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飲食源遠流長
在這自古為禮儀之邦
講究民以食為天的國度裡
飲食禮儀自然成為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
特别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贊推崇
而成為曆朝曆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
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讓我們看看應注意些什麼吧?
餐桌基本禮儀
一
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後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麼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麼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二
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後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出很清晰的聲音來,也不要扒拉菜品。這些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 的,特别是和衆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三
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其他聲音,如果出現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涼”之内的話,以示歉意。
四
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上司,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者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五
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不要往餐桌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裡,或放在緊靠自己餐桌邊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六
要明确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确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互相靠近便于交談或疏通情感,如果是後者,隻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肴上。
七
最後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後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源遠流長
禮儀禁忌
打嗝
在席間打嗝是非常不禮貌的,若真是無法控制,則可以喝水,屏息方式使症狀減輕,若仍無效,則最好去洗手間打個夠,等廢氣消了之後再傳回座位。
打噴嚏
若隻是暫時性噴嚏當然可以以餐巾掩口方式,将污染減至最低。若是噴嚏不斷則最好離席至它處處理,若真的無法處理則不妨先行離席,沒有任何人會介意的。
補妝
國人女性同胞有不少均不知此項禮儀,補妝應該在洗手間或是人較少之處為之。公開場合補妝就好比是在梳頭發、穿衣服等一般是不妥的。
剔牙
剔牙也要注意,相當惡心,真的要吐也請以餐巾紙掩口,吐在紙巾上。牙簽用完放在盤中即可,千萬不要口中咬着一根牙簽與人交談,狀似流氓無賴狀,非常難看。有些人甚至用完餐後,口中仍咬着牙簽到處走動,那更是離譜的舉止了。
禮儀不僅成為一個國家
一個民族文明開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也是國民素質高低的具體表現
餐桌禮儀還是頭等的社交經驗
許多餐桌禮儀卻經常被忽略
今天幫助大家小團君重溫餐桌禮儀
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END
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tuanwei109-
編輯:慧郡、吳儀
初審:文穎、滿蓉、佳茹
複審:黃芸、王佩新
終審:林珂
愛惠經是一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