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光是我們看到美麗事物的開始,
可有時候光也會欺騙我們,
會産生不一樣的效果,
而這種效果是因為,
任何物體的顔色都是在自然光照射下,
吸收自然光的某些波段的光波,
進而産生互補色。

不是有句“月下美人燈下玉”,
意思就是翡翠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
顔色會出現“變化”。
在部分色調柔和的燈光下,
翡翠的顔色會顯得鮮豔一些,
而在比較強的光源照射下,
如太陽光和自然光下,
玉石内部的一些小細節就會暴露出來,
顔色也會有相應的變化效應出現。
就比如以下幾種翡翠:
1.晴水翡翠“晴水綠”是指,
在整個翡翠制品中
出現清淡而均勻的綠色。
晴水翡翠的這種淡淡的綠色,
在燈光下會比較明顯,
均勻清淡,但在強光或自然光下,
就會淡很多,
有些會幾乎變為無色的狀态。
2.豆種翡翠
豆種翡翠由于結晶顆粒較粗,
将其放在自然光下觀察,
綠色分布得很不均勻,
呈點狀或團塊狀,
白色棉絮也比較突出,
顆粒感比較明顯。
當它處在柔和的燈光下時,
其綠色會顯得比較鮮豔和均勻,
棉絮也不突出,
顆粒感也不那麼明顯。
3.紫羅蘭
紫羅蘭翡翠對光線特别敏感。
紫羅蘭翡翠在不同的光源下,
會産生出不同的紫色。
紫羅蘭翡翠
在黃色的燈光下會呈現粉紫色,
在白色燈光下則出現藍紫色,
燈光越白,顔色就越偏藍、偏灰。
當紫羅蘭翡翠在自然光線下時,
光線進入到翡翠裡,
由于翡翠本身的結晶結構特性,
光線在翡翠内部自然地散開了,
于是,我們手中的紫羅蘭翡翠的顔色
便發生了變化,變得淺淡。
不過糯種紫羅蘭
和帝王紫翡翠,
在自然光下,
依然能夠保持
飽滿的紫羅蘭翡翠的狀态喲。
是不是覺得翡翠很是神奇,
是以,自然光下的成色,
是最接近翡翠原本的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