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迎架構調整?自動駕駛部門或于2023年剝離上市

本報記者 陳茂利 北京報道

汽車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正加速推進電動化轉型。

日前,德國《商報》報道稱,繼其動力總成部門分拆上市後,大陸集團目前正考慮在2023年或稍晚将其自動駕駛部門剝離上市。

報道還稱,“有知情人士表示,大陸集團的自動駕駛部門将從2023年1月1日起成為一個單獨的法律實體,未來也可能會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

對于這一報道,大陸集團中國區相關負責人回複《中國經營報》記者稱,“自動駕駛及出行事業群是大陸集團汽車子集團的一部分。在同一子集團下各事業群的協同合作仍是重中之重。目前沒有進一步的計劃安排。”

不過,記者關注到,大陸集團自動駕駛部門未來有可能獨立并IPO的消息還是引起投資者極大的興趣。相關報告公布後,投資者捕獲了這一消息,大陸集團股票一度出現大漲。

自動駕駛部門或“自立門戶”

大陸集團雖然未證明最新報道,但未來不排除拆分其自動駕駛部門并推動其IPO的可能。

實際上,單一業務剝離後上市或出售是近年來汽車零部件領域一個較為流行的做法,目的無外乎減負或挖掘業務潛力。

零部件行業内,德爾福汽車公司将其動力總成業務部門拆分并推動其上市,而後以33億美元出售給博格華納;LG化學将其電池業務剝離出去成立LG新能源後,于今年2月初完成上市。

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迎架構調整?自動駕駛部門或于2023年剝離上市

在2019年宣布向電動化轉型後,大陸集團便釋放出消息:拆分其動力總成事業部。不過,受疫情、汽車行業銷量下滑等不利因素影響,該計劃推遲兩年後,最終于2021年9月達成。

2021年9月16日,大陸集團推動緯湃科技(由原動力總成業務發展而來)在法蘭克福上市。考慮到其電動化轉型戰略,多位業内人士在采訪中更傾向于未來大陸集團會拆分其自動駕駛部門。

大陸集團考慮若将其自動駕駛部門剝離上市,這背後有怎樣的好處?

“大陸集團考慮剝離自動駕駛部門并推動其上市很正常,現在很多企業都這麼做。不這麼做,業務很難開展。”汽車分析師張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自動駕駛業務具有特殊性,商業化落地時間比較長,且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果這個部門仍在大陸集團内部,資金将由大陸集團提供。但分拆上市的話,可以對外融資,将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

公開資料顯示,大陸集團自動駕駛部門主要生産雷射傳感器和高性能計算機,以輔助汽車自動導航。随着汽車制造商加大對自動駕駛的賭注,該部門正在迅速發展,在軟體、人工智能(AI)、車聯網等核心技術上加快部署。

2021年3月,大陸集團宣布成立自動駕駛及出行事業群。新事業群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成立,其核心将由目前的ADAS(進階駕駛輔助)事業部組成。

“一般而言,母公司分拆企業業務獨立上市,除了有提升母公司流動性與市值等資本運作方面的考慮,往往還是為了借助資本市場來推動拟分拆業務闆塊的獨立發展與市場競争。”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記者表示,“大陸集團拟将自動駕駛部門剝離上市,應該是該集團看好自動駕駛賽道的未來以及(相信)自身在這一領域内的競争優勢,希望通過分拆上市來推動其更快發展,并形成相對獨立和具備較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業務叢集。”

從業務的角度來看,國家知識産權局副研究員楊棟分析稱,“車輛的自動駕駛技術好比人類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并不像輪胎,是可随意替換的産品。跨國車企往往傾向于自己研發自動駕駛,或者自己的關聯企業進行研發。一家零部件廠商的自動駕駛技術能夠供應給業界知名的車企,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作為獨立供應商,大陸的自動駕駛地位并不穩固,前有博世等大佬,後有其他的零部件廠商、ICT廠商追趕。在此背景下,拆分是為了更好地發展。”

單飛背後:加速向電動化轉型

無論是拆分動力總成業務,還是欲将自動駕駛部門剝離上市,大陸集團架構調整背後的“推手”則是大陸集團電動化轉型戰略。近兩年,博世、采埃孚、高通等不同類型、不同細分領域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都在不遺餘力地加速轉型。自然,大陸也不例外。

“未來全新的市場競争業态,主機廠與Tier1(一級供應商)之間關系重構,以及更多的技術初創公司突圍,讓汽車零部件制造商意識到必須作出改變。”汽車行業分析人士指出。

自2019年起,大陸集團開啟了将在未來數年持續且圍繞“電動化”的轉型。當時,大陸集團明确表示,将不再投資開發用于内燃機的零部件,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和資金放在電力傳統系統和自動駕駛兩項潛在增長領域和未來技術上。

而後,面向智能網聯汽車的方向,大陸集團改組了汽車底盤與車身電子兩大業務闆塊,底盤及安全事業群改稱自動駕駛及安全事業群,車身電子事業群更名為車聯網及資訊事業群。

2019年至2021年間,在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的同時,大陸集團着手對包括德國在内的數家工廠進行重組。受組織架構調整以及工廠重組影響,部分崗位面臨被重新調整工作内容、工作地點,甚至被取消,為此,在全球範圍内裁員的消息一度将大陸集團推上風口浪尖。

“所有的這些業務調整的目的,都是為電動化和自動駕駛‘讓路’。”大陸集團内部人士表示。

大陸集團的此前一番預測則印證了其對自動駕駛賽道前景的看好。大陸集團預計,在2021年至2023年這個三年周期中,自動駕駛的潛在市場總額将較上個三年周期(2018年至2020年)翻一番,達到700億歐元。

除了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更大的戰略調整來自于“開放”。記者關注到,從2020年起,大陸集團陸續與智能汽車産業鍊同行建立合作關系。比如,與雷射雷達初創公司AEye Inc.聯合開發長距雷射雷達;與亞馬遜雲科技合作開發汽車軟體平台;與中國本土晶片企業地平線宣布将合作成立智能駕駛合資公司。

對此,業内人士指出,這在大陸集團過去幾十年發展中并不多見。大陸集團進階駕駛員輔助系統事業部負責人Frank Petznick表示,“如果市場上已經存在一種新技術,我們為什麼要再做一次,并試圖模仿它們?”在Petznick看來,“傳統Tier1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內建能力,以及對整車和工程開發的經驗進行技術整合,這是市場需要的速度。”

(編輯:張碩 校對:張國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