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腦科學日報 : 鼻子裡的細菌,也會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作者:腦科學世界

1,地球在思考,人類隻是一個神經元!科學家首次提出「星球智能」

來源:新智元

如果一個星球可以有自己的生命,那它是否也會有自己的智能?近日,英國羅切斯特大學的亞當·弗蘭克、海倫·高恩、弗雷德·高恩,星球科學研究所的大衛·格林斯龐,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薩拉·沃克,在《國際天體生物學期刊》上發表的論文便讨論了這個問題。他們自稱的「思想實驗」,将當下科學家對地球的了解與生命如何改變星球的更廣闊問題結合起來。

倘若人們将自己的短距視角拉長,将地球和其上所有居民都視作大型星球規模的單個智能體的組成部分呢?研究者認為開發科技的智能出現的方式,昭示一種星球規模的轉變,是以人類智能的出現不是「發生在星球上」,而是「被星球發生」。研究者稱當下的人類文明為「不成熟的技術圈」,是一個直接作用于星球的人造系統與技術的集合體,但無法自我維持。

閱讀連接配接:

地球在思考,人類隻是一個神經元!科學家首次提出「星球智能」

2,Nat Commun | 潘欣/李愛玲/夏晴合作揭示線粒體自噬缺陷導緻庫倫綜合征并提出幹預政策

來源:BioArt

腦科學日報 : 鼻子裡的細菌,也會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庫倫-德-弗裡斯綜合征(Koolen-de Vries syndrome,庫倫綜合征)是一種罕見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心功能缺陷和肌肉張力減退等。早期研究發現,庫侖綜合征與17号染色體上的KANSL1基因的單倍劑量不足高度相關。但迄今為止,庫倫綜合征的發病機理尚不清楚,針對該疾病仍無有效治療手段。近日,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潘欣研究員、李愛玲研究員和夏晴研究員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線上發表了研究論文。該項工作不僅揭示了自噬溶酶體受阻引起的線粒體自噬缺陷是庫倫綜合征的重要發病機制,而且首次提出13-順式視黃酸有望成為庫侖綜合征等自噬下遊阻斷所緻疾病的潛在治療藥物。

閱讀連結:

Nat Commun | 潘欣/李愛玲/夏晴合作揭示線粒體自噬缺陷導緻庫倫綜合征并提出幹預政策

3,鼻子裡的細菌,也會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微健康

來源:上海科協

腦科學日報 : 鼻子裡的細菌,也會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近日,澳洲格裡菲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一種鼻腔中常見的細菌——肺炎衣原體,可以潛入大腦,引發一系列可能導緻阿爾茨海默病的因素。相關論文已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肺炎衣原體是一種呼吸道病原體,雖然這種細菌通常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但既然在大腦中被發現,這就引發了它是否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的問題。肺炎衣原體通過鼻腔神經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大腦細胞就會在幾天内通過沉積β-澱粉樣肽做出反應,這是阿爾茨海默病的标志性斑塊。當細菌侵入嗅神經時,周圍神經細胞(神經膠質細胞)就會被感染,這些細胞可能是細菌在神經系統中存活的原因。

鼻子裡的細菌,也會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微健康

4,有暴力史的精神分裂症的認知功能、人格和社會功能是什麼樣的?

來源:精神時間

近日,來自日本東京國立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中心國立中心醫院法醫精神病學科的研究人員針對有暴力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經認知特征、人格特質和社會功能進行了相關研究,并将結果發表于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雜志上發表。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組的認知功能和社會認知存在着廣泛損害,他們的人格特質顯示出與之前報道的相似的差異。有暴力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那些沒有暴力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視覺記憶功能明顯受損,住院時間更長,陽性和陰性綜合征量表上更嚴重的激發因子,更高的自我超越人格建構在氣質和性格量表上,并且每周的總工作時間更短。

有暴力史的精神分裂症的認知功能、人格和社會功能是什麼樣的?

