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人,再善良,也不要多管閑事

做人,再善良,也不要多管閑事

文/唯晨

當人生來到某個階段,人就會格外成熟。他們能夠通過以往的經驗,輕而易舉看透事物的真相。

隻是每個人的人生追求不同而已。有的人路見不平一聲吼,有的人選擇看透不說透。

不同的選擇就是不同的活法,它們所造就的人生自然不會相同。

耿直和圓滑從來都沒有優劣之分。

如何處世隻是個人的選擇,我們沒有必要非要打着為對方好的名義,強迫他人按照自己的思路調整前行路線。

真正通透的人是不會多管閑事的,他們明白,這世上從來都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思想。

了解是探究之後的認同,包容則是無條件的信任。如果想要與旁人和睦相處,就必須要學會包容。

做人,再善良,也不要多管閑事

自古清官難斷家務事,所有與情感相關的糾紛,都無法用大道理去徹底整理清晰。

于是,古人又給出了“難得糊塗”的人生哲理。

有些人的“糊塗”是清醒,有些人的“糊塗”則是迷糊。

做人固然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善良的人。但有些善良不能給得過于單純,有些正直不能來得太直接。

人生走到一定的階段就要學會判斷。有些事情沒必要去管,也管不出個是以然。

無論你多麼善良,多麼熱心,都不要去幫别人處理家務事。

家務之事,沒有标準答案。我們可以在對方心有不甘的時候給予寬慰,卻不能替其做決斷。

做人,再善良,也不要多管閑事

人到中年,早就應該懂得預判風險。那些超出個人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一定不要去管。

常言道,沒有金剛鑽别攬瓷器活。為人處事亦是如此。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隻有不斷地虛心檢討,不斷地改進糾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生命中頻繁出現麻煩的事情。

擁有自知之明的人,會時常反思自己。他們明白“未知全貌,不作點評”的道理。

無論你是否出于好心,都不要替别人做決定,除非你能負責到底。

渡人的核心在引導,而非生搬硬套鞭策前行。

做人,再善良,也不要多管閑事

從古至今,因為多管閑事給自己惹來麻煩的事情不在少數。

生活從來都沒有絕對的公正過,畢竟每個人的認知不同,對世界的感受亦不相同。

沒有人能夠改變社會的發展,是以有些閑事一定要避開。

除了别人的家事,還有鄰裡的糾紛。以及他人的人生規劃,乃至婚姻。

人與人之間隻有保持一定距離,才能産生美感。若靠得太近,就容易生出沖突。

湊熱鬧不是一個好習慣。有些事情既然與自己無關,就不要好奇心太強,四處打聽。

比如,别人賺了多少錢,一個人與另一個人關系的深淺。

做人,再善良,也不要多管閑事

這世上從來都沒有毫無緣由的現象。一個人除了表層意識還有潛意識。

表層意識可以刻意去改變,潛意識通常不容易調整。

是以,想要安度餘生,就要先完成自我修行。

樂于助人固然很好。但幫人也講究藝術,辦得好會收獲由衷的感謝,若幫得不好隻會費力不讨好。

任何事情都需要掌握一個度,幫人亦是如此。

有時候,對方隻是想從你這擷取一份肯定,你卻會錯意,大張旗鼓給對方來了一通點評。

如此行事,不僅不會拉近彼此間的關系,還會讓這份感情大打折扣。

界限感是人際關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即便你的本意是為對方好,也要考慮對方願不願意接受你。

做人,再善良,也不要多管閑事

邊界感,本就是成年人世界裡不可缺少的善良。

在人際交往中,總會有一些瞬間讓我們感到不舒服,卻又沒有辦法拒絕。

那便是來自親朋好友的“熱心幫助”,他們總會以過來人的身份,對我們的生活進行指導和點評。

并且這些善意的點評,總是隻有問題,沒有解決方案。

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多管閑事。

古人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些令人反感或尴尬的善意,若你經曆過,就該懂得在接下來的人生當中,不讓自己這麼做。

有時候,你以為自己在渡人,卻不知那份“善意”不僅給對方添了麻煩,還堵了自己的路。

内容來源公衆号:唯晨【ID:weichenip】

作者簡介:唯晨,自由撰稿人。熱愛文學,對詩詞及文學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希望能通過文字帶給你精神上的放松,願你的生活在遇到我的文字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