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作者:古淩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前些年,紀曉岚與大貪官和珅鬥智鬥勇的故事,經常出現在電視節目上。

事實上,紀曉岚不論是官職還是人品,都沒有影視劇中表現得那麼完美。

他在和珅的眼中,如同蟲豸一般,是以并沒有能力與權傾朝野的和大人一較高下。

有能力有膽識與乾隆年間第一權臣和珅争鋒的,非劉墉莫屬,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宰相劉羅鍋”。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伴君如伴虎,出言必珠玑

早在為政江甯時,百姓們就交口稱贊劉墉道:“少時知江甯府,頗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内,婦人女子無不服其品誼,至以包孝肅比之。”

與他同朝為官的袁枚,也稱贊劉墉是先聲奪人,苦志救人。

在他輝煌時曾一人兼職工部與吏部尚書,吏部與兵部尚,六部尚書劉墉獨占其二,足以可見乾隆皇帝對他的信賴。

乾隆皇帝駕崩後,劉墉擺脫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命運。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他沒有像和珅那般人頭落地還遭到百姓唾棄,而是繼續被重用,以至于嘉慶皇帝起駕熱河,還任命八十多歲的劉墉在京理政。

為人正直的劉墉能受到兩任皇帝的青睐,并且善始善終,必然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的。

每次與皇帝對話時,劉墉都會在不違背原則和不損害他人利益的情況下,讓皇帝龍顔大悅。

衆所周知号稱“十全老人”的乾隆,每天都有千奇百怪的問題和想法,不過這可難不倒博學多才的劉墉。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有一回乾隆突發奇想故意問劉墉:“京師九門,每天出多少人又進多少人?”

對于常人而言,面對這樣的刁難肯定是啞口無言,畢竟偌大的北京城每天進進出出繁忙異常,即使是在門口值班的崗哨不經過計算也很難得出結果。

劉墉每天都忙着處理政務,根本不可能有時間去關心城門的進出情況。

這可難不倒大學士劉墉,他稍稍思考片刻便做出回答:“禀皇上,兩人。”

乾隆隻覺得劉墉在滿口胡言的戲耍自己,不等乾隆發問,劉墉不急不慢地解釋道:“萬歲,我說的不是兩個人,而是兩種人,男人和女人。”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乾隆是個好面子的人,他提出這樣的問題,就是要讓劉墉啞口無言以獲得優越感,自然不能讓劉墉在自己面前大出風頭。

緊接着乾隆又問:“那我大清國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

這明擺着是乾隆存心要刻意為難臣子,于是劉墉又表現出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說:“生一人,死十二人。”

機敏的劉墉連忙做出解釋,聲稱自己是按照屬相說的。

好比當年是虎年,那麼所有出生的人都是一個屬相,都是屬虎的,至于死十二個,則是因子鼠醜牛寅虎卯兔等組成的十二生肖,每一年中每個屬相都會有人去世。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劉墉的回答确實有點絕,如果說個具體的數字,即使是真的,皇帝也可能認為是虛報或者覺得劉墉在逞能。

而且死的人太多,皇帝會認為是劉墉在諷刺自己無德。

常年陪伴在君王身邊确實是比普通人機會更多一些,畢竟自己的功績都被天子看在眼裡。

機遇增多的同時也意味着危險,天家喜怒無常,可能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是以,回答任何問題都要慎之又慎。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劉墉在朝為官數十載,去世後還能被嘉慶皇帝追封為太子太保,配享入祀賢良祠,谕祭葬尊榮。

除了他的出類拔萃的能力外,其語言藝術也是功不可沒。

當然,劉墉并非隻會讨好與迎合皇帝,在尊嚴問題上,他也從來不退步。

劉墉在朝廷上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同朝官員經常拿此事打趣,就連乾隆皇帝也不例外。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有次乾隆向劉墉發問,稱自己聽說他非常懼内。

封建時期講究大男子主義,當着文武百官的面劉墉當然不肯跌了面子。

但他也不好與皇帝展開辯駁,于是他換了種說法,“不是臣怕妻子,而是臣的妻子不怕臣。”如果劉墉矢口否認,等于是睜眼說瞎話。

畢竟他怕老婆是無人不知的事實,如果他去大談特談夫妻相處之道,那皇帝也不願意聽。

倒不如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既展現了自己的無奈,也表達了對妻子的尊重,在诙諧中将無奈展現得淋漓盡緻。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智駁奸佞,鬥法和珅

