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
圖/主辦方提供
日前,中國民航局正式釋出了《億航EH216-S型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專用條件》,作為開展億航智能(EH.US)旗下自動駕駛飛行器億航EH216-S型号合格審定工作的審定基礎。據悉,這是全球首份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的型号合格審定項目專用條件。
億航作為一家紮根在廣州的企業,其自動駕駛飛行器在商業載客運作上的發展,折射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空中交通(UAM)的巨大潛力。
2月24日,廣州市荔灣區白鵝潭聚龍灣展示中心舉辦“跨國智庫論壇·大灣區UAM城市空中交通的機遇與挑戰”,邀請海内外業内專家就全球城市空中交通情況、大灣區空中交通概況以及飛行汽車的應用,進行探讨與思考。
空中交通是城市立體交通網重要一環
城市空中交通UAM(Urban Air Mobility),指的是基于區域性城市群内、城市域内的,以直升機和自動駕駛飛行器為交通工具的,服務短途立體出行、貨物運輸、低空飛行的交通運輸方式。
事實上,近年來城市空中交通已經從一個充滿科幻色彩的詞,逐漸走入大衆視野,比如直升機實作航空救援、商務出行,自動駕駛飛行器實作快遞投送等等。

在去年2月24日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就提到,從2021至2035年,推進城市群内部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發展城市直升機運輸服務,建構城市群内部快速空中交通網絡。
人口增長和城市化一定程度上增加城市的擁堵和對增加交通能力的需求,空中交通将開啟城市的第三次元。深圳東部通航副總經理張連玉認為,與地鐵、輕軌等相比,城市空中交通在基礎設施投入上隻有飛行器的購置和起降場地的建設,投入成本低。
城市空中交通不僅是立體交通網的重要一環,也會對地區的經濟産生重大影響。“普華永道對英國市場做了一個預測,就是城市空中交通對于GDP有2%的影響,是個非常大的比重,同時還會增加高達628,000個就業崗位。”The Flight Corp商務發展副總裁Fadi Ghourani在會上介紹。
大灣區城市空中交通前景廣闊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在城市空中交通發展方面已經走在全國前列,而且前景廣闊。“一方面,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在政策上的支援力度是很高的;另一方面,廣州、深圳兩座城市科技創新能力強,市民對新事物接受度高。這些都讓大灣區城市空中交通快速發展成為可能。”張連玉說道。
據介紹,目前東部通航在大灣區有超80個固定的起降機坪,其中深圳、廣州占比最大,還獲得中國001号粵港飛行許可牌照,能為各種商務需求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務。“比如華為現在幾乎每天都會有飛行量,這些場景在2020年前是沒有的,可見即使受疫情影響,這兩年大灣區的城市空中交通發展還是很迅猛。”
張連玉補充道,随着自動駕駛飛行器的加入,載客、貨運價格都會大大降低,飛行量将呈指數級增長。“舉個例子,現在廣州飛深圳的直升機價格大概在2-3萬元間,如果是自動駕駛飛行器,預計價格會在1000元以下。”
與東部通航發展直升機、自動駕駛飛行器不同的是,廣州小鵬彙天将汽車與飛行器相結合,為個人使用者打造飛行汽車,第六代飛行汽車已經面世。
政策與技術邊界有待解決
小鵬彙天品牌營銷總經理仇明全認為,雖然大灣區城市空中交通發展前景廣闊,但還是受一定的邊界制約。“第一個是技術邊界,自動駕駛飛行器要飛得更快和更遠受制于動力和重量,這個需要既安全又能滿足輕量化要求的電池系統支援。”他說,“第二個是政策邊界,前面說的是能不能從研發狀态變成産品,這裡說的是能不能從産品變成商品,政策對空域飛行的管控與這個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
張連玉認為,低空出行作為未來一種基礎的出行方式,建議可以将起降點的建設納入到基礎設施建設當中。“現在低空飛行的問題是起降點與需求相比,仍是不足。如果能像建一個公交站,在城市寫字樓或者居民比較集中的地方,建設一兩個起降點,将大大利于城市空中交通發展。”
Fadi建議,要想城市空中交通蓬勃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等多方參與,同時大力發展數字技術,進而支撐城市空中交通。
珠江産投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城市土地學會聯合珠江産投在大灣區舉行的城市空中交通的第一場活動,本次論壇為大灣區城市未來進入空中交通營運的領域提供了思路,“希望論壇能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創新型城市群,也為聚龍灣項目探索打造科技型、未來型城市交通面貌的設計和建設提供參考,為新型城市的發展提供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