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去年524億顆!今年全球汽車晶片出貨量能增長多少?

近日,知名研究機構IC Insights釋出了最新汽車晶片市場分析。IC Insights提供的資訊顯示,2021年全球汽車晶片的出貨量達到524億顆。與2020年相比,2021年全球汽車行業的晶片出貨量增長了30%,汽車晶片出貨量增幅是迄今為止最高的,遠高于去年全球晶片出貨總量22%的增幅。

去年524億顆!今年全球汽車晶片出貨量能增長多少?

圖檔來源:WSTS,IC Insights

“供給跟不上需求”曾是困擾全球汽車行業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旋律。但事實上,IC Insights的觀點表明,汽車晶片短缺的真正原因在于2021年汽車晶片的市場需求激增,而不是半導體供應商無法提高産量。短期内,盡管汽車晶片供應緊張的現象不能完全得到緩解,但進入到2023年,随着汽車晶片産能的不斷釋放和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全球汽車晶片市場或将呈現供需平衡的新局面。

市場需求激增導緻供應緊張

IC Insights釋出的資料顯示,從出貨量來看,2021年,全球汽車晶片出貨量達到524億顆,是2011年(176億顆)的3倍。從出貨量增長幅度來看,2021年,全球汽車晶片出貨量的增幅是迄今為止自最高的,輕松超過了2017年汽車晶片出貨量20%的增幅。此外,2021年各大廠商向汽車行業銷售的晶片數量比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增長了27%。

由此可見,汽車晶片短缺的真正原因或許并不是半導體供應商無法提高産量。芯謀研究總監王笑龍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汽車晶片的供給與需求其實是比對的,但因為很多汽車晶片的商業周期較長,是以非常容易被囤貨。目前有部分汽車晶片被囤積起來了,這導緻了市場上出現供應緊張現象。

IC Insights則認為,汽車晶片的市場需求激增是導緻2021年汽車晶片呈現供應緊張局面的主要原因。

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特别提到,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的發展快速拉動了汽車晶片的市場需求。張毅談道,在傳統工業制造領域,晶片每年産量的增長基本維持在5%~7%之間。從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年中開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在市場走紅,晶片市場需求每年的增幅達到了大約20%。這樣的高速增長讓汽車晶片市場出現了大約10%的産能短缺。

去年524億顆!今年全球汽車晶片出貨量能增長多少?

各大供應商掀起擴産潮

供給端方面,2021年全球各大晶圓廠商掀起一輪輪擴産潮,紛紛采取措施增加産能。

台積電2021年4月表示将斥資28.87億美元擴充南京廠28納米成熟制程,擴增月産能4萬片,同年11月,又宣布于日本興建12英寸晶圓廠,月産能約4.5萬片,同時于中國台灣地區建立7納米及28納米晶圓廠,均計劃于2024年竣工。

除台積電之外,三星、聯電、英特爾、格芯也都在2021年宣布了擴産計劃。三星方面,2021年5月,三星計劃将系統半導體和代工領域的投資規模增加到171萬億韓元;2021年10月,三星計劃在2026年前将晶圓代工産能提高到目前三倍;2021年11月,三星斥資170億美元,興建以5納米先進制程為主的12英寸晶圓廠。

聯電方面,2021年4月,聯電與聯發科等大型晶片廠共同攜手,擴充位于中國台灣的台南科學園區12英寸廠Fab産能。

英特爾方面,2021年3月,英特爾公布了“IDM 2.0”戰略,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200億美元,建立兩座晶圓廠;2021年9月,英特爾将在歐洲地區擴産,并向汽車制造商開放該公司在愛爾蘭的半導體工廠;2021年10月,英特爾在法國和意大利增設工廠,并在德國建立一個主要生産基地。

格芯方面,2021年6月,格芯計劃在新加坡投資超過40億美元,用于建設新晶圓工廠和擴大産能;2021年7月,格芯投資10億美元在美國紐約上城建造晶圓廠,新工廠能夠每年可以新增15萬片晶圓的産能。

因為晶圓代工的産能有一定彈性,是以擴産之下,晶片市場可能會在部分領域達到供需平衡。王笑龍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晶圓代工廠商的産能具有一定靈活度,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調整自己的産能。比如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液晶面闆的驅動IC已經不缺貨了,這樣廠商就可以把産能挪用,來做一些目前産能還不夠的産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廠商采取的擴産措施并不會讓汽車晶片的産能在短期内立刻增加。王笑龍表示,晶片擴産的難度和成本比較高,相關技術的發展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以部分廠商擴産的效率會受到一定影響。

創道投資咨詢總經理步日欣也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談道,因為車規級晶片的産線建設門檻較高,是以擴産速度相對緩和。

去年524億顆!今年全球汽車晶片出貨量能增長多少?

目前供應以結構性短缺為主,有望2023年全面緩解

針對2022年汽車晶片市場能否完全消除供應緊張問題,很多分析師的觀點都相對謹慎。張毅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盡管全球汽車晶片的總體出貨量已接近530億顆,但短期内的“缺貨”問題仍是廣大車企需要邁過的一道坎兒。張毅認為,預計在2023年下半年,汽車晶片的短缺問題會得到一定緩解。

“晶片市場規模較大,産業鍊條複雜,短期内難以完全達到供需平衡。”步日欣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2022年汽車晶片的供應短缺現象還會存在,但主要展現在結構性缺貨。其中的原因在于,車規級晶片的産能配置設定不均衡,不同品類晶片占據産能的能力不同。

按功能分,汽車晶片可分為MCU、AI晶片、功率類晶片、模拟晶片、傳感器、存儲器等多種類型晶片。賽迪顧問內建電路中心進階咨詢顧問池憲念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2022年,MCU、AI晶片、功率類晶片這三大類型車規級晶片可能會繼續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考慮到整個供應鍊,再加上車規級晶片的研發和制作周期相對較長,預計這種局面至少到2023年初之後才能有所緩解。

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的含“芯”量較高。王笑龍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中,矽基和化合物功率半導體目前都是比較缺乏的。

正如之前所說,晶片制造領域産能的增加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那麼目前掀起的擴産潮,是否會造成後年的晶片市場出現産能過剩問題?

對此,池憲念認為,由于過去兩年全球晶片制造廠産能不斷擴張,根據下遊市場發展趨勢以及汽車晶片供應鍊發展趨勢,預計後年有可能出現産能過剩問題。

張毅則認為,未來三到五年之内,汽車晶片不太可能出現供過于求現象。他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增長速度非常迅速,燃油汽車的晶片需求量依然不減,是以汽車晶片的市場需求仍将處于高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