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馬克龍說俄烏危機是歐洲曆史的轉折點?

作者:觀衆席上的阿景

這場烏克蘭危機本質上是美國從金融角度考慮而搞出來的,它要加息,要進入緊縮周期,國内的流動性一收緊,就需要全球資本回流補充上,才可以保住國内經濟和核心資美股不會崩盤。

那麼在歐洲同樣跟進加息引導資本回流的同時,美國能怎麼做呢?隻要用老一套,利用軍事霸權或者發起顔色革命在歐洲挑起亂子,恐吓資本逃離歐洲。

戰亂一起,有錢人最先跑路,這在哪兒都是基本的常識。

那麼打壓歐元,收割歐洲為啥要挑烏克蘭而非其他國家着手呢?歐盟在全球貿易中那麼多合作夥伴,比如說為啥偏要挑烏克蘭去刺激俄國,達到恐吓歐洲的目的?

這得從烏克蘭的特殊戰略地位說起。

歐盟有能源進口依賴,而俄羅斯是歐盟最大的能源進口合作國,能源運輸又要經過烏克蘭,在烏克蘭挑事兒,算是打蛇打七寸,同時抓住了歐洲和俄羅斯兩者的命門。

美國一直與俄羅斯不對付,烏克蘭一亂,整個歐盟和俄羅斯都會受到影響,可謂一石三鳥,一魚三吃的絕好手段。

而且,烏克蘭自己也是個傻的,從面上看,烏克蘭是一個有着獨立主權的國家,但實質上歐盟,俄羅斯,美國等列強誰都想給他當爸爸,它的内部早就分裂成不同的勢力,這些勢力在過去的對立沖突從沒有停止過。

主要原因是,烏克蘭建國隻有30多年,曆史非常短暫,它的政治家非常年輕,而且這個年幼的國家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其他國家的一部分,不僅被俄羅斯統治過,還被立陶宛統治過,被波蘭統治過,甚至直到今天,波蘭也一直叫嚣着想要收回領土。

俄羅斯也堅稱烏克蘭是從俄羅斯分離出來的,曾經是蘇聯亡黨亡國的産物,也是蘇聯曾經的重工業基地,它的文化本質上就是俄羅斯文化,是俄羅斯公德心的固有部分,是俄羅斯人血脈相連的親人。

而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在肢解蘇聯的時候就已經盯上了烏克蘭這塊肥肉,它的資源和特殊的曆史背景,以及關鍵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為了幾個大國争奪的重點。

烏克蘭也曾輝煌過,它曾是世界上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的第三大具有核武器的國家,但遺憾的是,這個國家或許因為太過年幼,沒有成熟有遠見的政治家引導國家邁向更好的未來,而是一步步作下去,自己把原本厚實的家底給作沒了。

當時的烏克蘭為了保障主權的獨立,不想再一次被俄羅斯這頭北極熊給吞并,于是盲目地選擇追随西方第一大國,想要加入北約尋求幫助,這下可算是羊入虎口,送貨上門,最終在美國的幫助下,選擇自廢武功,主動銷毀了核武器。

自從核武器被銷毀後,寄希望于美國的烏克蘭就徹底開啟了“内部鬧劇”模式。整個國家分裂成親俄派和親歐派,美國也把各種先進重型武器放到烏克蘭那裡,把它打造成一個可以随時對歐洲,俄羅斯開火的戰争武器。

在幾個大國的暗中操縱下,烏克蘭政府軍和烏東武裝部隊一直在打仗,直到2015年,新明斯克協定簽署,兩者之間的大型沖突才停止了。

如今,美國用了這個大殺器,僅是靠着打打嘴炮,慫恿一下烏克蘭加入北約,送給烏克蘭一堆過時的廢鐵武器就發揮了不小的連鎖反應。

出乎歐美意料,甚至可以說出乎全世界意料的是,普京大帝的鐵腕手段和想要徹底從根上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決心。

上面的分析我們已經很清楚,烏克蘭已經是幾個國家同時執手的棋子兒,大國博弈的集中地帶。

俄羅斯雖然是被美國搞出來的形勢脅迫至此,但卻是有主動選擇權的。如今俄羅斯選擇把危機更新,直接讓局勢失控,正是想要趁老美造的時機直接吃透烏克蘭,把美國遙控烏克蘭的手給斬斷了,省得在未來,美國随時還會拿這個“利器”搗騰事兒。

其實在2月16日,俄羅斯還在宣布撤兵,這個時候如果美國和烏克蘭不再拱火,或許還真沒有如今的局面。

然而就在人們都松了一口氣的時候,2月17日,俄羅斯停火控制與協調聯合中心釋出消息稱,烏克蘭武裝力量使用迫擊炮彈和手榴彈,向位于烏東部的“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四處居民點地區開火。

奇怪的是當大家一直譴責烏克蘭,為什麼要在這個敏感時期開槍,為什麼不能控制一下呢?這不是給俄羅斯開戰制造口實嗎?

