嚴重反彈,英國、美國等國的專家學者并沒有從政府的防控政策中尋找原因,而是将責任歸咎于病毒突變,聲稱三角洲突變株傳播能力特别強,傳播速度特别快, 發病時間特别短,恢複時間特别長,是全球爆發的嚴重反彈的罪魁禍首。美國媒體聲稱,"三角洲"菌株改變了世界對疾病的戰争。對于國際輿論界的這種聲音,筆者表達了高度的懷疑。雖然病毒變異給疫情防控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決定疫情趨勢的始終是人。人類有正确的政策來對付病毒,即使是強大的病毒也可以被擊敗;用錯誤的抗疫政策對付強大的德爾塔病毒,一定是災難性的。把疫情的反彈歸咎于病毒變異的想法,實際上掩蓋了政府抗擊疫情失敗的責任,是一種新型的"傾銷鍋"和"卸任"。

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的一些專家還談到了三角洲菌株的驚人力量,建議各國考慮"與病毒長期共存"和"學會與病毒共存"的戰略。專家們既主張三角洲病毒的嚴重威脅,又主張"與病毒長期共存"的想法,這難道不是沖突的嗎?

人類與病毒之間有什麼關系?作者認為這是"你沒有我,你死了我活着"的關系。人類生存和繁殖的曆史,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部與病毒抗争的曆史,要麼是人類滅絕病毒,要麼是人類被病毒吞噬,絕不是人類"與病毒長期共存"。舊病毒被消滅,新的病毒可能出現,但人類的目标始終是消滅病毒,而不是"與病毒共存"。躺在床邊,會讓疾病打鼾嗎?我們知道,人類最終需要殺死病毒的藥物來擊敗它們。但在此之前,人類并沒有束手無策地"與病毒共存",而是通過嚴格的隔離控制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切斷了病毒傳播鍊,将病毒最小化地"自毀"。這是人類消滅病毒的有效途徑,也是人類抗病的法寶。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國就用這種方法快速控制疫情,并多次實作局部疫情"零感染"。雖然病毒輸入國外也導緻當地病例分布,但尚未出現大規模疫情傳播。隻要我們在"外防投入"中"補闆、堵漏洞、強弱",下定決心"保護境外病毒",就一定能夠在人民海戰中消滅病毒。

有專家認為,英國、美國等國"與病毒共存"的抗疫模式是開放的,我國以隔離控制為基礎的抗疫模式是封閉的。歐美國家通過廣泛接種疫苗實作"群體免疫"後,中國的開放可能會變得被動,倡導"學會與病毒共存",實作與世界的正常溝通。筆者認為,中國與世界的互動必須健康、安全、符合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不能盲目互通,不能魯莽互通。目前,我國能否實作與世界的正常溝通,不在于國内疫情的控制,而在于國際疫情形勢。在國際疫情嚴重反彈的情況下,我國必須堅持對人員入境采取嚴格監測、隔離等防控措施,這不是切斷與世人的接觸,而是對人民群衆衛生和國家安全高度負責的表現。

有專家認為,近期南京疫情迅速蔓延到多個省份,暴露出一些地方疫情控制存在重大漏洞和失誤,應深入反思、吸取教訓、全面調查、整改落實。作者完全同意。我國的抗疫戰略是與"雙保"戰略并行的精準疫情防控和廣泛疫苗接種,而不是以疫苗組免疫代替疫情的嚴格控制,更談及"與病毒共存"。南京疫情的慘痛教訓告訴我們,在廣泛接種疫苗的情況下,中央提出的疫情常态化治理仍然是我國抗擊疫情必須遵循的重要指導方針。我們不僅可以放松對疫情的控制,而且要進一步填補闆塊,堵住漏洞、優缺點,堅持不懈地做好疫情監測預警工作。這不是"與病毒長期共存",而是消除病毒的長期鬥争。

"與病毒共存"是否可行?作者認為這是永遠行不通的。英國、美國等國"與病毒共存",給全球抗疫形勢帶來了嚴重後果,我們絕不能重蹈覆轍。隻要疫情在國際社會仍然普遍存在,我國嚴格的反外病毒進口政策是不能改變的,堅決切斷病毒傳播鍊的政策不能改變,及早發現、早控的目标不能改變。至于何時以及如何打開我國的大門,應根據國際疫情控制的實際情況,适當作出安排,以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整體利益。在嚴格防止境外進口的同時,各地不僅要盡快控制疫情蔓延,而且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改變抗疫工作節奏,及時調整抗疫工作措施,及時恢複經濟社會正常生活。

編輯:Chizu No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