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争還是爆發了,而且出乎意料......
據路透社報道,烏克蘭駐聯合國代表表示,俄羅斯駐聯合國代表已證明,俄羅斯總統普京對烏克蘭宣戰。
當地時間24日,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俄軍已開始使用飛彈襲擊烏克蘭。
據國際文傳電訊社,俄羅斯打擊了烏克蘭各地的軍事設施。烏克蘭位于基輔和哈爾科夫的軍事指揮中心也遭到飛彈襲擊。
在我們這邊,這一天,是一個平常的星期四,過慣了和平日子的很多人,對于這場爆發在數千公裡之外的戰争沒有敬畏之心,而是調侃。
我覺得,你應該關心烏克蘭的戰事,關心局勢的走向,因為你是個中國人;
但你不應該拿戰争當段子,因為你是一個人。
這場戰争會或多或少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這場戰争是如何釀成到這一步的:
此前,普京宣布在頓巴斯地區進行特别軍事行動,他還表示,烏克蘭加入北約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CNN記者在烏克蘭首都基輔附近聽到了幾聲巨大的爆炸聲,之後引述烏克蘭内務部的消息稱,爆炸是飛彈襲擊造成的。
随後,烏克蘭外長稱普京對烏克蘭發動了全面戰争,烏克蘭将進行自衛。
沒想到,普京真的動手了。
事前,他敦促烏克蘭軍隊“放下武器,回家去”。
普京警告說,任何潛在流血事件的所有責任将由烏克蘭政府承擔,并表示他相信俄羅斯軍人将履行他們的職責。
白宮釋出消息稱,拜登譴責俄方選擇了一場有預謀的戰争。
但白宮不考慮派兵烏克蘭,不會選擇介入戰争。
烏克蘭上司人臨時發短視訊,通知烏克蘭人保持冷靜。
說“一分鐘前剛跟美國總統通話,美國承諾在聯合國為烏克蘭說話”。
再次證明,美國不會介入戰争。
戰鬥民族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
幾乎是十分鐘一個最新消息。
開戰一個小時,烏克蘭海空軍已全軍覆沒。
随後,烏克蘭國民衛隊司令部被摧毀。
白俄羅斯也宣布參戰,向俄羅斯提供軍事力量支援。
網傳俄軍在哈爾科夫附近高空降落
視訊加載中...
俄軍陸戰部隊從多個方向進入烏克蘭境内。
烏克蘭的軍事力量不斷受到毀滅性打擊。
此時此刻,在聯合國還是俄羅斯當值。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世界的焦點在俄羅斯和烏克蘭身上的時候,美國趁亂轟炸了索馬裡。
美國甯可去打索馬裡,也不願意派兵烏克蘭。
各界對這場戰争的反映都不一樣——
俄羅斯人在家裡擺上了列甯的雕塑,邀請他一起觀看普京發表的電視演講。
戰争爆發,帶動全球股市跳水,黃金上漲。
就連日本東京電視台也中斷正常節目,立刻插播了新聞。
要知道,就連日本大地震都在播放卡通片的東京電視台竟然關注了烏俄戰争,可想而知,影響有多大。
當然最慘的還是烏克蘭人民。
烏克蘭首都基輔地鐵免費開放,地鐵站将作為防空洞使用。
CNN釋出視訊,幾位烏克蘭市民跪在街邊祈禱。
“我是一個樂觀的人,什麼都過得去。但我的丈夫不一樣,天天夜裡醒來,想念我們的兒子。他30歲就戰死了,我連他的墳都沒法去。”
這個自稱“樂天派”的老人,用自己平靜的面容,遮住身後不斷抽泣的老伴,和永遠回不來的兒子。
紀錄片《東烏克蘭的戰壕内》
在東烏克蘭,戰火毀滅了無數個這樣的家庭。
烏克蘭也不斷向歐美等國家求助,但都除了聲援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
英國甚至因疫情原因打算對俄羅斯采取網絡打擊。
德國總理在推特上表示強烈譴責,聲援烏克蘭......
