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詩意“折柳”

詩意“折柳”

“緬懷時刻和聖火熄滅,都是奧運會的規定動作,就像是命題作文一樣。”北京冬奧會閉幕式分場導演黃輝揭秘道,将這兩個重要的“規定動作”,進行中國式的詩意表達,可謂煞費苦心。

詩意“折柳”

于是,主創團隊尋找到另一個象征性的“語言”——折柳。為什麼要用“折柳”來表達詩意,黃輝導演這樣解釋“古人在分别時,會在城邊或河邊的柳樹上折段柳枝送給即将遠去的親人。于是我們想到讓演員們手上拿着發光柳條,用中國人的方式去講述緬懷、離别的故事。”

這樣的表達方式,毫無疑問是充滿詩情畫意的,也是能夠充分展現中國和中國人民對參賽運動員、教練員和從業人員的深厚友誼和思念之情的,具有深厚的中國元素和中國傳統文化基因,也有極好的生活寓意和感情寄存。

對冬奧會閉幕式賦予這樣一種場景和内涵,也讓我這個“折柳”人,想起了李白的“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記憶也一下子被拉回到四十多年前。因為,那時的折柳,是一個真正有詩意的地方,一個能夠讓人流連忘返、深深陶醉的地方。

對,這就是我的家鄉——折柳,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而詩意,也是來自于“分别”,來自于難舍難分,來自于情意綿綿。有關“折柳”二字的來曆很多,有說情人分别時的場景,有說故人分手時的感受,也有一些諸如七仙女下凡這樣的傳說。

折柳,在江蘇丹陽市的東南面,曾經是丹陽的一個獨立鎮,現合并到陵口鎮,但折柳依然是折柳,那個有着太多回憶的折柳。

詩意“折柳”

一條并不寬敞的小河,小河兩岸盡是倒挂的楊柳,楊柳下,河邊的居民洗菜的洗菜,淘米的淘米,洗衣的洗衣,垂釣的垂釣,嬉水的嬉水,好一派歡快的景象,又充滿詩意和向往。而小河之間的青石橋,也在路人的腳下,變成一盞路燈,照亮來往行人的路。河兩邊的房子,也與小河交相輝映,都是清一色的青磚瓦房,都是用木頭做的門窗結構,小巧玲珑。稍作留意,就可以發現,每天早上的小河兩旁,愛漂亮的媽媽女兒們都會對着小河一遍又一遍地梳頭。即便是短頭發的女性,也要反複多梳幾遍。男人們則忙于垂釣,或出工前的各種準備。

也許有人會說,在一條小河裡又是洗菜淘米,又是洗衣嬉水,豈不很不講衛生。那你錯了,這條小河,不僅水是流動的,而且環境非常優美,小河兩旁沒有任何污染。河兩邊鋪滿青石,且經過時間的摩擦,已經像一面面鏡子,讓姑娘們對石羞視姣容。清澈見底的河水,經常能吸引路人停下腳步,觀看魚兒戲水。

可以肯定,無論是張藝謀還是其他主創人員、導演,都不知道有一個小地方名叫折柳,而“折柳”的含義也是“分别”的意思,是“戀戀不舍”的場景。但是,内涵都是一樣的,折柳于每一位有過分别經曆的人,都是一樣的難舍難分,一樣的心心相印,一樣的心心念念。

今天的家鄉,雖然名稱仍叫折柳,也仍然能夠讓人覺得很有詩意。但是,像過去那樣表達詩意的場景已經沒有了。經過改造的小河,比原來寬多了,重新修建的橋梁,是原來的多倍寬,河兩邊的道路不僅很寬,而且都是樓房,很有現代化氣息。隻是,柳樹沒有了,青石闆消失了,水也不再清澈見底,特别是汽車過後,還會掀起一片灰塵。更多情況下,“折柳”表達的是繁忙,是熱鬧,也是進步。即便分别,也不再以充滿詩意的“折柳”方式(也已無柳可折),而是一句簡單到無情無義的“拜拜”,折柳于我,與每一位折柳人,似乎都有一種缺少詩意的感覺。

詩意“折柳”

詩意,何時才能回歸折柳,讓我這個折柳人很是惦念。雖然經過環境治理,折柳也在向着“折柳”回歸,但是,真正要回到充滿詩意的折柳,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希望冬奧會上展現的“折柳”場景,能夠在折柳面積不算大的土地上出現。我們可以不複制過去的場景,單純複制,也會失去對進步的追求。但是,我們需要折柳仍然充滿詩意,仍然能夠讓所有的折柳人流連忘返,讓折柳繼續成為詩意的表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