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華語電影的重要分支,香港電影的成就有目共睹。在特殊的年代裡,香港電影成為了華語電影的一面旗幟,特别是在商業片領域,香港電影曾被譽為“東方好萊塢”。作為發展較早的華語電影體系,香港電影的成就,核心來源于全體華語電影人的努力。早期的香港電影,主要是因為解放戰争後,一群聚集在香港的内地電影人在當地落地生根的結果。邵氏電影公司的四大導演裡,僅有楚原基本屬于香港本地人,其餘的胡金铨、李翰祥、張徹等人,他們甚至都不說廣東話。

而我們熟知的大導演王家衛,香港功夫片的代表人物成龍,以及後來在香港成名的功夫皇帝李連傑等人,他們均是從内地轉戰到香港發展電影事業。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香港電影,在一個時間段裡,象征着中華文明的一個分支,流浪在這個現代化的國際都市裡。和香港的城市命運一樣,香港電影在一段時間裡,也流落在華國文化之外。但是其精神,又保留在華國文化之内。
包括當年勇闖好萊塢的李小龍,他也以中國人自居,而後來李小龍主演的電影《精武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李小龍本人在美國生活的内心寫照。這部影片中,李小龍飾演的民族英雄陳真,在銀幕上飛身踢碎了洋人的牌匾,在一定程度上,也象征着中國人用另一種方式向世界宣告,我們這個民族站起來了。
香港電影中,這種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市場的需要,而同樣這種自豪感也說明了香港人在一段時間裡的精神訴求。這種思想中内在的潛意識,就像香港電影的命運一樣,漂泊蕩漾,但同時又渴望着一種文化上的歸宿。當年香港電影的興起,完全是因為外部環境的動因,在市場環境的拉動下,香港電影異軍突起,成為華語電影中,在那個時代,最具活力的一個分支。
從邵氏四大導演,到李小龍,再到雙周一成的幾個時代,香港電影憑借着武俠、功夫、無厘頭喜劇、黑幫槍戰等多種題材的類型片,雄霸華語電影長達半個世紀。但是當時間來到上世紀末,香港電影開始因為内地電影的崛起而式微,在上世紀90年代末,李翰祥、張徹、周星馳等香港影壇的代表人物,開始嘗試着到内地創作電影。也是從這個年代開始香港電影開始分崩離析。其核心原因,也是外部市場環境的惡化。
内地電影市場因為體量巨大,且市場也日益開放,香港電影之前的小投資,開始不再适應市場的需求,而是過大的投資,香港本地的市場又不足以支撐電影制作的成本。除此之外,香港電影的技術,基本就是舶來品。由于缺乏核心的競争資源,香港電影很快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一些頂級的電影人,試圖轉戰到好萊塢發展,這裡面的代表人物就包括成龍、李連傑、周潤發等巨星。
而好萊塢之是以吸收這些華語明星,他們是渴望通過這種方式,更有效地開拓華語電影市場。除了前往好萊塢發展,就是轉戰内地,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劉德華、梁朝偉、周星馳等人,這些人代表了一代人的電影記憶,他們前往内地電影市場發展,自帶着一種情懷,這些賣點,讓香港電影用一種化整為零的方式,存活在其他的市場之中。
但是這種方式已經不能夠確定香港電影的原汁原味,就拿周星馳來說吧,作為香港電影系統中,無厘頭喜劇的代表人物,周星馳在前往内地發展之後,他用的很多演員開始不再是香港的本地演員,很多方言話的喜劇橋段這個時候便不再适用。這樣的創作環境,讓周星馳的發揮大打折扣。而更有一些導演,他們純粹是在幕後工作,如林超賢、徐克等人,很多人在看了影片之後,甚至都無從判斷影片的創作者是香港電影人。
但是仔細分析整部影片的風格,我們還是會發現其中的端倪。香港電影,由于本土市場比較小,是以他們必須在盡量少的成本的情況下,完成一部叫好又賣座的影片。市場環境中不掙錢不行,而電影作為藝術品,又有一定的藝術取向。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之下,香港電影以極其巧妙的方式,解決了許多電影成本和效果之間的問題。但是從整體來看,我們也難免會發現,香港電影足夠的寫意,不過同時也顯示出香港電影在一些外景上,并不大氣從容。
是以一些香港導演執導的内地電影,有着明顯的精緻的感覺。無論在劇情的安排上,還是故事的構思上,香港電影中,有一股自帶的煙火氣。這一點和許多内地電影人不同,我們看香港電影,無論是王家衛的文藝片還是李小龍的功夫片,其中都有一些美食的安排,總會把觀衆一下子拉到了現實生活中。
如今原汁原味的香港電影已經越來越少,而日漸縮小的香港本地電影市場,也預示着香港電影的全面衰落,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香港電影人,帶着香港電影的使命,帶着個人的職業訴求,融入到了其他的華語電影體系中。而此時香港電影的回歸,就像幾十年前,那些流浪到香港的電影人一樣,他們用電影平衡生活的無奈,他們用電影堅守自己内心的信念。
在一定程度上,電影藝術是人類生活中的集體夢境。香港電影人,用他們的情懷,在銀幕上,造就了華人的集體夢境,同時也展示了他們個體命運的不幸和無奈。在一番漂泊和流浪中,香港電影用一種獨特的視角,诠釋出了華人傳統文化中,所不易展現的自嘲、幽默、生活情趣。同時,在如此的境地裡,香港電影依然自帶着一種特有的風骨,就像那些武俠電影和功夫片中展現的一樣,即使在任何的境地中,我們依然有自己的堅持和追求。這亦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核心的品質。
如今香港電影已經完成了它的階段性使命,此刻香港電影和内地電影的融合,也更像是香港電影在流浪百年後的文化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