被逼無奈,烏克蘭甚至在尋求印度的幫助。
最後,毫無辦法的烏克蘭決定和俄羅斯斷交。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如果烏克蘭方面已準備好就莫斯科的安全關切開展對話,俄羅斯總統普京将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舉行談判。
就在剛剛,烏克蘭邊防部隊稱,俄羅斯軍隊突入烏克蘭基輔地區。
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緊張局勢,達到了多年來最高水準。
如今來看,面對這場戰争普京早已部署,俄羅斯先前在烏克蘭附近集結重兵,部署了超過4000英裡、 12.7萬名士兵。
衛星圖看俄羅斯邊境軍隊
俄羅斯宣布進行“全面海軍演習”,派出六艘登陸艦,穿越英吉利海峽,進擊黑海,增強在烏克蘭南部海岸兩栖登陸的能力。
一支龐大的部署也在悄悄包圍基輔:短程彈道飛彈、精銳特種部隊和防空炮台,并擴大雇傭軍,為部隊提供燃料、坦克和火炮。
這一切都在表明,俄羅斯全面行動,隻是時間問題。
烏克蘭方面也有所行動,緊急部署坦克旅、機械化旅、摩托化步兵旅,鎖緊防線。
烏克蘭領土防禦部隊和志願者
烏克蘭士兵在烏俄邊境駐守
2021年12月,烏克蘭士兵開赴前線
西方國家的撤僑行動來了。
美國總統拜登指令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從業人員撤離,并催促旅居的美國人離開。
英國已開始從駐烏克蘭大使館撤出從業人員。
美國和俄羅斯強硬對峙。
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警告,如果美國及北約盟國繼續扶持烏克蘭,莫斯科“将采取保護自身安全的行動”。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表示,美國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一系列措施,如果和平外交無法解決,如果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美國及盟國将進行反擊。
“無論哪種方式,我們都做好了準備。現在選擇權在普京手上。” 布林肯說。
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也放話:“俄羅斯将為此付出高昂代價。我們會對俄羅斯進行經濟、金融制裁,政治限制。
拜登則表示,會召開G7國家上司人會議,商讨如何制裁俄羅斯。
烏克蘭和俄羅斯這兩個前蘇聯國家,一直關系緊張。
普京一直認為,中世紀俄羅斯的誕生地烏克蘭是一個“假國家”,是“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在長文“論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曆史統一”中闡述了這一觀點。
2013 年,兩國的沖突更新,原因是與歐盟的政治和貿易協定。
在俄羅斯的施壓下,時任烏克蘭親俄總統維克托·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暫停了與歐盟的”夥伴關系”會談,引發人民的不滿。
基輔爆發了數周的抗議活動,演變成暴力事件。
2014 年 3 月,俄羅斯以“捍衛講俄語的公民的利益“為借口,吞并了克裡米亞——烏克蘭南部的一個親俄自治半島。
成千上萬的俄羅斯士兵,被稱為“小綠人”,湧入克裡米亞半島。
烏克蘭在内的大多數國家抨擊俄羅斯的行為是違法的。
2014年3月20日,俄羅斯士兵在克裡米亞巡邏
不久之後,烏克蘭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地區(Donetsk and Luhansk)的親俄分裂分子順勢而上,宣布從基輔獨立,引發了數月的激烈戰鬥。
2015年,烏克蘭親俄士兵抵達該國東部的傑巴爾采韋
