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健康新知|呼和浩特疫情源頭究竟在哪?這些疑團還沒解開

健康新知|呼和浩特疫情源頭究竟在哪?這些疑團還沒解開

【呼和浩特疫情源頭究竟在哪?這些疑團還沒解開】

新知來源:騰訊新聞知識官@張宇博士

【新冠疫苗開啟序貫加強,是什麼意思?】

新知來源:騰訊新聞知識官@胸心外科醫生Lion

【寶寶發燒不要慌,這些問題早知道 】

冬末春初,天氣總是冷暖不定,變幻莫測的氣溫讓寶寶一不小心就生病中招,感冒咳嗽、發燒不斷,看着孩子遭罪,家長也跟着揪心起來。

其實對于成長中的寶寶來說,感冒發燒是常态,尤其換季時節更是不好避免,是以媽媽們也不要那麼焦慮。隻要平時掌握發燒的常識,學習一些相關知識,那在寶寶下次不舒服的時候就能輕松應對了~下面我們就一起聊聊寶寶發燒的常見問題吧!

孩子多少度算高燒?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寶寶出現以下狀況,就算是發熱了:

1、腋溫(腋窩)達到37.2℃或更高。

2、口溫達到37.8℃或更高。

3、肛溫、颞動脈或耳溫溫度達到38℃或更高。

奶爸tips:

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是将腋溫作為參考标準。一般腋溫的話,可以在寶寶安靜的時候測體溫,擔心不準的話還可以多測幾次。通常,正常體溫為36~37℃;低熱體溫為37.3~38℃;中熱體溫為38.1~39℃;高熱體溫為39.1~41℃;超高熱體溫為41℃以上。

孩子發燒應該使用哪些退燒藥?

對于小寶寶來說,發熱時最适合的退燒藥就是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3個月以上可用,布洛芬6個月以上可用。

對乙酰氨基酚服用方法:大于3月齡的寶寶,首選對乙酰氨基酚,劑量為10~15mg/kg(最大單次劑量為800~1000mg),口服。一般可降低1-2℃,30-60分鐘起效,3-4小時達到峰值效應,持續時間約為4-6小時。2次用藥間隔至少要6小時。

布洛芬服用方法:大于6個月齡的寶寶,服用劑量為5~10mg/kg(最大單次劑量為600mg),口服,每6小時1次。一般可降低1-2℃,60分鐘内起效,3-4小時達到高峰。2次用藥間隔至少要間隔6-8小時。

寶寶發燒何時要看醫生?

1、低于3個月的寶寶發燒;

2、寶寶發熱體溫>39℃;

3、發熱伴有精神神志的改變,比如嗜睡、昏睡、昏迷;

4、發熱伴有嘔吐、抽搐、脫水;

5、發熱伴有皮疹;

6、發熱時間>3天;

7、既往有高熱驚厥史的寶寶

8、發燒伴有其他可疑症狀。

注意:寶寶發燒是否嚴重,不僅是看體溫的高低,還要看精神狀況哦~

為什麼3個月内孩子發熱一定要看醫生?

1~3月的孩子的發燒,很大部分是自限性的病毒感染引起。當然,也有較大比例是細菌感染所緻。同樣因為孩子小不安全,鑒别起來很難,家長自己在家是比較難以判斷風險大小的,要做的就是及時把孩子送到醫院去,讓醫生做些檢查,才能将風險較低的那部分孩子篩查出來。

孩子發燒會燒壞腦子嗎?

發燒雖然會讓孩子不舒服,但目前并沒什麼證據能證明發燒會給孩子造成傷害,也不會燒壞腦子。除非是那種比較少見的熱性驚厥持續狀态、中暑或者超高熱(>40℃以上)等。

其實,發炎反應的情況下,人體體溫适當升高可以減少孩子體内微生物的複制和繁殖,也可以提高人體的發炎反應,有利于緻病微生物的清除。那從這個角度來說,發燒反而對孩子的病情恢複是有利的!

新知來源:騰訊新聞知識官@白衣奶爸

【花滑選手為何“百轉不暈”,我卻一轉就暈?】

新知來源:騰訊新聞知識官@ENT醫生菌

【餓死癌細胞靠譜嗎,怎麼才能餓死惡性良性腫瘤?】

很多年以前,人們就發現,癌細胞的生長需要大量的營養,通過不斷搶奪人體宿主的營養而快速增長,結果導緻惡性良性腫瘤越來越大,人體卻越來越營養不良,消瘦。

既然,癌細胞生長需要大量的營養,有人就想通過飲食調整,餓死癌細胞,于是就少吃,不敢吃得太好,怕把癌細胞養大了,怕惡性良性腫瘤越長越快。結果就是惡性良性腫瘤沒被餓死,人先受不了,反而縮短了生存期。相反,一些人加強營養,各種大魚大肉,牛奶雞蛋,補充蛋白質和營養元素,反而活得更久了。

那麼通過節食,餓死癌細胞靠譜嗎?

不靠譜。

因為營養越好的病人,生存期就越長。營養不良的患者,生存期越短。因為癌細胞的生長雖然需要營養,但同時也被人體的免疫細胞所對抗,免疫力對于控制癌細胞更加重要。人體的免疫力和營養狀況密切相關,營養不良的人,免疫力差,自身免疫無法控制癌細胞的生長。是以,癌症朋友千萬不要節食,這種方法已經證明是有害無益的。

沒有患癌的朋友,想預防癌變,也不需要刻意節食,隻要均衡營養,保持正常體重即可,正常的免疫力才是控制癌變的關鍵。

那麼有沒有辦法餓死癌細胞呢?

以前沒有辦法,現在有了,但并不是通過節食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惡性良性腫瘤的生長離不開血液中的營養供應,是以阻斷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血供即可達到“餓死”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作用。針對這方面的探索,有科學家就發明了一些藥物,這些藥物可以阻斷癌細胞周圍的血管,抑制血管的生長,沒有了血管,惡性良性腫瘤就沒有了營養,癌細胞就餓死了。

這類藥物叫做抗血管生成藥。

抗血管生成藥可以攻擊惡性良性腫瘤細胞的微環境,即作用于惡性良性腫瘤血管網的内皮細胞上,一方面使現有的血管退化,另一方面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抗血管藥的作用就是“掐斷敵人的糧草”,通過阻斷惡性良性腫瘤的營養供應,進而殺滅惡性良性腫瘤細胞。

臨床上抗血管生成藥通常會配合化療來使用,不推薦起始單獨使用,二者聯合應用收益較好。化療穩定後,可以長期使用抗血管生成藥,用于維持治療,可以達到緩解病情、延長患者生存期的效果。目前抗血管生成藥物有口服和靜脈兩種類型,臨床用得較多的藥物有貝伐珠單抗,安羅替尼,重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但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新知來源:騰訊新聞知識官@李瑛醫生

注意:知識官意見并非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個體疾病治療方案,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