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媒|冬奧“齊小魯”撬動大流量

作者:齊魯壹點
全媒|冬奧“齊小魯”撬動大流量
冬奧“齊小魯” 撬動大流量 大衆日報全媒、全程、全景直擊北京冬奧會,全力講好中國故事、山東故事
全媒|冬奧“齊小魯”撬動大流量

□ 本報記者 李偉 張楠 王世翔

跨越山海,相約冬奧。2022年北京冬奧會,大衆日報在内容和形式創新上下功夫,将“融”字文章做足做好,守正創新,弘揚奧林匹克精神,講好中國故事,以媒體融合發展為着力點提升主流媒體傳播力和品牌影響力。

虛拟主持“齊小魯”火起來

“冬奧齊小魯,一起向未來!大家好,我是大衆日報的齊小魯,今天開始在冬奧會北京新聞中心與大家一起聊冬奧。”

“齊小魯”是大衆日報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的虛拟主持人,其報道内容涵蓋賽事消息、精彩花絮、快評、深度報道等,全程、全景、全方位報道北京冬奧會。在大衆日報冬奧報道約1.8億次的點選中,重中之重就是“齊小魯”系列。一時間,北京火了冰墩墩,山東争看“齊小魯”。

“齊小魯”很忙,在大衆日報用戶端《逐夢冰雪北京冬奧會特别報道》專題的五個欄目裡,處處都有他的身影。

在“冬奧進行時”欄目中,他是快播快訊和即時報道的播報員,告訴你谷愛淩又拿了金牌;在“雪蠟車導航”欄目中,他是介紹和預告冬奧會重要活動的預告員,告訴你“蔥桶組合”為夢想而戰;在“齊小魯說冬奧”欄目中,他是冬奧重點活動和冬奧趣聞的講解員,介紹為何冬奧會領獎要轉場,蘇翊鳴坡障奪牌打破歐美選手壟斷。他是賽事時評、重點述評的評論員,論述盛世中國的自信氣度。在“英雄榜”欄目中,他是山東和中國冰雪人物的講述者,講述“山東造”雪蠟車陪伴哈得斯逐夢冬奧;在“北京釋出廳”欄目中,他是冬奧會最新賽況的釋出員,釋出“雙奧之城”的驕人成績。

為了讓“齊小魯”更加閃亮,展現大衆日報新時代、新形象的AI代言人,團隊在報道場景的台位上精心設計,與開設的欄目場景對接,融入山東元素、科技含量,借梯上樓,采寫、制作并推出了一大批不同門類的新媒體産品,成為全國報道北京冬奧會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騎着單車看冬奧”詩情畫意

騎着單車看“詩情畫意的冬奧場館”系列,從AI主播“齊小魯”的視角,用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介紹詩情畫意的冬奧場館和背後的山東故事、山東元素。作品創造多元度跨時空場景體驗,“冰立方”“冰絲帶”“雪如意”“雪遊龍”“雪飛天”“冰之帆”一系列場館通過記者場館内外關聯,視聽相容,給使用者帶來多樣的觀感體驗。

“騎着單車看冬奧”讓體育新聞不再拘泥于傳統賽事報道,不僅加強了對運動員及場館的關注,還展現出媒體的人文關懷和對奧林匹克精神的弘揚。這種通過主持人建立起來的“場”與“場”之間的連接配接,使讀者能身臨其境地觀賞冬奧會比賽,場景式的傳播模式大大拉近了冬奧會與閱聽人的距離。

雪蠟車為熱點賽事導航

冬奧會賽事開始後,大衆日報以中國雪蠟車為設計元素,推出了賽事預告節目“雪蠟車導航”,引起多家媒體轉發。大家在關注賽事的時候,也記住了中國雪蠟車的形象。大衆日報冬奧特派記者團隊趁熱打鐵,在按照既定計劃進行報道的同時,開始向深度報道邁進,把中國雪蠟車跟運動員的故事融合在一起。

經過多途徑努力,冬奧會期間,雪蠟車與虛拟主持人“齊小魯”一起出道,借勢冰墩墩推廣傳播,持續為賽事導航,這些報道都讓人印象深刻。“山東造”中國雪蠟車的故事,在冬奧多個“頂流”中毫不遜色。

國際表達呈現更多樣

此次冬奧會,大衆日報冬奧特派記者團隊圍繞講好“山東故事”“中國故事”“冬奧故事”全面展開報道,嘗試新聞采訪、文稿編輯、後期制作、視訊拍攝等手段,争取最大傳播效果。

在報道期間,記者積極探索國際賽場的國際化表達,運用中英文融媒體稿件,以冬奧為契機,展現“雙奧之城”的風采,巧借外國人和親曆者視角,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在行走和體驗中探尋山東,展現山東元素和山東力量。

海報、快訊、時評打造輕騎兵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冬奧會期間,大衆日報記者積極強化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大篇幅采用快訊、短視訊、海報等形式,讓最快的賽事資訊和最精彩的内容進入更多人的朋友圈,讓使用者喜歡看、願意轉。