盡管兩國在法德的斡旋下,于 2015 年簽署了《明斯克和平協定》,但屢次違反停火協定。
根據聯合國的資料,2014 年 3 月以來,烏克蘭東部已有 3000 多名與沖突有關的平民死亡事件。
烏俄邊境的烏克蘭士兵
俄羅斯在叛軍控制的烏東地區發放了數十萬本俄羅斯護照,警告一旦烏克蘭發動進攻,俄羅斯将出手營救公民。
這本護照,被稱為“普京的秘密武器”。
“形成這種困境,主要責任還在北約。”《紐約時報》如是說。
随着蘇聯解體,華沙條約組織解體,舊格局一個個分崩離析,西方一些國家也建議解散北約。
然而,北約不但沒有解散,反而在擴大。
“2008 年,北約——一個由美國上司的、明确為對抗蘇聯而建立的聯盟——承諾納入兩個前蘇聯共和國,烏克蘭和格魯吉亞。這是自蘇聯解體以來,西方對俄羅斯的侮辱中最嚴重的一次。”
烏克蘭和北約的關系是盟友、成員還是合作夥伴,模糊不清,但北約願意擱置争議,加大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援。
北約外長會議在拉脫維亞首都裡加舉行
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
2021年12月23日,普京在莫斯科舉行的年度新聞釋出會上,将北約東擴描述為對俄羅斯的生存威脅。
普京逐漸意識到,如果他像拜登所說的那樣,繼續走在穩定、可預測的軌道上,他就輸定了。
此刻,英美轉動宣傳機器,鼓吹俄羅斯入侵論,先發制人地撤走了僑民,并不斷朝俄羅斯喊話,稱将對其進行個人和實體的制裁。
俄羅斯成了北約廣泛認同的假想敵,并在烏克蘭引發恐慌,群眾開始搶購物資,準備“戰争寒冬”。
美國大肆給烏克蘭運武器,還授權波羅的海三國向烏克蘭提供美國制造的武器,例如反坦克飛彈和防空飛彈。
布林肯在推文上表示了繼續供給武器的決心。
美國和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沒有取得什麼進展,雙方最新一輪進階别會談的結果隻是:繼續談話……
大英帝國這邊,行動更不簡單。
英國1月22日宣稱,俄羅斯正扶植一批烏克蘭“親俄”人士,烏克蘭前議員葉夫根·穆拉耶夫赫然在列。
當事人馬上打臉英國自編自演的“傀儡劇本”:簡直“搞笑”!
“作為一個受俄方制裁4年、被俄羅斯視為安全威脅而禁止入境、父親在俄财産受當機的人,對于英國外交部的聲明,我都無話可說。”
英國制造話題,因為首相約翰遜深陷“聖誕派對”醜聞,不顧防疫措施,在府邸大搞三次排隊,支援率下滑,保守黨也受到連累,需要轉移注意力。
俄羅斯外交部稱,這又一次證明,正是“盎格魯-撒克遜人”讓烏克蘭緊張局勢更新。
烏克蘭為何被美國當成“獻祭品”呢?
其一是為了遏制俄羅斯、出售軍火,其二就是想将歐盟拖上對付俄羅斯的戰場,配合美元加息,讓資本流回本土,收割一把歐洲,并讓北約的軍隊進駐烏克蘭,甚至将飛彈部署在其國境内。
美國開出的加入北約條件,是“不能有領土争端”,這是烏克蘭永遠夠不上的誘餌。
烏克蘭被忽悠得兩頭做不了人,既無法調和東線的沖突,繼而又無法加入北約,隻能和俄羅斯做無效的周旋。
為了奔向北約,原本世界前列的軍事強國烏克蘭,放棄了所有軍事重工,被忽悠瘸了。和伊拉克、阿富汗一樣,淪為了西方國家的軍事樂園。
落得個國力衰落,經濟凋敝,人民貧窮。
戰争,真的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
不管以任何目的開戰都避免不了家破人亡,戰争的最後也沒有赢家。
無情的槍支炮彈背後,是角落裡哭泣的無辜的孩子,是等待士兵回家的老母親,是失去丈夫的妻子,血肉模糊的屍體,是幾百萬甚至幾千萬人的苦難......
那些拿戰争開玩笑的人,真的以為很好笑嗎?
你的笑話背後是一個民族的一蹶不振,是很多人一輩子的苦難;
這種玩笑真的開不得,戰争是殘酷的,我們也曾經曆過戰争,我們應該知道戰争的代價。
願世界和平。
最後轉發外交部提醒
來源:北美留學生日報
作者:摩卡
【聲明:本号是為服務各級政府、企事業機關決策的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