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籍教師眼中的上海城市軟實力:我們對上海的教育環境十分認可

作者:新民網

作為上海國際化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力量,外籍教師有哪些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滬從教這些年,他們觀察到哪些變化?對生活的這座城市又有哪些期待呢?2月24日下午,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愛爾蘭的8位外籍教師相聚長甯區教育學院,參加由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城市軟實力”外籍教師座談會。

外籍教師眼中的上海城市軟實力:我們對上海的教育環境十分認可

圖說:外籍教師暢談城市軟實力。陶磊 攝 (下同)

提升學生的“軟實力”

加拿大人Andrew Mcgillivray來滬生活已有7年,曾在國際學校當過四年化學老師,後來在中學教授英語相關課程。他說自己很少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而是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比如,幫助他們學習如何表達自己,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這遠比考試、作業重要得多。我想,這其實是在提升學生們的‘軟實力’。”他幽默地表示。

外籍教師眼中的上海城市軟實力:我們對上海的教育環境十分認可

來自美國的Ian Fraser可能是現場所有老師中與上海結緣最早的一位:他一歲時就來過上海。“我的母親是上海人,每年夏天我都會來這裡。”Fraser目前在長甯區就職于三所國小,創新、合作與交流是他教學中的關鍵詞。“我讓學生換小組交流,并輪流擔任組長,因為人生就是這樣,你會遇到不同的人、接受不同的挑戰。我常常問學生們‘為什麼’,希望以此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有時我故意給出錯誤答案,讓學生們來發現。”他分享的教學理念得到現場不少人的認同。

座談會上,大部分老師從事英語教學。面對一些性格内向、不敢開口講英語的中國孩子,美國老師Kirkland Kenney樂于從自身教學方法上下功夫:“了解孩子們的想法很重要,比如,他們為什麼不敢開口。另外,我會教他們日常生活中的‘真實英語’,而不是那些他們不熟悉的内容。當他們了解了相關背景,就會更敢于開口表達。”

外籍教師眼中的上海城市軟實力:我們對上海的教育環境十分認可

見證教育環境優化

在上海從教這些年,外籍教師們感受着這座城市教育環境的不斷優化。Ian Fraser覺得最大的變化是政府部門與外籍教師有了更好的互動。“以前他們會跟外國老師說,你要教這個,這個和那個。現在,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學校層面,更多聽取老師的建議,大家一起合作,給予孩子們所能獲得的最好教育。”

定居中國5年的愛爾蘭老師Andrew John Fisher在複旦中學教了3年英語,對上海的教學環境十分認可。如果要說教學中有什麼難點的話,他覺得或許就是“用英語講中國故事”。事實上,文化差異既是國際化教育程序不可避免的挑戰,也是頗具吸引力的特色。

加拿大老師Maria Jose Orellana同樣将中國文化融入教學。“前不久,我們講了春節的故事,比如貼窗花、打年獸。這個過程也是在傳遞愛,塑造孩子們的價值觀。”

非裔美籍教師Max Duroseau是個活潑開朗的大男孩。他說,選擇來上海,是因為這裡的開放包容,樂與國外交流;選擇長甯,是因為這裡的國際視野。“我能幫助孩子們提高英語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感受到教學相長。”談到未來,他希望能有更多機會了解上海的文化、曆史和發展曆程,這對外籍教師的職業發展也很有幫助。

外籍教師眼中的上海城市軟實力:我們對上海的教育環境十分認可

樂與城市共同成長

英國老師Alan Smith來中國10年了,就職于市三女中。他說,剛來的時候對未來一無所知,感到迷茫。10年過去了,他感受到這座城市在文化、藝術、商業等各方面的發展。“很高興能與這座城市、這裡的人一起成長。”

座談會所在的長甯區擁有不少國際化社群,目前在長甯生活的外國人大約有七萬,約占在滬外籍人士的三分之一。對于未來的生活,外籍教師也有不少新的期待。

外籍教師眼中的上海城市軟實力:我們對上海的教育環境十分認可

英國老師Sharman Sarah是位“寵物控”,她在上海養着一隻狗和三隻貓。她覺得上海一座對動物很友好的城市,與此同時,她也提出了更高的期待:擁有更多對動物友好的空間,鼓勵人們收養和幫助流浪動物。

和現場不少老師一樣,美國人Kirkland Kenney三句話不離本行,他希望不同學校的學生之間能夠加強交流,多交朋友,此外,“雙減”也是他所關注的。“‘雙減’之後,孩子們沒有家庭作業了,我想問有哪些平台,讓我上傳一些英語故事給孩子們在家聽?”他提問後很快就得到了積極的回報,或許這會兒他已經開始着手新的教學嘗試了。

外籍教師眼中的上海城市軟實力:我們對上海的教育環境十分認可

圖說:活動現場合影

新民晚報記者 王佳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