銀牌!李文龍獲得了山東運動員在冬奧會上的首枚獎牌!2月7日,山東小将李文龍在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決賽沖擊獎牌成功,團隊第一時間釋出《山東冬奧首塊獎牌!李文龍,你已足夠精彩》,赢得全網首發的佳績。此外,還有《開幕式旗手高亭宇獲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金牌》《“蔥桶”組合圓夢冬奧“金橋”搭成完美收官》等報道全網首發。

在中國隊沖金、山東選手參與的重要賽事報道中,後方支撐團隊與前方特派團隊互相配合,全面保證《逐夢冰雪北京冬奧會特别報道》專題稿件同頻共振,搶首發、抓爆款、強策劃,推出的海報、快訊、時評等新媒體産品,成為朋友圈争相轉發的爆款。

“英雄榜”欄目對奪金選手、奪牌選手,同時釋出1-6件不同的标配稿件,突出可讀性、互動性和趣味性,一場賽事同時推出報道稿件與産品組合超過六種以上。

六都系列講述中國故事

“六都”是北京“雙奧之城”的“核心”所在。冬奧會期間,大衆日報冬奧報道團隊創新性地總結出“雙奧六都”的四地、四美、四絕、四韻、四炫、四創,匠心的文字與60秒精彩畫面、經典的奧林匹克旋律碰撞出精彩,譜寫出“雙奧之城”錦繡華章。

“雙奧之城”經典系列之六都報道,從宏觀視角講述“雙奧之城”北京文化之都、古韻之都、絕藝之都、綠色之都、時尚之都、創意之都的精彩風貌,好似站在冬奧會的賽場邊,帶大家看北京的昨天、今天和未來。

評論展現理性與激情

新聞之後有态度。2月8日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決賽後,完成驚天一躍的谷愛淩送給瑞士隊選手格雷莫一個溫暖的擁抱。這一刻沒有輸赢,這一刻,冰雪場裡,溫暖在傳遞。

大衆日報冬奧特派記者張楠抓住這個細節,快速撰寫時評《是“頂流”,更是“暖流”》,向世界傳達北京冬奧會這一世界“頂流”中的“暖流”,以及運動員秉持的奧林匹克精神。

“齊小魯”的系列時評緊緊圍繞全力講好“山東故事”“中國故事”“冬奧故事”展開。在賽事收尾階段,“齊小魯”接連推出四篇述評,從全國人民對于冰雪運動的熱愛、冬奧會對“雙奧”之城的意義、閉幕式解讀、文化自信等四個角度,對本屆冬奧會進行梳理,為冬奧會收尾營造了感情充沛的氛圍。

激活“齊小魯”,推介雪蠟車,讓形象生動,讓青春閃光,讓報紙立體,我們一起向未來。

大衆日報官方微網誌送冰墩墩啦

轉發抽獎活動正在進行中,“包墩”到家,快來參與吧!

□ 本報記者 孟煥然

北京冬奧會雖然落下帷幕,冬奧頂流冰墩墩人氣依舊不減,如果你還沒有冰墩墩,珍惜這個機會,來大衆日報微網誌抱走屬于你的冰墩墩吧!

北京冬奧會閉幕,一場始于立春的冰雪盛宴落下帷幕。本屆冬奧會不僅為世界冰雪運動健兒提供了展現自我的舞台,更為全世界人民帶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冰雪盛宴。冬奧會期間,大衆日報微網誌積極參與報道,設定話題#一起關注2022北京冬奧#,聚焦冬奧第一賽場,及時為讀者帶來最新賽事資訊、媒體深度解讀等豐富内容,爆款稿件頻出,閱讀量将突破600萬。

其中,大衆日報推出的轉發送冰墩墩的活動,目前還在進行中。

作為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吉祥物,冰墩墩一亮相就受到大家的喜愛,連日來線上線下銷量暴增,可謂是“一墩難求”。冬奧會期間冰墩墩的賣力營業,更是為大家的奧運體驗添上歡樂的一筆。

冰墩墩受歡迎,正是共情共鳴的産物。為了助力大家實作“一戶一墩”的夢想,2月16日,大衆日報官方微網誌發起送冰墩墩活動,100隻冰墩墩毛絨公仔、冰墩墩搖擺手辦擺件、冰墩墩陶瓷立體挂件等多種樣式的爆火冰墩墩周邊産品等你來拿。最後,大衆日報微網誌還将抽出一個“錦鯉”大獎,同時獲得多款冰墩墩禮物!

本次活動截止時間為3月16日,機不可失,趕快拿起手機行動吧!

