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想集團(0992.HK)股價近日兩連跌。
2月24日,聯想集團在港股收于8.64港元,降1.48%。而在前一天,聯想集團股價曾一度跳水跌超4%,截至當天收盤,聯想集團8.77港元的價格下跌2.66%。
但就在這之前,聯想集團在2月23日午間,宣布了2021/2022财年第三财季報告:去年第四自然季度,聯想單季營業額1287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16%,40.9億元的淨利潤同比增長62%。另外的一個好消息還有,聯想還将在3月7日重回恒指。
為何聯想亮眼的上一季度财報,沒能刺激港股資本市場?
亮眼财報
上季度,聯想集團增長的不隻是營收和利潤。
聯想方面還宣布,當期其淨負債持續減少,5.2億元淨現金流則系5年來首次轉正。
但另一方面,相較去年一季度末,即上一财年結束時,聯想集團的總負債增加約65億美元至408億美元。這其中,包括71.54億美元的非流動負債,和約337億美元的流動負債。
不過有投資界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總負債增長的同時,如果總資産增長更快,并不意味着債務出現大的問題,“還要看負債結構,有息還是無息,長期還是短期,占款還是借款。”
财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聯想集團總資産為456.46億美元。比去年一季度末增加了76.5億美元。在這一時間點,聯想總負債率約為89.4%,比去年一季度時略低。
同期增加的,還有聯想的廣告宣傳費用。
财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三個季度,聯想集團廣告及宣傳費用為8.3億美元,同比增加46%。需要提及的是,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的上一财年,聯想集團這一費用約為8.16億美元,同比僅增加0.2億美元。
此外,上一季度聯想集團35.1億元的研發投入,同比增長38%。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2月23日當天還透露,聯想的研發人員在上個季度增長了40%,
楊元慶同時還表示,聯想的研發投入除了對現有市場銷售的PC、伺服器等産品進行創新改善外,還将投入到邊緣計算、雲以及元宇宙所使用的AR、VR技術等方面,并“不僅僅在遊戲和消費領域,更多是在B2B領域。”
而在邊緣計算方面,他當天還提及,聯想今年新成立了一個部門,将過去散落在各個部門裡面的相關業務整合起來,涵蓋了邊緣的終端,邊緣的網端和邊緣的伺服器等,由聯寶此前負責人柏鵬來上司。
PC還是當家花旦
智能裝置業務集團(IDG)依然是聯想最大的收入來源。
上季度,IDG實作了1126億元的營業額,同比增長16%,占據了聯想集團總收入的87.5%;營運利潤達到86.4億元,同比增長21%。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IDG由聯想的個人計算機、平闆、手機和其他智能裝置業務組成。但這其中,非個人計算機産品僅占IDG總收入的19%。
楊元慶還認為,未來PC行業會繼續保持增長,“PC的銷售數量和上一年差不多,需求大概在3.5億台的規模,但是平均單價會上升”。此外他還認為,除了從中低端轉向中高端外,PC還在從消費性電腦轉向商用性電腦,“商用電腦的增長有利于平均單價的增長。”
但另一方面,聯想在PC領域面臨着華為、小米等廠商的蠶食競争,而聯想也一直在尋找PC之外的增長引擎。
此前一直在收縮戰場的手機業務,或許将有變化。
楊元慶在2月23日當天透露,聯想的智能手機上個季度增長了46%,“在前十位的廠商裡面增長最快。”他同時稱,未來還将增大手機的銷售,獲得像PC那樣的盈利,“這樣就可以增加投入去驅動更多市場的擴充,尤其是在歐洲、亞太這些國家。”
Omdia首席分析師李澤剛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聯想手機主要銷售MOTO品牌,主要出貨在美洲市場,“LG在北美市場的業務退出,是聯想手機增長的原因之一。”李澤剛同時認為,聯想在歐洲、亞太市場面臨壓力,“這兩個市場的競争都很激烈,聯想在這些市場的占比,相對美洲市場來講很小。”
需要提及的是,聯想在2014年花了23億美元,從IBM收購的X86伺服器業務,在上一季度首次盈利。囊括這一業務的ISG(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上一季度營業額為123億元,同比增長19%,營運利潤則為1.08億元。此外,聯想去年才成立的SSG(方案服務業務集團)上一季度95.8億元的營業額,同比增長25%。21億元的營運利潤,則增長44%。
但相對于PC,這些業務的盤子看起來還都太小。這或許也是資本市場保持冷靜的原因之一。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