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破譯“雙奧之城”密碼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斌 李德欣 汪湧 張骁 邰思聰

破譯“雙奧之城”密碼

北京交通大學風洞實驗室研究團隊成員通過風洞輔助訓練系統進行風洞測試。該系統能夠應用于冰雪項目運動姿态優化、強化訓練及高性能運動裝備研發(2021 年 7 月16 日攝) 任超攝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認為,北京冬奧會最終如期舉辦,尤其是在目前奧密克戎毒株在世界蔓延的情況下,再次彰顯了中國的決心、高效與活力

◇北京冬奧會已經成為第一屆全部場館使用綠色清潔能源的奧運會、第一屆實作碳中和的奧運會

◇全民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随着北京成功舉辦冬奧會、冬殘奧會日益高漲,“奧林匹克”的種子在社群、家庭、每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

2月4日晚8點,全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2022年北京冬奧會大幕開啟,北京正式成為世界首個“雙奧之城”。

從2008到2022,奧林匹克運動與中國首都之間,一直有着難以割舍的情緣。

14年間,兩次奧運盛會為奧林匹克運動曆史貢獻衆多經典時刻;以兩屆奧運會籌辦為契機,北京留下一大批有形和無形的奧運遺産,成為奧林匹克運動在東方大國生根發芽的廣沃土壤。

14年間,以科技創新、高品質發展為代表的新引擎,不僅為北京經濟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提供磅礴動力,也為奧運賽事的舉辦、體育運動特别是冬季運動的推廣提供新“加持”,創造更多可能。

14年間,北京的成長腳步與“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高度契合。雙奧之城攜手奧林匹克,向着未來勇毅前行。

奧林匹克運動熱滿京華

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正值暑假的谷愛淩從美國回到北京,加入了當天歡慶的人群。北京市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曉鳴回憶:“有人問谷愛淩,‘以後想不想參加冬奧會?’11歲的谷愛淩堅定地表示,一定要代表中國參加北京冬奧會。”

2022年2月8日,在首鋼滑雪大跳台的賽場上,18歲的谷愛淩以精彩的表現征服了所有人,成為中國女子雪上項目首個冬奧會冠軍。

谷愛淩實作了當年的夢想,北京也同樣兌現了當年的承諾——舉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盛會。

2月7日,在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轉項目比賽中,美國選手尼娜·奧布萊恩不慎摔倒在地。中國滑雪醫生1分鐘就趕到傷員身邊救治,傷員随後被送至北醫三院延慶醫院進行手術,手術十分成功。“我想對所有照顧我的人說聲謝謝,尤其是那些在終點沖向我的人,還有延慶的醫生和護士們。”奧布萊恩随後在社交媒體發文,深情緻謝中國醫護。

此起彼伏的“Thank you Beijing”“謝謝你”背後,是北京冬奧會的組織者、志願者,乃至全體北京市民用最大的熱情、努力和汗水,為全球來賓帶來的中國禮遇。

充滿“未來感”、創意與科技齊飛的開幕式驚豔世人;“冰絲帶”“冰立方”“雪遊龍”,一座座匠心獨具的可持續利用場館,助力賽事精彩紛呈;科學的疫情防控措施、周到的賽會組織安排,引無數運動員官員“點贊”……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認為,北京冬奧會最終如期舉辦,尤其是在目前奧密克戎毒株在世界蔓延的情況下,再次彰顯了中國的決心、高效與活力。

“奧運會在給全世界帶來精彩賽事的同時,也為主辦城市留下了豐厚的遺産。”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韓子榮說,作為曾經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将舉辦冬季奧運會的雙奧城市,北京在奧運遺産的傳承利用上有着很好的經驗。

兩屆奧運盛會,為世界熱愛體育運動的人們奉獻奧林匹克盛宴,見證了人類向自身極限挑戰、踐行奧林匹克精神的一幕幕經典瞬間。

2008,在“鳥巢”,“飛人”博爾特三破世界紀錄;在水立方,菲爾普斯史無前例地創造了連奪8枚金牌的輝煌;2022,首鋼大跳台,見證谷愛淩反向轉體1620度的女子自由式滑雪難度新高;在冰絲帶,中外選手在“最快的冰”上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和奧運會紀錄……

兩屆奧運盛會,為中國體育健兒提供展現風采的廣闊舞台,見證中國代表團勇攀體育高峰、不斷實作突破的精神。

本屆冬奧會,中國代表團派出177名運動員參賽,共獲得104個小項、190多個席位的參賽資格,占全部109個小項的95%以上,構成了史上規模最大、項目最全的中國冬奧軍團。截至18日發稿時,中國冰雪健兒們創造了8金4銀2銅的征戰冬奧會最佳戰績。

