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劇表演藝術家走進雲慧小鎮 中國傳統文化點亮鐵西金秋節

作者:二三裡資訊

"秋醉最鐵西"鐵西首屆金秋文化旅遊購物節開幕以來,活動不斷,迅速成為沈城人和沈南旅遊、休閑、購物、娛樂、享受美食的熱門場所。

位于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七街18号的雲彙鎮"沈陽華辰寶馬文化空間",作為鐵西區四大工業文化旅遊路線——一條翡翠般的國際風情旅遊路線,10月8日迎來了國家級演員、平劇表演藝術家餘尹奇、李生蘇等當代平劇藝術家和國家平劇院藝術家群。

平劇表演藝術家走進雲慧小鎮 中國傳統文化點亮鐵西金秋節
平劇表演藝術家走進雲慧小鎮 中國傳統文化點亮鐵西金秋節

主辦方雲彙鎮文化産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熊瑩表示,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播良好的中國聲音,我們結合沈陽藝術節和鐵西金秋節,精心籌備了"戲曲藝術文化沙龍",邀請了多位平劇表演藝術家現場展示自己的技藝, 傳播民族精髓。原路美書院院長Vershen、中國烹饪協會首席顧問、中國烹饪大師劉景賢、當代國際著名書畫家艾新舉羅恒山,以及沈陽音樂學院盧美學院教授參加文化沙龍。同時,我們還邀請了德國駐沈陽總領事館總領事畢滿田,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朋友,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平劇表演藝術家走進雲慧小鎮 中國傳統文化點亮鐵西金秋節
平劇表演藝術家走進雲慧小鎮 中國傳統文化點亮鐵西金秋節

活動期間,鞠志先生、李勝洙先生和一群來自北京國家劇院的藝術家上台演出了《穆貴英吊帥》、《鳳巢》、《龍鳳祥》、《三店》、《四郎之母》等經典平劇,讓嘉賓感受到民族民粹主義的獨特魅力, 并享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盛宴。

平劇表演藝術家走進雲慧小鎮 中國傳統文化點亮鐵西金秋節

于卟厖先生是沈陽的驕傲,也是名副其實的"鐵西老百姓",曾就讀于鐵西區浔王國小。他說,在交流活動中,能參加這樣的活動在他的家鄉是很開心和親切的。平劇是中國民族精髓,是最中國風、中國風、中國特色的藝術瑰寶,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之一。雲彙鎮可以舉辦此次活動,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希望雲彙鎮能夠繼續組織各種文化體育交流活動,将這裡建成沈陽國際交流的名片。

新聞相關連結:

平劇,又稱平劇、平劇等,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劇目。"五五"(1790年)以來,原先在南方演出的《清、四喜、春四》三行、春四行相繼進入北京,與湖北的中國藝術家合作,接受昆曲、秦的一些戲劇、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一些當地民間曲調,最終通過不斷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平劇。平劇在文學、表演、音樂、舞台藝術等方面都有一套規範的藝術表現力。平劇以曆史故事為主要演出内容,約有1300部傳統戲劇,常演出三四百餘部。平劇流播出全國,影響非常廣泛,有"國劇"之稱。以梅蘭芳命名的平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也是世界三大演出體系之一。平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許多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2006年5月,平劇被國務院準許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中國北平劇院的一級演員餘卟奇先生是一位資深演員。于卟奇希先生,1961年出生于遼甯省沈陽市。史成黃雲鵬、楊元軒、葉鵬、李世軒等曆屆藝術家。2009年,戲劇教育家葉鵬先生當教師。2001年至2010年,他擔任國家北平劇院院長。2010年3月,他被任命為國家北平劇院副院長兼藝術總監。多年來,足迹遍布祖國大陸,南北兩岸,數十個使團到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國家以及中國港澳台地區,赢得了國内外廣大觀衆的熱情,為傳播中華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曲目包括《楊家會》和《迷失街亭》一個空蕩蕩的城市規劃?斬馬、吳子軒等經典類型劇,并創作排練了《梅蘭芳》、《袁崇環》、《西口》、《赤壁》、《赤陰》、《西安事變》等新劇。

李勝洙先生,平劇表演藝術家。中國國家級北平劇院一級演員,石程芸蘭秋、宋德柱、劉元軒等曆屆藝人。1987年,行為藝術家劉秀榮先生擔任教師,1995年,行為藝術家梅偉先生擔任教師。2001年作為特殊藝術人才調到中國北平劇院(現為國家北平劇院)至今工作。現任國家北平劇院黨委委員、組長。劇目有《連金鳳》、《紅線偷箱》、《醉皇後》、《太真實》、《洛神》、《貝基王》、《鳳巢》等經典類型劇,并創作了《大唐公主》、《西口》、《知》等新劇的排練。李勝洙以獨特的歌唱風格具有非凡的藝術魅力,塑造出美麗的舞台形象,堪稱今天的梅(蘭芳)藝術有着輝煌的代表人物。

(編輯:馬靜)

平劇表演藝術家走進雲慧小鎮 中國傳統文化點亮鐵西金秋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