5,Annals of Neurology:血腦屏障破壞,AD和血管疾病風險高

來源:神經新前沿

腦科學日報 : 鼻子裡的細菌,也會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認知障礙和癡呆影響着全球5000多萬人。最近的文獻表明,血腦屏障(BBB)的損傷可能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并為治療幹預提供了新的靶點。Hanzhang Lu等研究人員在兩個空間尺度上評估有認知障礙和無認知障礙的老年人的BBB通透性。研究結果于近日發表在Annals of Neurology雜志。該研究發現,MCI患者血腦屏障通透性更高。腦脊液中對水等小分子的滲透性增加與Aβ42和ptau水準降低和認知功能下降有關。另一方面,血腦屏障對白蛋白等大分子的通透性變化與血管危險因素有關。這些發現表明,血腦屏障損傷與AD和血管風險有關,但其影響可根據空間尺度進行區分。BBB對小分子的滲透性對認知能力有更大的影響。

Annals of Neurology:血腦屏障破壞,AD和血管疾病風險高

6,BMJ:中年負病累累,更要小心老年癡呆!超30年的萬人隊列研究表明,55歲時患有2種及以上慢性疾病與癡呆症風險增加136%有關

來源:奇點網

随着我們年齡增長,不僅是肩上的社會責任在加重,自身的健康負擔也會逐漸加重。最近,一篇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期刊上的研究提出,如果中年人同時患有兩種或多種慢性疾病,還得要十分警惕另一個與年齡有關的麻煩病——癡呆症。

來自法國巴黎大學的Céline Ben Hassen和她的同僚們,經過對約一萬人長達30年的随訪資料分析表明,中老年人(≥55歲)患有多重疾病與癡呆症風險增加136%有關。而且,多重疾病的發病年齡越早,與癡呆症風險之間的相關性就越緊密,癡呆症風險越高。如果55歲時就患有3種以上的慢性疾病,癡呆症風險甚至會增加近4倍。

BMJ:中年負病累累,更要小心老年癡呆!超30年的萬人隊列研究表明,55歲時患有2種及以上慢性疾病與癡呆症風險增加136%有關

7,“厚臉皮”星人的成功之道——高複原力人群的9個習慣

來源:首師心語

為什麼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快樂,更成功呢?這并不是什麼機率事件,而是因為他們把複原力和幸福感放在了生活中的首要位置。在心理學中,心理複原力被視為适應逆境和壓力的能力。斯坦福大學的Carol Dweck提出了一種成長心态—失敗是你送給自己的禮物。我們要培養的是收到這個“禮物”後的心态。為了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也就是成功,我們不得不試着接受一些随之而來的痛苦經曆——失敗,放平心态,這其實也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該研究發表在Psychology Today上。

“厚臉皮”星人的成功之道——高複原力人群的9個習慣

8,《精神障礙新聞報道指南》釋出 | 如何負責任地報道精神障礙?

來源:心聲Mind

根據最新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在大陸,每七個人中有一個人在其人生的某個階段可能遭遇精神障礙 。然而,對于精神障礙,社會中的許多人仍存在偏見、誤解與歧視。新聞媒體在改變公衆認知方面能夠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其中也包括有關精神障礙的認知。對于保障精神障礙親曆者的權益、傳播有關精神健康的正确認識、消除對精神障礙的偏見與誤解、提高公衆的精神健康素養與水準,新聞媒體肩負着重要的使命,也能夠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在這份指南裡列舉了有關精神障礙的常見誤解與基本事實,提出了有關精神障礙新聞報道的3條原則與10條建議,更提出了有關下一步行動的建議。

《精神障礙新聞報道指南》釋出 | 如何負責任地報道精神障礙?

審校:Simon

題圖:攝圖網

前 文 閱 讀

1,腦科學日報: 孩子的語言延遲風險增高的潛在危險因素

2,腦科學日報: 腸子裡的真菌,竟也會影響行為?

腦科學日報 : 鼻子裡的細菌,也會誘發阿爾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