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000萬難解雪松爆雷危機,多家上市公司、國企卷入漩渦

作者 |筱納

出品 | 焦點财經

5000萬難解雪松爆雷危機,多家上市公司、國企卷入漩渦

逾200億理财産品爆雷後,随着多方曝光,雪松控股龐大的融資網絡浮現在公衆面前。

以“供應鍊金融”為名,以“應收賬款”為底層資産,借道金交所、産交所、僞金交所,雪松控股通過前海潤邦财富銷售團隊、雪松信托銷售團隊、松果app等對外發行數百隻理财産品。眼花缭亂的操作下,很多投資人甚至不清楚自己買的是雪松信托還是潤邦财富産品,而現在金交所産品、信托産品兌付幾乎都陷于停滞。

2月24日,焦點财經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雪松控股與投資人進行了視訊會議,雪松實控人張勁融資5000萬,給出了金交所逾期産品的初步兌付方案。然而相較200億理财規模,投資人對此方案不甚滿意。

另一方面,雪松旗下兩家上市公司雪松發展、齊翔騰達也卷入了旋渦,近日對于深交所的連連問詢,兩家上市公司急于澄清與雪松理财底層資産相關的供應鍊業務“空轉”貿易無關。

投資人不滿初步兌付方案

雪松理财逾期的危機自2021年4月起開始發酵,由于雪松控股承諾的兌付方案五次失約,2021年2月初,投資人前往雪松總部,揭開了雪松控股理财産品的“秘密”。

多方資訊顯示,不計算信托産品情況下,雪松金交所理财産品募資規模在200億左右,涉及8000多名投資人。而金交所理财産品的銷售途徑與雪松信托混雜在一起,一些投資人是在雪松信托理财師的推薦下,購買了此類産品。

據棱鏡報道,投資人發現該問題後,向雪松信托注冊地所在的江西銀保監局反映情況,該局回複稱已對雪松信托采取監管措施,嚴禁理财師銷售非本公司信托産品外的其他金融産品。

雪松理财的兌付方案究竟何時公布,這也是現在投資人最為關注的問題。2月24日,焦點财經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雪松和投資人開了視訊會議,談到了初步兌付方案。不過,這一方案尚未正式對外公開宣布,最終方案或有調整。

該初步方案顯示,實控人張勁融資5000萬,兌付資金在政府專戶。

1、對于2021年8月底前到期的金交所産品,本金兌付1%,先行兌付0.5%,;

2、重疾客戶每人先付6萬,需要政府稽核;

3、以房抵債,位于中山地塊,2月底前會宣導,客戶可以到現場看房,明确後網簽,做債權抵消,交房之前債權會保留;

4、客戶以房抵債,是簽署代繳房款申請書、債權餘額确認書,最快的應該是香蜜山項目。

5、到賬的5000萬資金不兌付2021年12月份、2022年1月份、2月份到期應付的利息,下筆資金到賬再兌付相關利息。

6、截至目前,兌付計劃中融資的9%還沒到賬。

知情人士透露,投資人對該兌付方案并不滿意,目前還未形成檔案。

5000萬難解雪松爆雷危機,多家上市公司、國企卷入漩渦

而信托方面,據雪松信托2022年度工作會議表示,不存在外界誤傳的有200億規模的逾期項目。對于一些報道指公司長泰政信産品、“資金池”銳增産品逾期。長泰系列項目營運正常;“資金池”銳增産品也已于2020年底全部清理完畢,公司目前沒有資金池或TOT類資金池産品。長青系列産品,目前存量為20億元左右,公司各方已經在加快處置,積極溝通回款。

金交所理财産品逾期200億,初步兌付方案投資人不買賬,而雪松信托長青系列産品仍存量20億,雪松拆雷之路,依舊漫漫。

雪松旗下上市公司卷入旋渦

2020年借道金交所,監管嚴格後,2021年借道僞金交所,同時在産交所挂牌理财産品,雪松控股編織了一張錯綜複雜的融資網絡,底層資産虛無,供應鍊物業務涉嫌“空轉”“閉環”貿易。雪松旗下上市公司雪松發展、齊翔騰達受到深交所問詢,近日兩公司回複緊急撇清相關聯系。

2月23日晚,雪松發展回複了深交所。此前媒體報道,雪松控股信托産品的融資方涉及上海闵悅有色金屬有限公司、廣州舜仟貿易有限公司、上海融益金屬材料有限公司等 30家公司,雪松發展稱30家公司不屬于公司供應鍊業務的供應商或客戶;公司未參與作為雪松控股旗下信托産品底層資産的應收賬款相關的供應鍊業務。

雪松發展還回複了關于在天津金融資産交易所等平台融資情況,稱2020年度及2021年度,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雪松物産(廣州)基于業務發展及回款需要,通過應收賬款收益權轉讓方式在天津金融資産交易所等平台進行融資,2020年及2021年度融資金額合計分别為1.188億元、5520萬元,前述融資均已償還完畢,上述業務與雪松控股旗下信托産品無關。

5000萬難解雪松爆雷危機,多家上市公司、國企卷入漩渦

雪松控股理财産品的融資方中,上海融益金屬材料有限公司确實是齊翔騰達的客戶,且貿易是庫内轉移方式。

2月24日,齊翔騰達回複深交所問詢函表示,公司全資子公司淄博齊翔騰達供應鍊和廣州齊翔騰達供應鍊有同上海融益金屬材料發生過交易,交易涉及的款項均已按合同約定結清。上海融益是供應商,公司在同上海融益及下遊客戶之間發生交易時,所有貨品主要以庫内轉移的形式進行交易,雖然貨品未出庫,但貨物所有權發生了轉移。

齊翔騰達表示這是大宗貿易常見的一種交易方式。境内供應鍊公司作為主要責任人,控制了整個交易過程,掌握了對貨物的控制權,承擔了對應的商業風險,實作了資金的支付和貨款的回籠,是以交易具有商業性質和真實性。除上述交易之外,境内供應鍊公司未與雪松涉及的理财産品的其他融資方發生交易。公司同前述主體不存在關聯關系及其他可能導緻利益傾斜的關系。

兩家上市公司受雪松影響陷入輿論漩渦,而廣州國企也被卷入了雪松的大網。據财新報道,廣州國企投入雪松的資金規模在200億左右,廣州城投和廣州科學城集團多次向其和雪松合資公司“輸血”借款,其中科學城集團 不但“輸血”雪松,還接盤了寶能的部分資産,可謂連踩兩雷。

張勁曾表示将盡快出售資産回籠資金,而他所說的資産能夠覆寫200億理财規模,猶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