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将「檸檬」釀成「檸檬汽水」,賦予家庭劇「成年人」感覺

作者:影視前哨
将「檸檬」釀成「檸檬汽水」,賦予家庭劇「成年人」感覺

導讀:一個家庭,兩種膚色,三代人的成長。美劇《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今年迎來最終章,它描繪幸福家庭的模樣,也敢于将“濾鏡”打破。直面人生酸楚,以溫情治愈生活無常。

文 | 羊毛

這部第一季就斬獲艾美獎、每季豆瓣評分都在9分以上的高分美劇,六年中持續探尋着不同身份的多樣人生。《我們這一天》聚焦的不隻是家庭,更包含着對自我的探尋。在交疊的時空中,深化關于“我”、關于“我們”的講述。

将「檸檬」釀成「檸檬汽水」,賦予家庭劇「成年人」感覺

「不完美」家庭的範式

“Take the sourest lemon that life has to offer and turned it into something resembling lemonade.”

——《This Is Us》

懷着三胞胎的妻子Rebecca,恰巧在丈夫Jack Pearson的36歲生日當天分娩。他們意外失去了最小的兒子,卻在機緣巧合下收養了被遺棄的黑人小孩。Pearson一家四個同天生日的人的不同際遇,構成了《我們這一天》的主線故事。

将「檸檬」釀成「檸檬汽水」,賦予家庭劇「成年人」感覺

著名的肥皂劇男演員Kevin,自卑的肥胖症女性Kate,事業有成的黑人Randall。外表迥異、看似毫無關聯的三個人,實則成長于同一個家庭,《我們這一天》中也充斥着各種巧合。故事的開篇是他們的36歲生日,雙胞胎哥哥Kevin厭倦了隻為博眼球的虛僞表演,在攝制現場崩潰罷演;妹妹Kate困在減肥失敗的自我否定循環中,無法敞開心扉;養子Randall有着幸福的四口之家,在生日這天找到了生父的他,卻發現父親已罹患癌症。

不去塑造童話般的場景,《我們這一天》切入的是成年人世界裡的淋漓現實。種族認同、身材焦慮、職業挫折、酗酒問題、性别取向、認知障礙……這個美好卻不完美的家庭中,每個人都肩負着各自的秘密與困擾。Pearson一家的生活,有驚喜不期而遇,也總有意外接踵而來,在平衡與失衡中交替向前。

沉郁深邃的影調,構築具有抽離感的旁觀者視角;輕微晃動的主觀鏡頭,帶來情緒化感覺;回聲悠長的背景音樂,連結流動的情感。《我們這一天》的思緒沉重,卻質感溫柔。

将「檸檬」釀成「檸檬汽水」,賦予家庭劇「成年人」感覺

“There’s no lemon so sour that you can't make something resembling lemonade.”

失去一個孩子的Jack夫婦領養了和三胞胎同天出生的Randall,溫暖的“收養”行為也不知不覺中成為了Pearson家的“傳統”。《我們這一天》記叙生活原本的樣子,并用其中的酸楚,釀成檸檬汽水般的酸甜。

如果說《摩登家庭》勾勒的是充滿陽光的現代家庭生活,《我們這一天》則揭開傷口,用成年人的視角感覺人生。其中的悲劇色彩,為這部家庭劇增添了一重苦澀意味,也讓劇集的表達更加立體、成熟。

「過去」與「現在」,交疊向前

用大量插叙内容和閃回畫面結構劇情,《我們這一天》的叙事是錯序交織的。其中的情景轉換打破時空的界限,用記憶碎片将故事拼湊完整。

以“the big three”36歲生日這一天為節點,劇集一邊向前追溯Pearson家三個孩子的成長故事,一邊觀察他們當下的選擇。“過去”與“現在”的場景互相穿插,順着時間的兩個方向,交疊向前。

劇中人物在回憶的時間軸中緬懷逝去的親友、審視過去的自己,在與他們的“對話”中尋找答案,得到纾解。當下的故事線中,原生家庭的影子則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他們各自小家庭的建構。

将「檸檬」釀成「檸檬汽水」,賦予家庭劇「成年人」感覺

“I wonder if things would make more sense if you looked at everything in reverse. Like if you started at the end, and move backwards, and try to figure out how you got there.”

如果用相反的方式看待一切——從終點往回走,去弄清自己是如何到達終點的,會不會更加合理?

插叙的回憶占據了《我們這一天》故事體量的很大一部分,在幾代人中鋪墊出多條錯綜的故事線。那些伏筆在最初看來不明是以,卻随着記憶的回溯,逐漸清晰。去世的父親Jack無法親身參與到他們36歲的生活,家人腦海中的印記卻讓他仿佛從未離開。

感恩節的慶祝傳統、互助會的圍坐分享、迎接新生命的降臨……劇集通過相似場景建立聯系,實作不同時空的自然交疊。似曾相識的情境、環環相扣的關系,讓《我們這一天》在三代人的大時間跨度下,仍能建構出清晰的故事脈絡,将五味雜陳的人生體驗完整鋪陳。

将「檸檬」釀成「檸檬汽水」,賦予家庭劇「成年人」感覺

從「我們」到「我」,

觸碰個體的人生

從第一季到第六季,碎片化的叙事方式下,《我們這一天》的每段故事都并非一瀉而出,而是如抽絲剝繭般被層層剝開。

家庭故事提供了一個整體化的叙事視角,而“家庭”亦是“我們”。劇集審視家庭關系,也進行個體探索。劇中對人生曆程的回顧,最終望向的是“自我”。《我們這一天》裡,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Randall作為家裡唯一的黑人,膚色影響着他在群體中的認知,找到自己的來處是他永恒的命題。Kate從小被肥胖問題困擾,遠超常人的體重對她的身心産生了嚴重負擔,遇到夫妻的她開始嘗試與自己和解。Kevin外表光鮮卻時常陷入空虛,在自負與自我懷疑的兩極往複徘徊,他渴望在親密關系中找到安定,卻又懼怕走進彼此内心。作為父親的Jack是家中最堅實的依靠,而作為“自己”的他,經曆着原生家庭不幸、戰争傷痛、遇見真愛、掙錢養家、酗酒戒酒的複雜人生。

将「檸檬」釀成「檸檬汽水」,賦予家庭劇「成年人」感覺

懷揣音樂夢想的Rebecca、貧民區的“莎士比亞”詩人William……随着每一季新故事的釋出,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了答案。以不同個體為中心展開的豐富支線故事,讓觀衆在劇中人的主觀視角中了解家庭關系、直面真實自我。

通過從“我們”到“我”的個體探尋,劇集的故事将從一個家庭延伸到多個家庭。父輩的故事是家的根源和底色;“三胞胎”的故事在變化中迂回向前,展現生活的瑣碎原貌;後代的故事有莽撞也有期盼,将家的記憶引向未來。

最終季的開頭,Rebecca為“the big three”準備着41歲的蛋糕,第一季中36歲生日那天的場景如白駒過隙。一切仿佛未曾改變,又已然不同。我們在劇中聽到了生活的歎息,也因為家人的互相扶持而長舒一口氣。

《我們這一天》用六年的時光,耐心地将Pearson一家的故事娓娓道來。它不加掩飾的家庭樣貌、幸福背後的苦楚與掙紮,也讓家庭劇的感動更加深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