兩屆奧運盛會,中國人民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籌辦貢獻了中國智慧,見證了奧林匹克運動特别是冬季項目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開枝散葉蓬勃發展。

北京冬奧會從籌辦到舉辦,大陸的冰雪運動不斷“南展西擴東進”,實作了冰雪項目水準的快速提升和冰雪運動版圖的大幅拓展。據北京冬奧會中國代表團秘書長倪會忠介紹,此次參賽的運動員來自全國20個省區市,覆寫區域北至黑龍江省,南抵廣東省,東臨上海市,西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些運動員就是‘火種’,他們将成為各省區市參加全運會的基礎力量,成為未來的教練員、管理者,并且帶動更多的人來參與冰雪運動。”

巴赫表示,中國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決心和力度令人贊歎。如今,這一目标已經提前實作。從2008年到2022年,從北京夏奧會到北京冬奧會,中國在這14年間實作了巨大發展。與2008年相比,中國不僅僅在體育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在經濟、社會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改變,并為全球冰雪運動開啟新時代。

奧林匹克遺産助力發展

2月2日,英國體育門戶網站“inside the games”記者菲利普·巴克前往國家遊泳中心報道北京冬奧會揭幕戰冰壺混合雙人賽。時隔14年再次回到菲爾普斯奪得8金的泳池,他發現這裡竟以“水冰轉換”方式建出5條冰壺賽道。“同一個場館竟然能夠服務兩屆不同的奧運會,而且賽後具備夏季、冬季運動轉換能力。”巴克說,這種帶給人啟示的做法足以“載入史冊”。

“這次很多西方運動員和記者都有這種感受:我們以為中國會像以前那樣建設很多高檔次的全新體育館,但完全錯了。”巴克說,中國正在講述全新的發展故事,這比14年前還要生動、有趣。

“奧運會比賽對場地設施标準要求極高,東道主國家免不了在城市裡‘拆建’一番,這種慣例正在被北京冬奧會打破。”冬奧會北京賽區全部7個競賽場館中有5個改造利用夏奧既有設施,全部場館均在規劃建設、改造之初謀劃好長期利用方案,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總體規劃處處長桂琳為此驕傲。

國家速滑館冬奧會後将常年舉辦各種冰上賽事,開展群衆冰雪運動,成為一座多功能的冰上中心。首鋼滑雪大跳台是世界首例永久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場地,賽後将承辦國内外高水準冰雪賽事,開展大衆冰雪體驗和極限運動,結合工業遺存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成為北京冬季奧林匹克公園新地标。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在冬奧會後将繼續舉辦高山滑雪賽事,為專業滑雪隊提供訓練場地,向進階别大衆滑雪愛好者開放,還将開展山地觀光和戶外運動,實作四季營運。這些冬奧場館已經成為北京重要的體育、文化和國際交往交彙地,首都發展的新地标。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辦奧理念是“綠色”“科技”“人文”,而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辦奧理念變為“綠色”“共享”“開放”“廉潔”。關鍵詞的微妙變化背後既有傳承也有發展,折射出中國發展理念的深刻變化。

“兩個奧運都将綠色發展置于首位。這說明中國對生态治理、資源保護的态度一以貫之、久久為功。”2008年,劉新平在北京奧組委負責空氣品質保障工作,北京冬奧周期,她成為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可持續發展處處長。

經曆兩個奧運籌辦周期,劉新平在工作中發現,今日中國對“綠色”的了解與2008年不可同日而語。“北京冬奧會已經成為第一屆全部場館使用綠色清潔能源的奧運會、第一屆實作碳中和的奧運會。這不僅向世界展示出中國有能力解決好自身發展問題,更開始在人類共同面臨的節能減排問題上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這意味着更大的突破和擔當。”劉新平說。

14年間,中國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從世界工廠涅槃為全球創新策源地,但科技創新并沒有單獨列為冬奧籌辦關鍵詞,因為它早已成為中國發展的底層邏輯。

“2008年提出的科技奧運,是指中國适應全球資訊化社會,借勢推動首都資訊化高速發展。14年後,科技元素不用刻意去找,已經融進方方面面。”北京冬奧組委技術部部長喻紅說。

