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瑪士撒拉星的年齡比宇宙還大?這是怎麼回事,是不是我們弄錯了?

宇宙中會有比宇宙年齡還大的東西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宇宙中現有的所有物質都是在宇宙誕生之後才逐漸形成的。

也就是說宇宙中任何物質的年齡都不可能大于138.2億歲,因為按照目前的推算,宇宙的年齡就約為138.2億歲。宇宙的年齡是如何推算而出的呢?宇宙并不是從一開始就存在的,在宇宙誕生之前,它是一個密度無限大且體積無限小的奇點,因為某種未知的平衡被打破,是以奇點發生了爆炸,一瞬之間物質噴湧而出,時間、空間與物質就此誕生,這就是“大爆炸宇宙模型”。大爆炸宇宙模型并不是一種臆想,它的最主要證據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瑪士撒拉星的年齡比宇宙還大?這是怎麼回事,是不是我們弄錯了?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本質是宇宙大爆炸所遺留下來的電磁波輻射,是一種熱輻射,它遍布于整個宇宙之中。

那麼我們又是如何以“大爆炸宇宙模型”為基礎來推算宇宙年齡的呢?這就要涉及到能夠反映宇宙膨脹率的哈勃常數了。宇宙自誕生以來就始終處于膨脹之中,這一點也被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準确預言,而通過宇宙膨脹速率我們就可以推算出宇宙的年齡,這就是138.2億歲的由來。如果現在我們告訴你,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恒星,這顆恒星的年齡超過了138.2億歲,你會不會覺得不可思議呢?有趣的是,這顆恒星是真實存在的,它距離地球約190光年,編号為“HD 140283”。

瑪士撒拉星的年齡比宇宙還大?這是怎麼回事,是不是我們弄錯了?

“HD 140283”是這顆恒星的正式編号,而這顆恒星還有着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瑪士撒拉星”。

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來這顆恒星的年齡一定很大,因為“馬士撒拉”是《聖經》中所出現過的一個非常長壽的人。那麼瑪士撒拉星的年齡到底有多大呢?在2000年的時候,天文學家根據所測量的資料計算而出的年齡為160億歲,這遠遠超過了宇宙年齡的138.2億歲,是以它有了一個新的名字,那就是“不該存在的恒星”。是啊,如果沒有計算錯誤,那麼這顆恒星的确是不應該存在的,如果它真的存在,那麼對于人類的整個宇宙學而言絕不是一件好事。

瑪士撒拉星的年齡比宇宙還大?這是怎麼回事,是不是我們弄錯了?

會不會是對于這顆恒星年齡的計算出現了問題呢?恒星的年齡又是如何計算得出的呢?這就要用到一個東西,那就是“赫羅圖”。

赫羅圖是一張以恒星的絕對星等或光度相對于光譜類型或有效溫度所繪制的散布圖。解釋一下,恒星雖名為“恒星”,但并非恒存永續,它也有壽命的終點,而且一顆恒星從誕生到消亡會經曆不同的演化階段,在每一個演化階段都會便顯出不同的特點,不同品質、不同體積的恒星,它們的演化過程也大有不同,不過這隻是表面上,本質上所有恒星的演化依舊遵循着某種特定的規律,而要找到這個規律,就需要大量的觀測和同級資料,于是就有了赫羅圖。

瑪士撒拉星的年齡比宇宙還大?這是怎麼回事,是不是我們弄錯了?

赫羅圖是以恒星的表面溫度或光譜為橫軸,以恒星的絕對星等或廣度為縱軸所繪制的圖譜,然後人們逐漸把已觀測到的恒星按照橫縱坐标辨別在赫羅圖上,天長日久,随着圖上的恒星數量越來越多,恒星的演化規律也就逐漸顯現了出來。

現在,我們隻要測量出一顆恒星的表面溫度或光譜類型,以及絕對星等或光度,就可以通過赫羅圖所顯示出來的規律判斷出這顆恒星的類型以及所處的演化階段了。知道了恒星所處的演化階段,隻需要在測量出恒星的相對豐度和品質,就可以利用特定的恒星演化模型來計算出恒星的年齡,瑪士撒拉星的160億歲就是這樣計算得出的。

瑪士撒拉星的年齡比宇宙還大?這是怎麼回事,是不是我們弄錯了?

160億歲這個數字太過離譜了,是以科學家們首先想到的原因就是觀測資料不夠全面,是以後來科學家們又利用哈勃望遠鏡等觀測裝置的資料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最終将這顆恒星的年齡确定為132億歲到146億歲之間。

即便是按照最後更新的資料,這顆恒星仍舊有可能超過了宇宙的年齡。如果最終證明這顆恒星的年齡的确超越了宇宙的年齡,那意味着什麼呢?是不是意味着它是來自于另一個宇宙或者上一個宇宙的産物呢?這就有些太過玄幻了,更靠譜的解釋應該是我們對于宇宙的認知還不完善,或者過往的認知存在着錯誤,不過即便如此,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對于宇宙而言,我們太渺小了,對于我們而言,宇宙的奧秘又太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