大家最喜聞樂見的,還是劉墉與清朝第一大貪和珅的那些趣事。

他們二人,一個剛直不阿一心為民着想,另一個對上阿谀奉承、對下幾近盤剝,湊在一起定會迸發出别樣的火花。

和珅貪贓枉法,他家裡的金銀财寶堪比國庫,而和珅的家底要麼是中飽私囊,要麼是搜刮底層官員得來。

但這些錢歸根結底還是國家的,錢都去了和珅家,再加上乾隆驕奢淫逸,國庫自然會出現空虛。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某一年底,有官員在朝堂上向乾隆彙報國庫的情況。

乾隆聽見國庫銀兩所剩無幾時非常的納悶,大清良田萬頃,僅僅是江南地區每年交來的稅賦也足夠維持國家運作。

乾隆找來劉墉問他,國庫裡的錢都流向了那裡。

劉墉回答道:“掉河裡了”。

乾隆還以為是都用在了治理黃河水災上修繕堤壩赈濟災民上,于是打趣道:“怎麼不去撈起來呢?”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劉墉說:“河深(和珅)呐。”

身為尚書的劉墉當然知道很多錢都用在了皇室的開銷上,但他總不能說:“皇上,您六下江南給花了”。

而和珅平日裡就A錢受賄任人唯親,他和皇帝的關系還不一般,即使有确鑿的證據也不能把矛頭對準和珅,倒不如用幽默來化解尴尬。

如此一來,劉墉既回答了乾隆的問題,還不會被人抓住任何話柄。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而劉墉譏諷和珅,也不止一次兩次。

有一回劉墉用抓魚來暗諷和珅,沒想到被和珅抓着不放,非要鬧到乾隆那兒去。

和珅的官職比劉墉高,跟皇帝的關系又比較要好,重要的是他還得了理。

和珅叫嚣道:“劉大人想息事甯人也可以,跪下給我磕三個響頭。”

執拗的劉墉怎麼可能會向和珅低頭,此時他的心裡已經有了主意。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第二天退朝以後,劉墉找到乾隆,上來就向他請罪,罪名是私自看戲。

乾隆被劉墉的這一出弄得一頭霧水,接着劉墉又表示有本要奏,是關于皇室成員流放的事情。

乾隆一聽牽扯到自己家,馬上變得嚴肅起來,趕忙讓劉墉如實說來。

劉墉沒有着急說,反倒是先請乾隆恕罪。

乾隆更懵了,劉墉還沒說什麼事自己怎麼恕罪,但乾隆不恕他的罪,劉墉就堅決不說。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乾隆隻好先應承下來,緊接着劉墉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對着乾隆磕了三個響頭:“臣所奏之人,正是當今聖上。”

乾隆好奇地讓劉墉講下去,他想看看自己究竟何罪之有。

劉墉說不久前乾清宮失火,皇帝命人從十三陵裡拉來木頭修葺宮殿,這犯了掘墓的大罪。

清朝皇室向來标榜自己仁愛,而十三陵又是明朝皇帝的陵墓這件事情,無異于在打愛新覺羅家的臉面,而且不論是哪個朝代,私自毀壞他人陵寝都是重罪。

接着,劉墉又說皇帝脖子上戴的念珠就權當刑具,隻需要乾隆去他家裡走上一遭就算是流放了。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乾隆被劉墉的這番操作弄得啞口無言,礙于顔面,他也不得不跟着劉墉去“流放”。

在路上,劉墉把他跟和珅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都說了出來。乾隆回宮後緊急召和珅觐見,劈頭蓋臉地罵了他一頓。

私自破壞陵寝按照大清律法是要流放的,而劉墉提出念珠就算枷鎖,去他家就算流放明顯是賣給了乾隆面子。

如果乾隆借着和珅的事向劉墉發難,會被人說成是借題發揮。

是以,他隻能把滿腔的怒火都發洩在和珅身上。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逢兇化吉,保全性命

