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海:煤城蹚新路 明珠轉流光

作者:烏蘭察布新聞網
烏海:煤城蹚新路 明珠轉流光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黨和國家為内蒙古确定的戰略定位,内蒙古堅持不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不移走以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加快建設“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書寫内蒙古發展新篇章。

回望2021年,走進2022年。“十四五”開局,内蒙古十二盟市已繪就“十四五”發展藍圖。央廣網内蒙古頻道特推出“開局十四五看内蒙古”系列報道,聚焦十二盟市經濟社會發展動态,集中呈現各地立足實際走好以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

央廣網烏海2月25日消息 烏海,因煤而生,因煤而設,地處黃河入蒙首站,是一個典型的資源性城市。曾經,這裡隻是三大沙漠之間、甘德爾山下的小城。如今,烏海已成“黃河明珠”。

作為新興工業城市,烏海有着雄厚的工業基礎。在原煤開采的基礎上,煤化工、氯堿化工、冶金等産業為主導,焦碳産能和PVC産能分别占全區的70%和80%。

一座20個西湖大小的烏海湖形成之後,烏海更是成了有山有水有沙漠的魔幻之城。2021年12月29日,以城市命名的電影《烏海》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這個小城被多方聚焦。導演周子陽稱,選擇烏海是因為這個城市有大山、湖泊和沙漠,符合超現實的氣質。

烏海:煤城蹚新路 明珠轉流光

烏海城市環境宜人(央廣網發 張旭 攝)

32個重點項目,簽約總金額1312.6億元!

2月14日,烏海市2022年招商引資重點項目集中簽約,項目涵蓋新材料、新能源、生态環保、高端精細化工、文化旅遊等多個領域。項目落地後,将為烏海市高品質發展新路子注入“新鮮血液”。

烏海正沿着“堅持一個遵循、貫徹一條主線、推進兩大任務、實作‘三高目标’”的藍圖砥砺前行。

生态優先,扛起黃河入蒙首站首責

在黃河臂彎,烏蘭布和、庫布齊兩大沙漠和毛烏素沙地伸手相握,捧起烏海這座年輕的城市,而她們的愛,卻太滾熱。

資料顯示,這裡曾經年降水量僅有165毫米,蒸發量卻高達3200毫米以上,特殊的環境條件,賦予了烏海防沙治沙的特殊使命。一代代烏海人數十年如一日,向茫茫沙海宣戰,逐漸提高烏海市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能力,築牢祖國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2022年内蒙古兩會期間,烏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進接受央廣網專訪時表示,過去的一年裡,在黃河流域生态保護高品質發展中,烏海落實了首站首責,展現了烏海的擔當,烏海的作為,烏海的實踐。

烏海:煤城蹚新路 明珠轉流光

烏海湖大橋(央廣網發 張旭 攝)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态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态環境。

烏海市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作為鐵規矩和硬杠杠鮮明立起來,深入實施生态保護修複、環境污染治理、産業轉型更新等6項工程,堅持“治礦、治企、治水、治車、治路、治氣、治場”多管齊下,采取超正常舉措推進生态環境綜合治理,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切實扛起了黃河入蒙首站首責。

過去5年間,烏海市實施大氣環境綜合整治項目1929個,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42平方公裡,建成自治區級綠色礦山13座,入選國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城市,建成區綠化覆寫率達4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9.5平方米,獲評自治區節水型城市。

水清了、河暢了。如今,烏海市民切身感受到這座城市生态環境的改變。改變,正是烏海市聚焦水環境保護、強化河長制落實、加大河湖保護治理力度的真實寫照。

氫能破局,傳統産業轉型更新步伐加快

作為典型的資源性城市,烏海轉型是一個老話題。

在新的發展格局下,烏海的優勢是工業基礎紮實,城市功能齊全,隻要在産業鍊的延伸上找機遇,在動能轉換上尋出路,在綠色發展上下功夫,烏海的未來五年将有巨大變化。

每年工業副産氫約80億立方米,這個重大資源是内蒙古其他地區沒有的。前些年,作為廢氣“點了天燈”的東西竟然是未來最環保能源!以氫氣為目标對傳統冶金産業的改造在烏海獲得成功,全國首個以氫氣為燃料的煉鐵廠在烏海成功運作,在“雙碳”“雙控”格局下,烏海對氫能的率先利用吸引了更多相關産業的入駐。