奧林匹克精神永續傳承

簡約、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奧會終将落下帷幕,奧林匹克曆史上一幕幕新的經典瞬間已經成為永恒。和這些瞬間同樣成為永恒的,是奧林匹克理念精神已浸潤到“雙奧之城”的每一寸肌膚之中。

2月4日,冬奧會開幕式當天,在以顧拜旦、薩馬蘭奇、羅格以及巴赫為原型的四座雕像的“注視”下,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街道的居民們進行了一場以家庭為機關的冰壺比賽。

“14年前,借北京成功申辦奧運會的東風,我們建設了世界首個奧林匹克社群。”東四街道副主任張國忠說,随着北京成為“雙奧之城”,東四街道又申請建立“冬奧示範社群”,進而成為世界唯一一個“雙奧社群”。

迷你馬拉松胡同跑、冬奧知識大講堂、冬奧項目體驗、冬奧知識比賽……這些社群經常舉辦的特色活動滋養着每一位東四人。4800平方米的東四奧林匹克社群體育文化中心以及占地約10800平方米的奧林匹克社群公園,不僅為東四人的日常生活提供體育運動場所,也讓全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在北京城傳遞。

每逢冬季,與東四街道隔區相望的西城區什刹海地區則是另一幅場景,從夏季坐人力車逛胡同到冬季什刹海滑冰,這裡的人氣因冬季的到來變得更加火爆。在許多北京市民眼中,穿上冰鞋,坐上冰車,與家人朋友在冰面嬉冰,是老北京冬天該有的“傳統節目”。2021~2022年冬季,什刹海20多萬平方米的冰場共接待13萬人次體驗冰雪樂趣。

什刹海冰場的火爆是北京市民熱愛冰雪運動的一個縮影。北京的許多大商場,室内滑冰場已成“标配”,室内雪場也方興未艾,甚至連臨時性場地也常常爆滿。今年春節假期,北京市屬公園中的冰場和雪場迎來遊客15.87萬人次。

“國運盛,體育興。我們已經迎來了全民運動的時代。”北京冬奧宣講團成員郝濤說,全民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随着北京成功舉辦冬奧會、冬殘奧會日益高漲,“奧林匹克”的種子在社群、家庭、每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

作為奧林匹克精神的另一重要展現方式,2008年,志願者們的微笑成為“北京歡迎您”的大國首都的“金名片”;2022年他們通過細緻、周到、專業、熱情的服務,讓各國來賓感受“一起向未來”的呼喚。“燃燒的雪花”讓志願精神在“雙奧之城”熠熠生輝。

冬奧會開幕式後,美國單闆滑雪運動員特莎·莫德在其拍攝的視訊中分享了參加冬奧會的激動心情。當一位粉衣志願者大喊“Welcome to China(歡迎來到中國)”時,她忍不住熱淚盈眶,這成為她和無數網友對北京冬奧會的美好記憶。

奧運會是運動員的盛會,也是志願者的盛會。在奧運精神的指引下,北京市志願者數量也随兩次舉辦奧運會逐年遞增。資料顯示,北京實名注冊志願者已突破448.9萬人,《北京市志願服務促進條例》為志願者權益保護提供更多法治保障。

國際奧委會文化與奧林匹克遺産委員會委員、奧林匹克文化推廣人侯琨,是一位用8年時間走遍舉辦過冬奧會、夏奧會、青奧會的26個國家的47座城市的“奧運達人”。“無論是全民參與體育運動,還是志願服務幫助他人,或是科技創新惠及百姓生活,北京正通過硬體和軟體的全面更新,向世界展現奧林匹克運動給這座國際化都市帶來的巨大改變。”侯琨說,在北京這座“雙奧之城”,也将有越來越多奧運精神的傳遞者、奧運文化的守護者讓奧運精神走入尋常百姓家,推動奧林匹克、中華精神和人類價值實作深度共鳴。

這種共鳴,既是北京與奧運激情相擁擦出的動人火花,也是這座“雙奧之城”發展軌迹與奧林匹克格言精神高度契合所演繹的精彩協奏。

從《北京歡迎你》到《一起向未來》,“雙奧之城”北京不僅敞開懷抱,相擁世界上所有熱愛奧林匹克運動的人,更在踐行奧林匹克精神、凝聚全世界人民力量、攜手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道路上行穩緻遠。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指引見證下,北京這座“雙奧之城”,将與全世界熱愛奧林匹克運動、謀求人類共同繁榮發展的人們,努力抓住發展機遇、勇敢面對風險挑戰,一起向未來,攜手共前行!

破譯“雙奧之城”密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