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欲成大事,必須聚力

欲成大事,必須聚力

真正厲害的人,不僅會合群,還善于借力,自古以來,衆人劃槳開大船,獨木不成林。有大學事,以一敵百,一個人越厲害,身邊聚集的能人謀士越多,振臂一呼,一呼百應,欲成大事,必須聚力。

西周王朝的開國君主周武王,他在成名之前,伸張正義,主動為民請願,招兵買馬,建立自己的部隊,有一年,他抵達盟津,視察部隊。他向大家宣告:“我本來是一個無知的人,得到了祖上留下來的功德,現在又制定了各種獎罰制度,進一步鞏固了基業。”

欲成大事,必須聚力

做了一番動員之後,決定發兵讨伐荒淫無度、殘暴不仁的商纣王,此時,諸侯從四面八方趕來,沒有約定,卻同一時間抵達了盟津,有八百位之多。這就是著名的“盟津觀兵”。後來,周武王聯合庸、蜀、羌、髳盧、彭、濮等部族,發動了牧野之戰,大勝而歸。《周易》裡有一個卦象:“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能夠做成大事的人,在廣闊的原野上,都能彙聚很多的人,不管前方有多大的困難,也沒有關系,都是可以戰勝的。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能夠建立巨大群體的人,一定是站在道義的一方;開公司,要做大做強,就必須拉攏一群人一起服務,拉攏人的秘訣,就是“走正道”。

欲為高人,必須謙卑。《周易》裡說:“同人有四個方法,同人于門、同人于宗、同人于郊、同人于野。”真正厲害的人,可以把四種方法融會貫通,達到至高的境界。

欲成大事,必須聚力

同人于門。“家和萬事興”,一個連家人都容不下的人,隻能遠走他鄉,這樣的人,不管有多大的出息,都是社會上的小人物,在家裡,當好頂梁柱,關鍵時候,你可以做主,并得到家人的擁護,事情就好辦了。

同人于宗,把家族的勢力做大做強,每個人都有同宗觀念,即便内部不和睦,在關鍵時候,仍舊可以擰成一股繩,一緻對抗外敵。

很多家族企業的成功,就印證了這一點。據《幸福》雜志統計,在全球500家大型企業中,就有175家家族企業,家族力量之大,很難想象。

同人于郊。把一座城的人都團結起來,似乎很難辦到,現實告訴我們,每一座城裡,都有一位大人物,他可以依托自己的影響力,去做一件轟動全城的大事。

欲成大事,必須聚力

在古代,一些起義軍,也是從彙聚本地的人力開始的。比方說,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然後附近的勞苦大衆,扛着鋤頭、鐵耙、扁擔,紛紛加入其中。

同人于野,不僅本地的人佩服你,還有外地的人,外國的人,都慕名而來。

任何一個朝代的至高無上的人,把國家治理好,還幫助附近的國家一起發展,這就是聚力的頂級境界。

鬼谷子說過:“欲張反斂,欲高反下。”高人并不是嚣張霸道的,而是謙卑的,不管任何時候,都要把自己融入到集體之中去。把功勞,歸于大家,而不是自己。做人,越謙卑越高貴。位置高低,是相對的概念,真正站在高處的人,是被人尊敬和敬仰的人。

欲成大事,必須聚力

欲得大利,必須利人,我們常說:“合群、社交,就是互相利用的過程。”如果你想利用别人,就先要被别人利用,如果你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就别怪别人疏離你。

在《水浒傳》裡,宋江被稱為“及時雨”。意思是說,他總能在别人需要的時候出現,幫别人一把。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夠成為好漢中的“首領”。

宋江在柴府遇到了武松,知道他有難,便給了武松十兩銀子。當武松去投奔二龍山的時候,被孔亮兄弟為難,宋江出面周旋,武松才得以開脫,晁蓋、柴進都是有錢人,在當地做了很多好事,影響力也很大。

一群好漢聚集在一起,不能為地方群衆做點什麼,肯定是難以立足的。但是,梁山再大,也大不過“華夏大地”,結局早有定數。

欲成大事,必須聚力

一個人越厲害,越有“利他”的思想,随時随地都能幫助别人,并竭盡所能,生活中,那些樂善好施的人,表面上虧本了,其實獲得了贊譽,好的口碑就是一筆無形的資産。

隻要是志同道合的人,都可以拉攏;比自己地位更低的人,可以幫一把;那些比你更高的人,也可以去聯系。

隻要你的内心有光,站在正義的一方,那麼你越合群,越有實力,身邊的人,明知道你在利用他們,也不會拒絕。

要知道,獅子和老虎,也有自己的家庭、家族,還有巨大的地盤,小動物雖然害怕他們,但也是他們的擁護者。茫茫人海,皆能為你所用,便是強者。

欲成大事,必須聚力

歡迎大家品讀中華大家讀書會!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

獲家庭更幸福,事業更成功!

感恩萬佛之祥光照耀,感恩神天共佑!

感恩天地滋養萬物!感恩國家培養護佑!

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恩老師諄諄教導!

感恩大家的幫助,願大家身體健康,心想好事成!

願所有衆生喜悅、安康、幸福、富足、豐盛、一切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