在打造新能源産業基地過程中,烏海市積極推動形成氫制造、儲運、銷售和應用的氫能産業體系,全力打造氫經濟示範城市。

氫基熔融還原法高純鑄造生鐵項目,這是烏海工業轉型标志性項目。它推動烏海傳統“碳冶金”向新型“氫冶金”轉變,作為該市傳統工業的四大支柱之一的冶金産業邁向了綠色化、精深化、高端化。

内蒙古建龍包鋼萬騰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是烏海市轉型更新重點企業,公司在盤活原有200萬噸鋼鐵項目的基礎上,将這個項目嫁接過來,生産市場緊俏的高純鑄造生鐵、超高純特種生鐵。随後公司投資建設了H型鋼項目,打造高效率、低成本、低定員的現代化高端智能生産線,有效推動公司産品轉型更新。

戰略性新興産業是招商引資的最稀缺資源,烏海在招引産業的過程中注重“産業耦合發展”,在産業鍊條延伸和産業需求上下功夫,形成具有明顯區域特色的優勢産業叢集。

“車輛組裝及生産工廠中的房間進入了試生産階段,電池PACK及氫燃料發動機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正在進行裝置調試,即将投産。”烏海海易通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部副部長陳皓年表示,公司集生産、銷售、研發于一體,此前投入市場上的新能源重卡、純電裝載機口碑良好,減排效果和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項目正式投産後,計劃年産新能源裝載機、礦用寬體車2000台;組裝電池PACK模組10000組,生産氫燃料發動機2000台。

内蒙古永太化學有限公司生産的對氟硝基苯和2,3,4-三氟硝基苯兩款産品,可用作醫藥、農藥及染料中間體。該類産品在國内外市場非常受青睐,年産值達到了3億多元。公司副總經理詹旭亮說,“烏海市生産要素齊全,為我們企業就地取材提供了便利。公司項目全部投産後,對提升企業核心競争力,促進烏海市延鍊、補鍊具有積極意義。”

烏海:煤城蹚新路 明珠轉流光

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8萬噸燒堿技改項目正式投産(央廣網發 路靜 攝)

全球業界最先進、單爐産能最大的氣相二氧化矽工廠、恒業成一期年産24萬噸有機矽單體項目、京運通新材料光伏項目等相繼建成投産。東景生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年産20萬噸BDO項目、君正集團可降解塑膠、興發有機矽、寶武炭材料、華恒新材料、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新能源、新裝備、新材料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建設,新興産業發展不斷提速、規模逐漸擴大,為高品質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烏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進表示,烏海市在傳統産業布局更新上實作了騰籠換鳥,以大換小,在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建設和實施推進方面,實作了光伏、清潔能源的循環經濟。

擴張業态,為城市轉型注入新動能

近幾年,烏海吸引的外來遊客之多使其獲得了新的機會。2021年五一期間,烏海接待遊客20萬人次,實作旅遊收入1.02億元。

外界對烏海的了解,使烏海在新的領域有了更多的需求。平台經濟、首店經濟、夜間經濟、網紅經濟釋放發展潛力。烏海市積極培育新業态,加快發展新經濟,為經濟高品質發展增添新引擎,為推動産業和城市轉型注入新動能。

烏海:煤城蹚新路 明珠轉流光

濱河新區彩虹橋夜景(央廣網發 烏海市委宣傳部供圖)

