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5歲的新四軍巨頭,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唯一的兒子後成國家棟梁

作者:騰說金史

1941年1月14日夜,一支剛從皖南事變中幸存下來的小股部隊,在一間破廟裡休整。因為白天不間斷的戰鬥,戰士們非常疲勞,很快就進入夢鄉。但是有一位重傷員始終保持着清醒。

半個時辰前,他剛把身上僅剩的七塊大洋,交給了這支部隊的實際指揮員副連長李甫,請求他幫助自己交黨費。此刻他見大家都已熟睡,拼盡最後的力氣,顫顫巍巍将懷中的手槍掏出來,指向自己的頭部扣響了扳機……

因為他不想再成為大家的累贅,隻有自己解脫了,大夥才能突圍出去。當槍聲把所有人驚醒後,看着血泊中的老上司,大家都留下了眼淚。這位不願拖累大家,甯可舉槍自盡的英雄,就是時任新四軍政治部主任的袁國平。

35歲的新四軍巨頭,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唯一的兒子後成國家棟梁

投身革命

袁國平是湖南邵東縣人,1906年生于當地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親除了耕田種地,還有一手彈棉花的絕活。待農閑時候,父親走街串巷,靠着這門手藝賺些錢款,補貼家用。與周圍鄉鄰比起來,袁家的日子不能說大富大貴,但最起碼吃穿無憂,父親還能攢下錢,給兒子當學費。

你别看照片裡的袁國平文質彬彬,其實是有些國術功底。他的外公是一位拳師,母親自小習武,袁國平幼時體弱多病,母親就讓他練習武藝,增強體質,時間長了可是很厲害的,但他謹記母親的教誨,習武是為了鍛煉體魄,不要與人争強好鬥,惹是生非。

幼時他在邵陽縣立高小讀書時,因為自己個子矮,家裡窮,經常被班裡幾個富家子弟欺負,他一直牢記母親教誨,隐忍委屈。但人總有爆發的時候,一天放學後,袁國平又被一富家子弟攔截,他直接把對方狠狠教訓一番,此後再也沒有人敢欺負他了。

35歲的新四軍巨頭,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唯一的兒子後成國家棟梁

16歲那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此時的他,不像以前一門心思紮進書堆學習,而是熱衷于參加校内各種團體活動,特别是與大家暢談國家大事,主動學習進步思想,因為他能言善辯,口才好,曾作為一師學生代表,來到參加了省學聯。

從一師畢業後,他本想來到上海求學,正趕上黃埔軍校在上海招生,讓他有了投筆從戎的想法,經過層層選拔,他順利考入黃埔四期政治科,入學不久他在蕭楚女等人影響下,加入了我黨。

成為我軍進階将領

軍校畢業後,袁國平參加了北伐戰争,随北伐軍揮師北上,将革命浪潮從珠江流域推向了長江流域。當國民革命軍取得重大成果的時候,蔣介石和汪精衛卻在上海、武漢相繼發動反革命政變,血淋淋的教訓讓他認識到,隻有建立武裝隊伍,才能有機會、有能力保障我黨的革命成果。

後來袁國平參加了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參與過東江革命根據地的籌建,後來東江蘇區在蔣軍十倍重敵“圍剿”下失敗,袁國平也被派往湖南平江,擔任湘鄂贛特委書記。

後來他擔任過紅八軍政委,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代主任,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多年的工作經曆,讓他在紅軍的政治、思想群組織建設等方面,都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特别是每次有重大戰役,他都會在開戰前寫該戰役的政治工作計劃,戰役結束後記錄下戰役中的政治工作經曆。

時間久了,他從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将多年整理出來的政治工作經驗寫成《戰時政治工作經驗》一書,成為紅軍大學學員進修時一本重要的教材書。

35歲的新四軍巨頭,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唯一的兒子後成國家棟梁

長征開始後,他作為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一直跟随紅三軍團行動。

當紅三軍團通過敵人三道封鎖線抵達湘江邊時,他親率紅十團作為前衛部隊,配合紅一軍團搶渡湘江,控制界首到腳山鋪的渡河點,架起了浮橋。

時任紅十團政委的正是後來的開國上将楊勇,袁國平指令他立刻帶隊在光華鋪修築工事,阻擊敵軍,掩護軍委縱隊和紅五、九軍團安全渡江。

沒想到工事剛剛築建完成,桂軍45師就趕到了,紅十團戰士與敵人的交戰很快進入白熾化,甚至團長沈述清都中彈犧牲了,後來接任團長職務的紅四師參謀長杜中美也犧牲了,一仗犧牲了兩位紅軍進階将領,可見此戰的激烈。

35歲的新四軍巨頭,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唯一的兒子後成國家棟梁

長征中,袁國平不僅能夠迅速分析出目前軍事形勢的變化,做出準确的作戰方針,還能以特有的号召能力進行戰前動員,增強隊伍戰鬥力。當初紅軍強渡烏江時,他就向紅三軍團官兵做了“突破烏江封鎖線,創造渡江英雄”的報告,官兵們深受鼓舞,紛紛要求首先搶渡烏江,表現出高昂旺盛的鬥志。

而在其後的婁山關戰役時,就在戰役之前的急行軍中,袁國平組織宣傳隊沿途貼智語,唱紅歌、打快闆,擺上留聲機放唱片,用各種方式進行宣傳鼓動工作,鼓舞了戰士們的士氣,最後紅軍以搶先敵軍五分鐘的微弱優勢占領了婁山關頂,卻争取到了戰鬥的主動權,殲滅了大量敵軍,奪取了長征史上第一個重大勝利。

年輕的新四軍巨頭

在革命蘇區以及長征中的出色表現,讓主席深刻了解了這位革命戰友,抗戰爆發後,南方紅軍遊擊隊整編為新四軍,項英曾就政治部主任一職的合适人選請教了主席,主席稍微一想,就把袁國平推薦給了他。

袁國平上任後,他的工作表現确實沒有讓主席和項英失望。

由于新四軍是由幾十股紅軍遊擊隊組成的,過去幾乎沒有政治機構,所有的政治工作必須從頭開始。袁國平一上任對這種情況進行認真分析後,開始了新四軍整治工作的全面安排,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以連為基本機關,各級都有了政治幹部,就是每個班也都有政治戰士。

35歲的新四軍巨頭,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唯一的兒子後成國家棟梁

特别指出的是,在政工幹部的配備上,袁國平堅持德才兼備、任人唯親的原則。比如擔任政治部敵工部長的林植夫,他就畢業于日本帝國大學,而且不是黨員,之前還有過“反共”言論,但袁國平經過仔細調查,認為他是一位最合适的人選,頂住壓力讓他擔任了這個職務,事實證明,林植夫是一位稱職合格十分出色的敵工部長。

袁國平選拔人才有一套,但他對新四軍最大的貢獻就是政治宣傳。他酷愛讀書寫作,無論工作多麼繁忙,旅途多麼勞頓,都要抽出些時間讀書看報寫文章。

因具有淵博的知識,敏銳的思想和超高的理論水準,他的政論文章立論精辟、說理透徹,特别是他的演講材料充實、語言風趣、深入淺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甚至陳毅都稱贊他:“國平是個優秀的宣傳鼓動家,有才幹。”

35歲的新四軍巨頭,交完黨費後舉槍自盡,唯一的兒子後成國家棟梁

隻可惜皖南事變中,這位優秀的新四軍進階将領,将生命永遠留在了章家渡,時年35歲。幾十年後他的兒子袁振威繼承父親遺志,參軍入伍,并被授予少将銜,成為了國家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