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兩國曆史上到底有何糾紛?為什麼俄羅斯不願讓烏克蘭加入北約

作者:經濟史話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烏克蘭那面局勢,真是一天比一天糟糕,俄軍已經開始動手了,到底最終怎麼樣能收場,我們也不清楚,我們會拭目以待。

但是在動手之前,普京發表了長達一個小時的電視演講,在這篇講話中,普京完全地回顧了過去上百年的曆史,他是要解釋一件事情,為什麼烏克蘭對于俄羅斯而言是如此的重要,它不是一個簡單的鄰國的關系。

俄烏兩國曆史上到底有何糾紛?為什麼俄羅斯不願讓烏克蘭加入北約

如果說烏克蘭在曆史上和俄羅斯沒有交集,大家就是一個清清白白的兩個國家,那麼今天俄羅斯要做這些事,你這是一種侵略行為。

但是在普京看來,烏克蘭曾經和俄羅斯有着300年合并的曆史,這是打斷骨頭連着筋的兄弟般的國家,而今天,這樣一個國家在外人的蠱惑之下,要和俄羅斯反目成仇了,是以為了自身的安全,俄羅斯被迫要做一些事。

而且,實際上在這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演講中,普京還透露出一種情緒,我們解讀這是一種頗為有點委屈的情緒,這是過往30多年來,俄羅斯一直萦繞在懷的一種情,這種情緒是對着美國去的。

普京在他的講話中明确地說,2000年他剛當選俄羅斯總統之後,他和美國總統克林頓有過談話,在那次談話中普京表示過說,有沒有可能我們俄羅斯加入到北約中去,結果克林頓顧左右而言他,沒有給予一個正面的回答。

有的時候不回答也是一種答案,克林頓的顧左右而言他,那就是說,西方世界并不想把俄羅斯接納進來,實際上在過往的30年俄羅斯對美國一直有這樣的一種情緒。

30多年前的1991年12月25日,西方聖誕節那一天,蘇聯這個龐然大物轟然倒塌,對整個西方世界而言,這是他們一個巨大的勝利,美國人自己都沒想到,鬥争了幾十年的老對手,怎麼突然堡壘就從内部瓦解了?

美國人後來還自傲自滿地以為這是因為他們的制度的空前勝利,當然對于新生的俄羅斯而言,他們當時對美國是心悅誠服的,很多俄羅斯人覺得,二戰之後鬥争了幾十年,蘇聯最後解體了,這說明可能是我們這個體制真不行,真不如美國那一套。

那既然我們已經失敗了,我們這麼大的國家都瓦解了,包括華約,我們本來有着能夠蕩平全歐洲的軍事力量,然後我們自己把手縮回來了。

兩個德國合并的時候,蘇聯軍隊是駐紮在民主德國的,人家沒動,一槍沒放撤回蘇聯了,當時的俄羅斯人覺得,可能真的我們這個體制不行。

是以既然不行,那挨打要立正,我們認了,我們解體了,從現在開始我們完全地投降了,我們投入到美國的懷抱中去了,然後大家和平共處好不好?然後美國人你好好教教我,你給我有點援助,我按你的體系來,我成長為一個新生的國家行不行?

畢竟當年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殺了那麼多人,日本造了那麼多孽,美國後來對日本對德國什麼态度?已經把他們收為自己的小弟了,馬歇爾計劃救德國,麥克阿瑟更是從美國調了幾百萬斤糧食給日本的老百姓吃,到後來日德兩國成長成為美國堅定的盟友了。

是以當年的俄羅斯也覺得,是不是隻要我投降了,是不是隻要我歸順了,你美國從此就把我當自己人了,你美國可以像扶持德日一樣來扶持我,甚至軍事這個問題就不需要考慮了,沒有戰争了,因為我已經徹底投降了。

是,當年兩個德國合并之時,西方世界對蘇聯就有承諾,人家蘇聯講得很清楚,咱們是華約和北約對峙,聯邦德國你是北約的重要成員,我民主德國更是我華約的重要成員,現在兩個德國合并了,那是說好聽的,說不好聽的,民主德國被聯邦德國吞并了。

在這樣一個狀态之下,我蘇聯的軍事力量是受到損失的,是以當年美國人做出過保證,你放心,兩個德國合并了,北約堅決不東擴,甚至北約未來慢慢的會去掉它的軍事職能。

結果怎麼樣?按普京的話講,在過去的30年,北約東擴了5次,而更關鍵的是在過往的30年,俄羅斯人慢慢認清了一個現實,那就是美國似乎永遠不可能真正的接納俄羅斯。

美國不可能像扶持日本德國那樣把俄羅斯真正收編成自己的小弟,現在的局面是俄羅斯自己想投降,人家美國都不要。

不光2000年普京提過,據現在公開的資料顯示,普京後來至少又提了三四次和美國總統商量,說有沒有可能俄羅斯加入到北約中去。

北約不是一直想東擴嗎?你擴到我這不就完了嗎?咱們整個變成一個大集體了,不就沒問題了嗎?然而美國每次都在拒絕,為什麼?可能對于美國而言,俄羅斯的體量太大了。

你想,俄羅斯近年雖然曆經了蘇聯解體之苦,他還是有超過17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他還是有成千上萬的核彈頭,他的正常力量也不弱。