2021年,烏海市加快發展“四個經濟”,促進行業新發展。香港摩爾城、小肥羊等56個知名首店正式進駐;烏達維邦等8個夜經濟點位擴容複市,萬達櫻花美食節、大型周年店慶活動力促“烏海夜話”。

300餘家西北化學網上線,釋出上萬餘種産品,實作交易6.3億元;海易通智慧物流電商平台,整合社會車輛3萬餘輛,營業額突破6億元。創業者和團隊入駐免費,烏海直播電商産業園區也吸引了18家企業強勢進駐。

2021年9月19日,烏海市首次以“多平台同步直播+網紅達人推薦”的方式,啟動“雙節禮遇·約惠烏海”2021年烏海市購物季活動,線上傳播流量高達13萬人次。

烏海:煤城蹚新路 明珠轉流光

農産品直播現場(央廣網發 烏海市委宣傳部供圖)

烏海不遠,立體交通網縮短空間距離

内蒙古西部交通要沖,除了各類工業産品向外輸出外,烏海的葡萄和葡萄酒以及各類農産品的輸出都需要交通的改善,尤其是近幾年來烏海湖及多個旅遊景點的吸引作用,使旅遊業異常繁榮,進而倒逼交通再上新台階。

2021年,烏海市穩步推進省道217線海勃灣繞城段及連接配接線工程、海南産業園運煤通道改道工程和烏達五虎山礦區道路工程等項目,機場路大橋通車,環湖路已建成通車……

一個個重點交通項目的建成投入使用,将進一步友善群衆生活出行和企業生産營運。一張立體交通網在烏海加速編織,不僅讓群衆享受到了通達、便捷的出行服務,也有力推動烏海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烏海:煤城蹚新路 明珠轉流光

“綠巨人”讓烏海市進入動車時代(央廣網發 烏海市委宣傳部供圖)

2022年1月26日,往返于呼和浩特市與烏海市的C485/6次城際動車組列車正式開通,烏海市由此進入動車時代,到首府呼和浩特僅需約4小時40分。

列車開行第一天,不少烏海市民專程乘着這個“綠巨人”來到呼和浩特,感受這個“大家夥”的速度與激情,市民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今,從烏海乘火車出發,在一天之内可直達標頭、呼和浩特、銀川和大同等地,再遠可到達蘭州、張家口等城市,最遠可去到邢台、吐魯番、通遼等地。東西貫通,烏海南北延伸的鐵路格局基本形成。

2021年10月,包銀高鐵標頭至惠農段(含銀川至巴彥浩特支線)項目建設啟動工作正式開始,“十四五”期間建成通車。屆時,烏海市到銀川不足1小時,2個多小時就能到達呼和浩特,到北京也隻需5個多小時。

包銀高鐵項目正線全長519公裡,技術标準為每小時250公裡,在烏海市境内經過海勃灣區、海南區,設計正線長度約51.8公裡,全線共設烏海海勃灣站和烏海南站兩座建立站。目前,烏海段征拆任務已基本完成。

烏海市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達到111.2公裡,國道達到181公裡,省道達到108公裡。2021年,全市農村公路裡程達到674.32公裡,基本形成了以縣道為骨架、鄉道為支線、村道為脈絡的農村公路路網體系,所有鎮、行政村(涉農社群)通油路比例達100%、通客車率達到100%,有力推動了烏海市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

烏海:煤城蹚新路 明珠轉流光

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央廣網發 烏海市委宣傳部供圖)

對于烏海而言,經濟轉型雖難,但工業基礎厚實,随着科技的進步和時間的推移會漸進完成。對于百姓而言,城市的環境、功能、服務才是看得見的實惠。

“保持民生投入隻增不減、保障水準隻升不降,加快補齊民生短闆,不斷提高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準。”烏海市委書記唐毅說,烏海将積極探索以城鄉融合發展帶動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推動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基礎設施建管的一體化,更好地滿足人民群衆對高品質生活的向往。

在烏海,百姓渴盼的品質城市理想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