乾隆為了修繕宮殿而去拆除陵墓,不是一次兩次,不幸的是,他每次都被劉墉無情拆穿。

有一回,乾隆為了得到上等的金絲楠木,竟然派人去拆了長陵與永陵的樁子,這次劉墉知道後沒有再慣着乾隆,直接在群臣面前揭露了這件事。

身為天子,乾隆應該起到遵紀守法的帶頭作用,但他制定的法律卻自己去打破,實在不該。

當劉墉提出這件事後,乾隆非常為難,堪但貴為九五之尊的他總不能真的去偏遠地區流放自己。

于是,機靈的乾隆想出了一個點子——發配江南。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乾隆在位期間對江南美景美色情有獨鐘,即使國庫虧空他也要“煙花三月下揚州”。

正好借着這個機會去江南遊玩一番,這樣既受了發配之刑還,滿足了自己旅遊的願望。

重要的是,這樣不會被大家唾罵成隻知道遊山玩水的昏君。

乾隆這次下江南與以前的心情截然不同,他憋着一肚子氣,一直想找機會收拾劉墉一頓。

是以乾隆出發時,特地讓劉墉跟在了自己的身邊。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有一回劉墉陪着乾隆乘船去打水圍,扁舟在寬闊的河道上悠然前行,大家都沉浸在這美不勝收的景色之中。

表面上乾隆與劉墉有說有笑,可他始終想找個機會整整劉墉。

他問劉墉:“愛卿,你說什麼人最忠,什麼人最孝?”

劉墉一聽就知道,皇帝難為人的老毛病又犯了。

專治不服的他立刻回應:“禀皇上,臣對君最忠,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子對父最孝,父讓子亡子不得不亡。”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乾隆聽見後心裡樂開了花,因為這正是他要說的話。

乾隆大笑起來:“劉愛卿果真是聰明無雙,朕有一事相求,不知卿願意否?”

看見乾隆這副笑呵呵的模樣,劉墉知道真正的難題要來了。

乾隆畢竟是君上,劉墉又剛說完那番豪言壯語,聽到乾隆有所求,他隻能硬着頭皮說了一些諸如願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類的話。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乾隆臉色一變收起了剛剛的笑模樣對劉墉說:“朕要你去死。”

劉墉揣着明白裝糊塗:“怎麼個死法?”

乾隆面部陰沉地說:“投江。”

劉墉聽完沒有片刻遲疑馬上從甲闆走到了船頭,但隻是站在那裡并沒有絲毫的動作。

乾隆看見劉墉遲遲不跳,“關心”地問道:“愛卿,為何不投?”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劉墉一臉正經地說:“萬歲,臣在船頭看見屈子,他對臣說了好些話。”

乾隆想看看劉墉還想耍什麼花樣,着急地問:“都說了什麼?”

“屈子說:劉墉啊,你為啥想走這條路啊?我當時乃昏君無道,被迫投江而死,眼下你主聖明,等無道之時再找我也不遲。”

劉墉的這番話憋得乾隆面紅耳赤,半天沒有吭聲。

如果乾隆繼續勸劉墉投江,就證明他是和楚頃襄王一樣的無道昏君,而大清也會重蹈當年楚國的覆轍。

劉墉再一次用他的機靈,化解了危機。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其實,曆史上的乾隆對劉墉還是非常不錯的,如今坐落在北京禮士胡同129号的劉墉故居,就是乾隆賞賜給他的。

清朝年間北京内城都是滿清八旗子弟的住所,漢人官員不論職位再高都隻得住在外城。

但劉墉勞苦功高,又能時常陪着乾隆解悶,皇帝就把驢市胡同西頭都給了劉墉住。

而且他的宅邸貫通胡同西頭的南北,遠比今天的故居要大的多。

“賜第”這樣的殊榮極少有人能夠享受,足以說明劉墉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當然,劉墉能夠官至兩部尚書,深受皇帝喜愛,除了他自己的努力與幽默的性格外,也和家世密不可分。

在順治皇帝剛剛統一中國時,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就當上了戶部廣西司員外郎,他的祖父劉棨,深得康熙皇帝賞識官至四川布政使。

乾隆皇帝繼位後,又提拔劉墉的父親劉統勳為東閣大學士。

是以劉墉能夠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官,與他的家族底蘊也是密不可分。

乾隆問劉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劉墉的回答有點絕

參考文獻:

1.睢振威.劉墉智答乾隆帝[J].民間故事選刊,2021(10):80.

2.青蘿.劉墉的言語藝術[J].北方人(悅讀),202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