在這樣一個狀态之下,美國認為俄羅斯隻是一個正在打盹的老虎而已,跟德日不一樣,德日是被徹底解除了武裝,德日那是妥妥的小弟。

而俄羅斯幅員遼闊人口衆多,軍事力量強,這樣一個大國你給他吸納進來怎麼行呢?老美是有着兩重考慮的,老美的很多外交手段脫胎于英國,當年英國作為一個島國,他要追尋的是大陸的均衡。

歐洲大陸上你幾個國家天天打才好,你千萬不要統一,你千萬不要誕生一個力量特别強大的國家,最後把我都吞并了。

對于美國而言,他也有這樣的想法,更關鍵的是我們打開世界地圖,最大的一塊那就是歐亞大陸,歐亞大陸曆史悠久,人口衆多,幅員遼闊,說實話相比于歐亞大陸,美國真是偏安一隅的。

美國有地緣政治的優勢,他跨兩大洋之外,别人一般打不着他,但他也有劣勢,當整個歐亞大陸很團結沒有戰争的時候,美國實際上就是一個犄角旮旯的存在的,是以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要上司歐洲,維持歐洲現在的軍事,甚至要搞一個假想敵出來。

這個假想敵很不幸的,就落在了俄羅斯頭上,因為俄羅斯過于強大了,我不能幫你收編到北約裡來,一旦收編進來,我恐怕自己都把控不了。

而且一旦這隻老虎,打過盹來醒了怎麼辦?是以美國最開始追求的,是能不能把現在的俄羅斯再拆成個七八塊。

實際上在葉利欽時代,美國差一點就做到了,後來普京作為一個政治強人上台了,美國慢慢發現,再肢解俄羅斯的可能性不大了,是以美國轉而追求把俄羅斯樹立為一個假想敵,然後不斷的北約東擴,東擴到俄羅斯的邊,慢慢蠶食,這就是普京的苦惱。

俄羅斯人本來以為30年前我們都自毀長城了,我們已經把自己武功廢了,真要打仗的時候,前蘇聯的時候軍事多強盛,我都沒打,我為什麼要現在打?俄羅斯天真的以為,我隻要把我這個大國家拆散了,變得沒有威脅了,然後美國就能真心實意地接納他們。

然而很顯然,情況不是這樣,是以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美國不斷要求北約東擴,過去的30年東擴了5次,波羅的海三國拿過去了,東歐傳統這些國家拿過去了,甚至烏克蘭也在積極謀劃能不能加入到北約,簡直就要把前蘇聯一半的加盟共和國拿過去。

而另一方面,當俄羅斯潛下心來跟美國談,說你幹脆這樣,咱玩把大的得了,你把我也包過去,我真心實意給你幹小弟,你隻要賜我仨瓜倆棗的,幫我恢複恢複經濟就可以了。

然而美國不幹,美國面對俄羅斯抛出來的橄榄枝根本就不接,這導緻以普京為代表的一代俄羅斯人覺得非常委屈,當年我們那樣一個強盛的大帝國,跟美國對抗了幾十年,最終我們意識到了體制上的劣勢,然後自己把這個大帝國拆散了。

你當時也說了要給我很多經濟援助,你當時也說了以後大家是朋友不是敵人了,北約不可能東擴,你給過我承諾,結果到後來你是不斷的把我逼到邊緣。

甚至美國有的人還站出來說,當年美國那個承諾是對蘇聯的,不是對俄羅斯的,蘇聯已經不存在了,是以美國對于俄羅斯沒有任何承諾,美國追尋的就是北約的不斷東擴,蠶食俄羅斯的勢力空間。

甚至這些年美國又在挑撥白俄羅斯,又在鼓動哈薩克斯坦内部的混亂,美國是希望不斷的蠶食,最後把俄羅斯的生存空間越壓越小。

這樣一方面,他樹立了一個假想敵,他可以繼續在歐洲大陸的存在,他可以把以德國為首的歐洲主要國家都綁在他的戰車之上,而另一方面,俄羅斯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有可能未來有一天就會内部發生變化,繼而再被拆的七零八落。

可能到那個時候,美國會準許俄羅斯加入北約,但不能以一個統一的國家加入,而隻能以七八個小國加入,這樣整個歐洲大陸才會被拆得更散。

你想,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美國就在幹這個事,一戰結束之後,美國時任總統威爾遜,提出了一個所謂的民主自決。

本來歐洲大陸上,就那麼幾個大帝國,法國、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俄國,結果在美國所謂的民主自決的方案之下,歐洲被拆出了十幾個小國,新生了好幾個國家。

而冷戰結束之後,南斯拉夫被拆成了7塊,前蘇聯被拆成了15塊,歐洲的國家越小越散,顯然越符合美國的利益。

是以吸納一個大塊頭加入北約,那是不可能的事,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的普京終于明白了美國的險惡用心,美國人曆史上給的承諾那都是靠不住的。

原作者:李承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