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0後創業者沖刺運動科技第一股,Keep去年前三季虧損6.96億

2月25日晚,Keep向港交所送出上市申請書,沖刺運動科技第一股。聯席保薦人為高盛、中金公司。Keep表示募資将用于技術及産品創新、健身内容的創新與開發、營銷及宣傳等。

Keep創始人兼CEO王甯是一名“90後”創業者,他是運動愛好者,也是減肥成功者,臨近大學畢業時,他曾從180斤減至130斤。創業前,他曾在猿題庫實習, 2014年夏天,王甯拉上老同學和猿題庫同僚組成團隊,借住在朋友朝外SOHO一間沒有陽光的會議室裡開始寫代碼。

2015年2月,Keep正式上線,當天王甯在微信朋友圈裡寫下了創業願景:“讓100%的人都能像10%的健身達人一樣高品質的健身。” 從早期提供免費健身教學、創立網際網路運動社群起家,Keep的業務目前已擴充至電商、定制與付費課程、智能健身裝置、配套運動産品并開出線下實體店Keepland。

IPO前,王甯持股為18.61%,彭唯持股為2.26%,劉冬持股為1.18%,GGV持股為16.14%,軟銀持股為10.39%。

從業績來看,招股書顯示,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9個月,Keep總營收分别為人民币6.63億元、11.07億元及11.59億元;同期錄得毛利分别為人民币2.73億元、4.99億元及4.94億元。

在商業模式上,Keep目前的營收主要來自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内容、自有品牌以及廣告和其他服務。其中Keep幾乎一半營收來自于自有品牌産品,該業務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分别實作營收3.96億元、6.37億元、6.39億元。同期會員及線上付費内容收入分别為1.51億、3.38億、3.8億;廣告和其他服務收入分别為1.16億、1.32億、1.39億。

銷售及營銷開支占據Keep營運開支的最大部分。在2019年、2020年,Keep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别為2.96億、3.02億,但到了2021年前9個月,該開支猛增至8.18億,占到同期收入的超70%。Keep在招股書中表示,這是因為公司戰略性地決定增加在使用者擷取和品牌推廣方面的支出,由于該等加大的努力,使用者群和會員滲透路出現增長。但展望未來,如何評估促銷活動和營銷開支的有效性對Keep而言仍是考驗。

從使用者數情況看,2020年及2021年,Keep平均月活躍使用者分别為2970萬及3440萬;同期平均月度訂閱會員分别為190萬及330萬,其會員滲透率由2020年的6.4%增至2021年的9.5%。

圍繞研發投入方面,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9個月,Keep研發開支分别為1.94億、1.68億及2.47億。

90後創業者沖刺運動科技第一股,Keep去年前三季虧損6.96億

2019年及2020年度,Keep經調整虧損淨額分别為3.66億元、1.06億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9個月内,經調整虧損淨額為6.96億元。此外,由于優先股公允價值的變化,Keep的年度虧損由2019年的7.3億人民币增加至2020年的22億人民币,截至2021年9月30日9個月内錄得期内虧損人民币25億。

在模式上,業界常常把Keep與2019年9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智能健身第一股Peloton對标。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居家成為常态,受益于宅經濟,在家辦公和健身的應用場景令Peloton迎來了大爆發,每股價格從17.70美元飙升到最高時期的167.42美元,2020年底市值暴漲至500億美元(約人民币3100億)。但從2021年開始,可以看到Peloton股價迅速回落,到了今年更是跌到谷底,相比最高峰已經縮水80%。

Peloton的市值縮水很大程度來自于對市場盲目樂觀,非理性擴張,營運成本直線上升,如購買工廠、自建産出園、擴大自營供應鍊、逾4億美金收購全球第二大健身器材生産商Precor等;伴随着疫情常态化,不少健身使用者重回線下。這些因素也導緻業績不佳、大量裁員、高層辭職,被收購傳聞不斷。

分析人士認為,面對内憂外困,Peloton的興衰離不開幾點:能否持續創造有吸引力的内容、服務和硬體産品的附加價值以及如何提升使用者滲透率和留存率。對Keep而言亦是如此,尤其是在它過去一年明顯加大營銷推廣力度進而擷取更多使用者的情況之下。

根據灼識谘詢報告,2021年中國的健身人群為3.0億,預期到2026年将達到4.2億。2021年,中國的線上健身人群滲透率達到45.5%,美國為67.9%。同時,2021年中國健身人群的平均年支出為每人人民币2596元,遠低于美國的人民币14268元,顯示出增長潛力。

得益于網際網路普及率提高及健身行業數字化,中國的線上健身市場一直在快速增長。與此同時,線上健身風口催生健身APP不在少數,這意味着外部環境對于Keep同樣有不小的挑戰。

一方面,從創立之初,社群就一直是Keep的主要陣地,在這一領域,除了同類競品外,它的競争對手還包括如B站、小紅書、抖音等平台,這些平台對于健身達人同樣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在智能健身硬體領域,不僅有如科技運動創業公司野小獸、FREEBEAT等獲得融資,蘋果、華為、小米等硬體巨頭紛紛涉足。目前來看,巨頭們的做法往往是通過硬體占領智能健身的入口,積累使用者資料,建構更大的場景生态。

此外,Keep線下業務及營運也受到疫情的不利影響,在風險因素中Keep提到這一點。線上下,Keepland還面臨包括樂刻和超級猩猩等線下門店的競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