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晨閱讀丨李苦禅:我現在八十五歲,筆下的東西總夠不上我的要求!

點選:“收錄于話題”分類,查閱全部。

提示:圖文資訊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檔并不确定作品之真僞,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後立即删除。

李苦禅說:“我現在八十五歲,筆下的東西總夠不上我的要求,再下下功夫,到一百五十歲時大概就能接近我的要求吧!”

清晨閱讀丨李苦禅:我現在八十五歲,筆下的東西總夠不上我的要求!

李苦禅

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傑、李英,字超三、勵公,生于山東省高唐縣,20世紀中國大寫意花鳥畫名家。李苦禅出生于19世紀末,成長于20世紀,是美術運動的先驅,也是持守傳統的勇士。

1922年,李苦禅獨自來京,考取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即後來的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靠夜間拉人力車維持生計,極其艱苦。同學林一廬贈其藝名為“苦禅”,自此以“苦禅”名行于世,中國美術史上多了一個藝術的苦行僧。

1923年秋,李苦禅拜齊白石為師,成為齊白石第一位入室弟子。白日學習西畫,晚間抽空到齊家學習中國畫。齊翁待其甚善,不僅絕不收取學資,而且贈其顔料、紙墨,毫無保守,援筆示範,令其感恩終生。

清晨閱讀丨李苦禅:我現在八十五歲,筆下的東西總夠不上我的要求!

1926年,李苦禅與恩師齊白石

紮實的素描和速寫基礎

李苦禅有紮實的素描和速寫基礎,捕捉對象的能力高于前輩。在此基礎上以畫家之眼去加工、改造對象,突出神态,創造出自己的藝術語言。

從現存的标本寫生習作可知,李苦禅早年對鹭做過認真的科學意義的結構研究。早期創作的鹭的形象,酷似對象,用筆不苟。但他通過藝術提純,去掉了多餘的碎羽和斑紋,加大眼睛強調神态,把下咀的一條線縮為極短,突出尖喙,縮略固定為晚期融入筆墨韻緻的蒼鹭形象。

清晨閱讀丨李苦禅:我現在八十五歲,筆下的東西總夠不上我的要求!

李苦禅 牆根即景 50年代中

清晨閱讀丨李苦禅:我現在八十五歲,筆下的東西總夠不上我的要求!

李苦禅 漁樂圖(群魚鷹)局部 1980年

他早期的鷹同樣寫實,這是最初對鷹作為客觀對象仔細觀察的結果。以後他的鷹的造型有過多次嬗變。軀幹漸趨肥大,咀、眼棱角突出,腳爪舒展,最後形成敦實雄健的所謂“苦禅鷹”。這時的鷹已将生物的客觀屬性與主觀理想合成一體,是畫家的意象。

清晨閱讀丨李苦禅:我現在八十五歲,筆下的東西總夠不上我的要求!

李苦禅 松鷹圖1977年

清晨閱讀丨李苦禅:我現在八十五歲,筆下的東西總夠不上我的要求!

李苦禅 松鷹圖1977年 局部

精研書法

李苦禅平生極重視書法功力之磨煉,晚年亦無松懈,每日臨摹碑帖 。

清晨閱讀丨李苦禅:我現在八十五歲,筆下的東西總夠不上我的要求!

李苦禅用了一生的精力精研書法,直到去世前幾小時還在堅持日課。他從漢隸、魏碑乃至金石悟出古樸、渾厚的力,把這種力運用到作畫中來。荷花的勾線、白鷹的輪廓都可以看到如鋼之柔的彈性筆力和錐畫沙的内在力量,蘭葉筆法的提按波折透出了行雲流水般的飄逸。他常說,線的用筆“要有橫勁”。

畫線行筆不要平滑無阻,行筆中要有收縮和擴張,産生頓挫意趣,方顯力度。蒼松老梅樹幹枝芽,用筆蒼老,力透紙背;苔點有高山墜石之力;大筆橫掃的荷葉、芭蕉同樣具有揮灑之力。看似混沌的墨迹中是筆法的化境。

清晨閱讀丨李苦禅:我現在八十五歲,筆下的東西總夠不上我的要求!

李苦禅 荷塘清夏圖 1977年 局部

筆墨之境

李苦禅潛心研究八大山人的墨法,曾以燈光照紙研求墨色變化的韻味。強調墨分五色,而又提出要有公分和自分。公分即整體的濃淡分布,自分指局部的濃淡變化。

自分的變化程度一般不超過公分,保持了畫面的整體效果。公分自分的理論是對傳統墨法的發展,是針對複雜畫面處理而提出的。其道理與素描上的局部從整體相通。墨法迹化層次豐富,極大地增強了繪畫的表現力。加上多變的潑墨、潑墨、積墨等技法的運用,更有導之泉注,頓之山安的用筆變化,使得李苦禅的畫既得筆墨之境,又能畫外求妙。

清晨閱讀丨李苦禅:我現在八十五歲,筆下的東西總夠不上我的要求!

李苦禅 秋荷 50年代中

清晨閱讀丨李苦禅:我現在八十五歲,筆下的東西總夠不上我的要求!

李苦禅 雲山八哥

畫外求妙

中國畫在經營位置上講求大開大合,畫外求畫,使有限畫面具有無限含量。從畫外入畫,古已有之,八大山人尤善于此。但史上構圖局面之宏大者,今唯有李苦禅和潘天壽。

清晨閱讀丨李苦禅:我現在八十五歲,筆下的東西總夠不上我的要求!

李苦禅 盛夏圖1981年

李苦禅說:“構圖總在紙面上打主意,那頂小氣不過了。要大膽地畫出去,再畫進來,從畫外找畫,氣魄就顯得大了。”

《盛夏圖》巨幅,繁茂的荷花和水禽的起伏疏密皆在畫面中部展開,無邊無際的荷花從左右兩側進入畫面,給人以無限廣闊湖面的聯想。下方近岸及右上遠岸及右上遠岸露出少許,給人以兩岸景物的聯想。左上不畫岸,隻見無盡荷葉淡淡溢出畫外,餘意無窮。

點選:“收錄于話題”下一篇,翻頁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