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徐冠文被稱為"冷臉笑者",石田被稱為搞笑之王,周星馳有着"喜劇之王"的美譽,其實香港也走出了"笑皇帝",他是香港知名的笑星詹瑞文。

詹瑞文在香港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名字,知名度可以與明星相提并論,但想必很多内地觀衆對詹瑞文的名字并不熟悉,但他高度辨識的外表特征和很多性格怪誕的人物一定深深地印在了一些觀衆的心中, 比如《買殺手》中的雙槍男,"低級喜劇"中的吋晖等等,都是詹瑞文電影角色中最具代表性的。
詹先生畢業于香港演藝學院,早年赴英國擔任無聲演員,1990年代初回港後,與陳先生聯手組建"劇團",通過一批逼真的舞台劇,讓香港觀衆心目中的"少數民族文化"一步地展現。而他創造的"造型建築笑",在香港很受歡迎,這注定了詹瑞文和徐冠文、周星馳、石天等通過電視或電影成長起來的喜劇明星都不同,他的風格是自成一體的,都是靠肢體動作感歎,是以他的喜劇作品也被稱為"身體喜劇"。
雖然從業多年,但直到2001年,詹瑞文才有機會參演自己的第一部電影《買一個殺人犯》,其中一人被分為江湖角色雙軍雄和替身演員郭偉斌。
這兩個角色出現在殺手阿巴特(葛敏慧飾)的特寫視訊中,試圖彌補一名被雙槍演員開槍打死的男子的死亡。而這個替身不是另一個,而是詹瑞文的老台詞——舞台演員。當這個假的"雙槍男"有一塊有眼睛的闆子,談論什麼動作和反應最符合真實的邏輯,完全是舞台劇的架構,放在這樣的情境中,是那麼的不和諧,那麼誇張的荒誕,也那麼生動有趣,這正是彭浩翔想要的效果。詹瑞文的表演,與《喜劇之王》主演在試鏡時為龍服演員進行的"表情測試"時,該劇有着同樣的魔力。如果說是葛敏慧、張大明撐起了前半部分,那麼影片的後半部分大多被詹瑞文嘲笑。
2004年的《莫豆先生》中,詹瑞文一家銀行分行客座經理,當丢掉工作時,沒有身份證明檔案的社會精英陳曉春來到銀行取款,他既不怕得罪,也隻是靠賣保險和假裝打申請電話停了下來,中低層員工身後的笑容刻薄卻無助地描繪出栩栩如生的樣子。
在2006年的《春田花卉學生會》中,詹瑞文雖然出場隻有幾分鐘,但他飾演的老闆卻用教授的戲劇般的理論向從業人員灌輸了"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的玩法,像是"連珠槍"的一般台詞,輔以滑稽的肢體動作,帶着強烈無意義的笑容, 人們忍不住。
後來,詹瑞文也多次出現在彭浩祥的電影作品中,雖然戲氣有多少,但他的外表總能為影片增添一個亮點,可謂"沒有出場就已經過,一次出場就能控制大局"。2007年,詹瑞文與香港著名電影編劇陳慶佳合作,梁百健推出了"丈夫的自發作品"《劇王》,與星光熠熠的《喜劇之王》一樣,都是自己的演藝生涯"硬談"。而這部《戲劇之王》也可以看作是明星《喜劇之王》的延續,講述了一名警察為了做好卧底苦幹的表演故事,最後詹瑞文也用角色的經曆和台詞來表達表達内心的欲望——隻要堅持自我, 有一天會受到贊賞。
如今,詹瑞文幾乎已經聚焦大陸,不僅開課,積極尋找和培養戲劇和舞台劇人才,還參演了孟京輝導演的電視劇《軟》,除了《臨時演員》、《決戰食神》、《墩渡特工》等合拍片也能看到他的影子。
事實上,早在前年,他作為香港地區的代表參演了《快樂喜劇演員》第二季,或許還沒有完全掌握如何适應内地觀衆的幽默感,他在作品中加入了很多悲傷和溫暖的色彩,最終影響了人們的感悟, 而他還沒有達到國語表演根本無法幹擾戲的地步,以至于一再失敗。但是,由Jan Reven上演的劇集也展示了他在創作這部喜劇時向觀衆傳達自己思想和價值觀的能力。
内地觀衆對他的表演方式大緻有兩種憐憫的看法,一種是他的表演過于浮誇,另一種是需要他略帶誇張的表演風格,比如一些"瘋狂的喜劇"。但無論如何,詹瑞文已經一步步樹立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沒人能學,相信隻要有習慣和接受,就一定能找到它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