烏克蘭政府第一時間站出來澄清,否認了炮擊烏東地區分離主義分子的陣地。

事情就蹊跷了,有人想要戰争繼續打起來,美國有這個可能,因為是它一直嚷着俄烏要開戰,俄羅斯及時退兵并出面譏笑美國,美帝面子全無,而且收割的目的也沒達到。

烏東的那些被收買的投機分子也有,歐盟親美派也有可能,甚至俄羅斯自己也有可能,因為退兵很可能是幌子。

肯定有一家說了謊,目的就是為了刺激現有的局面,為下一步軍事行動找借口。

這個目前是無法下定論的。

事情演化到如今的局面,俄烏局勢确實已經有些失控。

據目前俄羅斯的表現來看,一個小時搞定烏克蘭,顯得很激進,甚至有些不顧國内的經濟現況,不擔憂歐盟和美國的一系列制裁。

其實歐美對俄的制裁一直有,俄國還真不是太在乎,而且這次俄國似乎吃定了歐盟不會落井下石,跟随美國加大對它的制裁限制,是以才敢出動軍事力量想要速戰速決。

俄羅斯賭這點不是沒有底氣。

2月20日,白宮宣布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之後,歐盟在同一天跟進,但不是對俄羅斯國家制裁,而是對4名俄羅斯人制裁,包括當機資産,禁止入境歐盟等。

這可以說是撓癢癢似的制裁了,歐盟把火候拿捏得十分到位,沒有選擇去刺激而是給普京留足了“面子”

在這之前,俄方面已經意識到美歐會聯手對自己下手,是以搶先一步警告歐盟,如果敢對俄羅斯實施新制裁,尤其是威脅到某些敏感的經濟領域,就得為歐俄戰争做好準備。

這警告火藥味十足,明着說你敢跟着美國一起胡鬧咱們就開打!

俄之是以這麼強勢,一方面是強勢慣了,戰鬥民族麼,還有個普京大帝本就是個硬的。另一方面主要是俄羅斯2020年GDP隻有1.474萬億美元,縮減了3.1%,創下了11年來最大降幅,比中國的廣東省,江蘇省都低,疊加疫情的影響,俄羅斯日子已是捉襟見肘了,經不起歐盟新的制裁去加鬧。

但這美國的制裁是鐵定逃不掉了,世界霸權國家不講理,主動把鐐铐子送上門讓俄沒辦法躲,如果這時候歐盟落井下石的話,無異于直接絞殺俄羅斯,那就隻有用戰争威脅歐盟。

在歐美宣布過經濟制裁之後,俄羅斯清楚了歐盟的底牌——歐盟絕不想主動挑事兒。

首先歐盟各成員國利益不一緻,誰也不想身先士卒。

再者,德國這時候非常需要俄的天然氣,打起來對德國經濟影響很大。

最後也是最緊要的一點,那就是歐盟肯定不想被美國這樣明着坑,打起來對歐盟沒什麼好處。

是美國太過咄咄逼人。反正老美制裁是躲不掉了,幹脆向烏東的親美勢力收點利息,順便武力展示一下俄羅斯的鐵血手腕和決心。

是以,俄國這一狠手,真的出乎歐美意料,美國肯定不會真跟俄羅斯打啊!它國内高通脹都快把經濟煮爛了,還沒事跑大老遠的找北極熊打架,吃飽撐得?

歐盟明白這事兒的目标是自己,局勢到了這一步,歐盟大機率的會選擇打落牙齒和血吞,美國的陽謀收割,俄羅斯的強勢反擊,說白了是歐洲城門失火,美俄雙方得利。

那到底為啥呢?

歐盟害怕俄羅斯的核武器?

别逗了,誰都知道,核武器隻會是談判桌上的籌碼,就算普京說過:“俄羅斯都沒有了,還要世界幹什麼?”,這句話也隻是為了輔助談判擷取更多利益的桌上話。

這事兒啊,與歐洲和俄羅斯數次相殺的曆史淵源有關。

正因為有了過去的因,才會有現在的果。

曾經的俄羅斯因為四周都是平原,認為邊境沒有天險保護,非常不安全,其實這是過去被侵略奴役的舊曆史反複折磨的心理失衡。

俄羅斯曾經被蒙古人攻陷,奴役了幾百年,好不容易翻身獨立,出于安全考慮,便主動發起戰争擴大戰略空間,拼命地擴張了400餘年,領土擴大了400倍,并在葉卡琳娜二世時,俄羅斯到了最牛的頂峰,誕生了那句霸氣至極的名言:

“倘若我能活到200歲,整個歐洲都将匍匐到我的腳下!”

