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沈師師徒倆接受專訪 回憶冬奧技術官員工作“見證任子威奪冠太激動了”

作者:河湖客戶向東
沈師師徒倆接受專訪 回憶冬奧技術官員工作“見證任子威奪冠太激動了”

王海在冬奧會任子威頒獎儀式時拍照留念。圖檔由采訪對象本人提供

北京冬奧會上,精彩、刺激的短道速滑比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技術官員的隊伍中,就有咱們家鄉人的身影。來自沈陽師範大學的王海和他的學生張宏超,就是其中的兩位,分别是負責計時工作和彎道管理者。王海還是冬奧冠軍任子威的老師,而張宏超不僅是任子威的師兄,還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兄弟,兩人一起在現場見證了任子威奪冠。

在接受遼沈晚報記者采訪時,兩人都希望能把自己在本屆冬奧會中的收獲,用到幫助遼甯短道速滑項目的發展之中。

沈師師徒倆接受專訪 回憶冬奧技術官員工作“見證任子威奪冠太激動了”

張宏超在冬奧會工作時的照片

沈師師徒倆接受專訪 回憶冬奧技術官員工作“見證任子威奪冠太激動了”

張宏超(左)、任子威與啟蒙教練王北銘合影

沈師師徒倆接受專訪 回憶冬奧技術官員工作“見證任子威奪冠太激動了”

王海在冬奧會任子威頒獎儀式時拍照留念

沈師師徒倆接受專訪 回憶冬奧技術官員工作“見證任子威奪冠太激動了”

張宏超與任子威在冬奧會激動相擁。受訪者供圖

王海:用冬奧的收獲幫助家鄉短道速滑項目

北京冬奧會,王海擔任的是短道速滑項目(NTO)技術官員,負責的是計時工作。“在接到冬奧組委的通知以後,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我們是2月21日達到北京,賽前兩周的工作任務就是技術官員的分工、業務教育訓練、規則考試和熟悉場地器材等工作。”王海回憶說。

42歲的王海是沈陽師範大學體育社科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冰雪運動發展戰略。在本屆冬奧會之前,王海就曾擔過任短道速滑世錦賽、世界杯、全運會等賽事的裁判工作,并且多次擔任全國短道速滑聯賽以及遼甯省運動會等賽事的裁判長工作。“作為教師,我有幸能夠帶領自己的學生張宏超和牛永強參與到了北京冬奧會,并共同見證了任子威獲得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以及男子1000米這兩枚金牌的精彩時刻,倍感榮幸和自豪。”

說到這次冬奧會的工作經曆,王海覺得自己的收獲非常大。“技術官員的教育訓練、學習、模拟等各個環節的串聯以及各個工位的執裁都紮實有效。”王海說,他要學以緻用,用這些收獲幫助沈陽市乃至遼甯省的短道速滑裁判隊伍快速發展。

為學生成就感到自豪

“當時全場瞬間沸騰,我的内心也是非常激動和興奮。”回憶起中國隊混合接力奪得冠軍時的情形,王海現在仍然非常激動。任子威是本屆冬奧會大陸短道速滑隊中唯一獲得單項和團體兩枚金牌的隊員。王海說:“這兩枚金牌的取得對于沈陽師範大學的體育學科來講,是一項重大突破。”

2017年任子威考入了沈陽師範大學,這與王海老師有着密切關系。王海與任子威相識是在2014年的比賽中,那次比賽他擔任的是裁判長工作。“在比賽過程中,我發現任子威的滑行能力很出衆,要比同年齡段的其他運動員強很多,超越對手多采用的是外道超越,給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之後我一直留意任子威的進步與成長。”後來,任子威在師兄張宏超的影響下,也報考了沈陽師範大學。

“任子威入學後,對他的印象就是堅韌不拔的作風和永不服輸的精神。”王海告訴記者,在每年的國家隊休假期間,任子威會回到學校。“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之後,我們組織了一次世界冠軍進校園活動,子威分享他的奪冠經曆之後,接受了相關媒體的采訪。”王海回憶說,當時他就覺得任子威有一顆感恩的心,在獲得成績的同時,也不忘一路走來給予他幫助的所有人。

張宏超:看任子威奪冠想起小時候比着訓練

在冬奧會以技術官員的身份見證自己的好兄弟奪冠,總結這屆冬奧會,張宏超在接受遼沈晚報記者采訪時仍舊十分激動。退役後,張宏超在沈陽開始從事滑冰教練的相關工作。從自己接觸冰雪運動開始,一步步成長為國家隊隊員,到這次以技術官員的身份參與冬奧會,張宏超希望能把自己的收獲應用到今後的工作中,培養更多的冰上少年。

比賽激烈處的“彎道管理者”

“比賽時我的位置能最近距離感受到比賽的激烈。”張宏超是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項目NTO(國内技術官員),具體的崗位是“彎道管理者”。“我們的工作是負責調換跑道,補放彎道标志塊和修複比賽期間冰面上的溝痕等問題。”張宏超介紹說。

為了這次能夠參與到北京冬奧會的裁判工作,張宏超三年前就開始接受教育訓練,并成為短道速滑國家級裁判,也參與了很多奧運會前多站世界杯賽和國内錦标賽冠軍賽的實戰演練。“感謝中國滑冰協會和王石安教授、王海老師。”張宏超說,正是因為有了前輩的幫助,他才能在退役後轉型裁判工作。

張宏超與任子威是發小,兩個人師從王北銘教練,在哈爾濱隊和國家隊也是“比着練”的好兄弟。賽前,張宏超并沒有多聯系任子威,隻是給他留言祝福,“相信你的實力,放開滑,比完賽不管如何都會為你接風慶功。”

最終,張宏超在現場見證了好兄弟奪冠。“那種感覺無法用語言形容,特别為他高興,因為我們一起經曆了太多,知道金牌背後需要付出的太多。”

一起趕最早一班公共汽車去訓練

“現在回想起小時候一起訓練,真的滿腦子回憶,太多難忘的事情了。”張宏超告訴記者,他和任子威從小就在一所國小,家住得也很近,就隔着一條街。“我們國小是冰雪特色學校,我比任子威高三個年級,很慶幸遇見了王北銘教練,他也是我倆的啟蒙教練,把我們的基本功打得非常牢。”

張宏超告訴記者,因為去冰上訓練的地方坐公共汽車得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他和任子威要趕每天最早的一班公共汽車,雖然天很冷,也很累,但是也很有意思。“我們那時候很早就起床,一路上說說笑笑,然後訓練完再傳回學校上課。”

進入專業隊後,每年賽季結束四月份左右的春假,兩人也都會起早加練。“子威父親是軍人,他身體素質特别好,每天五六點鐘就會帶着我倆去跑步,有時候還會登山。有一年我還寄宿在他家裡,他媽媽還給我們做營養早餐。”張宏超說,其實很感謝任子威的父母。

“進入哈爾濱隊後,那幾年訓練非常累。”張宏超回憶,一開始因為他比任子威年齡大,是以滑得更快。但是,漸漸的他發現任子威一點點地追上自己、超過自己。“他在訓練中特别能‘頂’,很大的訓練任務我們都堅持不住了,他還能頂住。”張宏超下定決心和他比着練,後來兩個人一起進入了國家隊。“我們那時候互相監督,真的很自律,晚上到時間就關燈睡覺,不想辜負父母和隊伍對我們的幫助和期待。”

遼沈晚報記者 王冠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