全媒|冬奧“齊小魯”撬動大流量

2020年8月,大衆日報、山東省委黨校聯合16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攜手共建的山東黨建雲平台上線,同步啟動“齊魯印初心”山東優秀黨建品牌孵化工程,面向全省征集黨建優秀做法(征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抓黨建促落實 憑實幹求實效

抓落實是機關黨建的重要任務,是一種思想境界、一種政治擔當。作為省政府中樞機關的政務服務處室,怎樣才能服務高品質發展、推動決策落到實處?省政府辦公廳秘書八處黨支部把抓黨建促落實作為核心職責、工作重心,以“四堅持提四力”有效推動決策部署落實落地,助力全省高品質發展。

堅持政治引領、提高執行力,強化“想抓落實”的意識。黨支部牢牢把握政治機關定位,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通過嚴肅黨内政治生活、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幹部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形成了抓落實就是講政治、就是對黨的事業忠誠的共識。牢固樹立全局觀念,認真學習領會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經常分析研究目前的大局是什麼,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在推動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落地生根上,努力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堅持理論學習、提高行動力,強化“會抓落實”的能力。抓落實既是一種态度,更是一種能力,是黨員幹部成長的一門必修課。黨支部堅持不懈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把握黨的百年奮鬥曆史經驗,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六個一”發展思路、“六個更加注重”政策方法、“十二個着力”重點任務等,提升把握重點、統籌兼顧的能力;學相關政策法規、業務知識,學溝通協調,提升推動決策落實的能力。

堅持建章立制、提高創新力,強化“善抓落實”的辦法。完善工作機制是抓落實的重要保障。為了真正把抓落實融入日常、常抓長效,黨支部建立了“一個制度、兩本台賬”,形成交辦、督辦、評估等一系列辦法,使抓落實成為工作常态。

堅持人民中心、提高凝聚力,強化“真抓落實”的擔當。抓落實直接關系到黨委、政府的形象,關系到群衆的切實利益。秘書八處對接服務的部門多涉及民生領域,工作輿論熱點高、社會關注度大。黨支部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以釘釘子精神,把每一項工作舉措實化為實際行動,将問題一個個解決、工作一件件落實,用實幹實績展現使命擔當,以實際成效檢驗工作、取信于民。

(記者 吳永功 整理)

全媒|冬奧“齊小魯”撬動大流量

學習,是畢生的事業,一生的财富。大衆日報用戶端學習交流類時政欄目《幹部學習會》上線後,全省黨政機關、企事業機關、高校等各界幹部踴躍來稿(征稿郵箱[email protected])。以下是本周來稿選登。

助企人才“蓄水池”蓄起發展“源頭水”

□ 張萍萍

為破解企業“引才難、留才難”問題,泗水縣探索實施泉鄉人才“蓄水池”計劃,探索“政府引才、企業用才、三方共赢”人才引進新路徑。

拿出專項編制,打破使用界限。建立專編專用、動态調整、有人有編、無人減編的工作機制,全縣拿出100個事業編制,放在縣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招引全日制碩士研究所學生,建立人才“蓄水池”。改變傳統引才模式,采用“企業點單、政府接單”模式,“引什麼專業、用什麼人才”讓企業說了算,先後11次赴45家企業開展調研工作,精準掌握了解20類稀缺崗位、61個緊缺專業,為26家企業設計50個招聘崗位,崗位覆寫企業訴求較強的建築、金融、機械制造等多個專業領域。目前,已累計招引“蓄水池”人才24名,精準滿足了企業用才需求。

創新服務管理,靈活使用人才。通過公開招聘的方式,篩選人才充實到“蓄水池”中,人才到崗後,打破原有使用界限,以挂職的方式選派到企業工作5年,并按照事業機關人事管理規定進行管理、考核。人才入職後,組織部門每3個月對企業和人才分别進行跟蹤回訪調查,每6個月召開一次泉鄉人才“蓄水池”人才座談會,征求企業對人才履職情況以及人才對在企業就職情況的意見。目前,已開展7次人才入職情況回訪調查,雙方滿意度互評均為100%。同時,打破傳統用才模式,5年企業挂職期滿後,尊重人才意願,可選擇回事業機關工作或流動到企業工作,為人才留出更多選擇餘地。

強化支援保障,突出待遇留才。建構“1+X”待遇保障機制,全面提升薪酬待遇,出台多項獎勵、優惠政策。“蓄水池”人才的工資标準不低于同類事業人員應發工資的1.2倍,社會保險等按事業機關五險二金标準繳納,有效增強了崗位吸引力。縣财政全額承擔人才社會保險機關應繳部分,降低了企業用才成本,有效緩解企業壓力。同時,“蓄水池”人才還享有參加職稱評審、項目申報、教育訓練、考核、獎勵等方面權利,對在挂職期間業績突出、年度考核結果确定為優秀等次的人才,給予表彰獎勵。人才取得相應職稱的,可以不受事業機關崗位結構比例限制直接聘用到相應崗位,兌現相關待遇。強化一站式服務,“蓄水池”人才享受戶口轉接、保險接續等一系列優惠,其子女可在縣内任意學校選擇就讀。

(大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