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後來還是很孤單

後來還是很孤單

黎荔

後來還是很孤單

覺得自己是生性疏離的人,從小就是這樣的個性。

從小在父親的森林公園裡漫遊長大,幼時就很孤僻,不愛熱鬧,常常一人蹲坐在大樹下面看螞蟻,聽鳥鳴,在池塘邊撈蝌蚪,時而還自說自話,和花草對話,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充滿了生命的歡悅,那麼散漫又陶然。

童年的經曆,也許會奠定一個人一生的底色。幼時就習慣了孤單,後來還是很孤單。随着我的成長,近幾十年的中國社會也在發生巨大變化。傳統中國的宗族社會,個體都要生活在有着共同價值的秩序團體中,而且個體隻有在這種團體之中,才能找到這個社會共有的價值與基礎。但現在,人們從故土(包括家族)抽離出來,流動已成為常态。這種抽離,伴随人際關系疏離的代價。你可以自由選擇你的生活态度,或者凡事都抱有無所謂的态度;你可以自由選擇你的婚姻,或者不再結婚;你可以選擇脫離家族,依舊可以找到依靠、依舊活得精彩。但是選擇的結果,都将是你自己的,沒有人為你負責。你是你生命中孤獨的承擔者。社會的變遷,又疊加着技術的變革,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也是所謂宅的時代,人和人越來越疏離。網際網路越發達,人類越成為孤島。這幾年全球疫情,又使得絕大多數人都回歸家這樣一個社會的最小單元,動不動就封城、封村、封小區,久而久之,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日益加深。家與家之間、人與人之間形成了天然屏障。本來我就有點疏離型人格,不喜歡社交生活,不願意依靠他人做任何事,不太願意與他人産生交集,所有情緒習慣自我消化,生活在當下時代,地理遷徙成為常态,大家族走向離散,後疫情防控常态化,好像更活成了一顆“原子”。

舉目四顧,身邊太多太多的人,都活成了一顆顆原子——“原子化”的個人。習慣于打開手機點外賣刷視訊,對網紅産品了如指掌,卻不認識一門之隔的鄰居。在大公司上班,與同樣行色匆匆的人,每天進同一座大樓,上同一部電梯,卻從不四目相對。為什麼這個時代,貓變得這麼重要,被很多人喜歡,或許并不隻是因為貓,更大的原因是,在越來越疏離的現代城市生活中,貓的存在提供了某一種精神慰藉。因為家中有一隻貓的存在,人的孤單不會變的那麼的強烈。

孤單的人,不是無人陪伴,而是孤單已經變成一種習慣。他自設堅固結界,以保持他的世界不受侵擾。他一個人站在生命的茫茫荒原上,有無數人從面前走過,但他不願加入人群的行列。他想要保留自己這樣的個性,無論什麼結果都欣然接受。

此刻是春天,盛大的春天裡,散布着無數小小的孤單的人。盛大的春天是看不見的,看見的隻是盛開的花朵。一朵一朵,很快就全開了,開得到處都是,漫山遍野。春天隻有一次,每一朵花都隻有一次生命,孤單的人,淹沒在這五彩缤紛中間小小的,同樣也隻有一次生命。生命的花隻開一次,便永不再開。花期分秒流逝,時間向前疾走,花開得越多,人就越孤單。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後來還是很孤單,無人可訴的孤單。孤單像月光,像空氣,不可捕捉,卻彌漫得到處都是。在這個春天,以及未來的一個個春天。

後來還是很孤單

《思緒之束》詹姆斯·賴特

我想起了海灘,田野,

眼淚,笑聲。

我想起建造的家——

又被風刮走。

我想起聚會,

但每一次聚會都是告别。

我想起在孤單中運作着的星星,

黃鹂成雙成對,落日慌亂地,

在愁悶中消隐。

我想要越過茫茫宇宙,

到下一個星球去,到最後一個星球去。

我要留下幾滴眼淚,

和一些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