後來就是拿破侖過來砍歐洲,俄羅斯本來還是歐洲的二流貨色,最後竟然荷爾蒙爆發打赢了拿破侖,不愧是北極熊!那之後俄變成了歐洲老大,各種作威作福,直到在克裡米亞戰争中被英法聯軍打敗。

接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到來,俄羅斯又和德國打了起來,也是沒打過,但在20年後蘇聯東山再起,紅軍大兵壓境,直接席卷了大半個歐洲。

二戰中的蘇聯更猛,勢力直插進歐洲的心髒,這段曆史給歐洲一些國家帶來了極大的屈辱。

這和蒙古人統治俄國幾百年間所嚴格實行的“初夜權”有關系,因為這個政策的實施,每個俄國人身上都留有蒙古人的血液,意識裡也有了奴役階層的一些“貴族特權”,迫使他們想要去發洩,去迫害被他們征服的人群。

二戰中,蘇軍攻入德國柏林占領西德,指揮層預設甚至鼓勵前線士兵糟蹋德國女人,并且揚言“讓他們用實際行動去實作自己的正義!”。

最後導緻的結果就是,整個占領期間留下了幾百萬“混血兒”。就這些事兒,西歐國家對俄的心理陰影就難以祛除,卻又苦在不能說,跟打自己臉似的。

後來烏克蘭從蘇聯分出來之後,一度淪為“歐洲的子宮”,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出于歐洲的報複!

看到了嗎?

歐洲和俄羅斯的戰争糾葛幾乎都沒咋停過,雖然現在看着貿易關聯頻繁,利益捆綁密切,但是曾經互相碾壓折磨過,說是一對兒生死冤家非常之形象。

而在他們互毆的時候,遠在美洲的美國幾乎沒咋參與,僅是通過給這些打架的國家販賣戰争武器就把自己賺成了世界第一強國。

是以,美國這戰争販子的名号不是白來的,人家就是這麼發家的,對于戰争那是打心裡的熱愛。

歐洲和俄國就完全是另一種心态了,他倆打架把自個從世界老大的位置上都給打下去了,美國倒成了老大。

鹬蚌相争漁翁得利,苦逼自己成就他人?

這事兒誰幹誰傻叉!

是以,美國一拱火,雙方都應激反應,互瞪眼但絕不動手!

說到這裡,整個形勢就都清晰了。

歐盟跟随美國制裁俄羅斯,卻又處處留手的原因就很簡單明了了:

首先,面對俄羅斯的戰争警告必須作出反擊,在國際上表現出歐盟的強勢;

其次,G7會議上德法拒絕了聯合美國對付中國的要求,但是還要盡量恢複與美國的關系,以防與俄羅斯真翻臉的時候有美國幫襯着,是以一緻決定跟随美國腳步,“輕微”的制裁一下俄羅斯,算是對美國有了交代。

至于接下來形勢會如何?

美國現在看似乎是赢了,其實卻極度的透支了信譽,彰顯了疲弱。它的冷血表現,給一直信仰追随它的那些小國家打了一針清醒劑。

根據以往的曆史來看,股市會因為戰争波動,主要是人們的情緒面影響,這個是短期的,真正要看的還是經濟基本面,美國的老套路并不能幫他從根上解決問題。

俄之是以這樣硬也有看空美國經濟環境的原因。

歐盟這會兒确實受的刺激不小,但是從前幾日的“制裁”聲明就能看出來,歐對美國很敷衍,也在觀風看路。

俄如此強悍的表現不僅不會讓歐盟更加依賴美國,反而會讓歐看出美國的紙老虎僞裝。

那麼,接下來歐對俄采取一攬子“重大”制裁措施很可能隻是藝術表演了!

一個是陽謀收割自己,虛張聲勢,自家經濟快要糊掉,自顧不暇的陰險老大。

一個是武力強悍,在家門口虎視眈眈,揚言警告的北極熊。

怎麼去平衡?是與昔日的舊敵握手言和,既往不咎,化幹戈為玉帛,還是和兇猛的北極熊新帳老帳一起算,心裡預設讓老大割肉補血?或者是繼續假意糊弄前美國,背地真心投相愛相殺的俄羅斯?把歐洲這現有亂局給趁機掰了重組?

怎麼感覺真心投靠的可能性更大呢!法國總統馬克龍可是一見到戰争就說了一句“這是歐洲曆史的轉折點!”

分享完,感謝閱讀,歡迎關注@觀衆席上的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