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番番
來源|極果編輯部
自從元宇宙爆火之後,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紛紛入局,力求争奪硬科技時代的下一張門票。為了向目标靠攏,去年開始,谷歌、騰訊等巨頭都已開始行動,各類相關虛拟現實裝置在秘密籌備中。#數位科技要聞#
軟體生态方面,目前百度已初現成果。
早前,百度上線了一個“希壤”APP,使用者隻要在個人電腦、手機、可穿戴裝置上登入該APP,就可以進入體驗,在元宇宙中尋訪少林寺、探索三星堆、三體博物館。
繼百度後,位元組跳動也在測試一款元宇宙社交APP,名為“派對島”。
在這裡,使用者可以随時以自己的虛拟形象化身和朋友一起閑逛,還可以一起實時聊天互動、共同參與線上活動。
不過,網友們顯然不買賬,調侃稱:十幾年前的QQ寵物換個皮就成了元宇宙。甚至,還有人“怒噴”是劣質遊戲!
不止“派對島”,就連百度“希壤”也一樣,大量網友都認為,這類所謂的APP不靠譜,甚至連“元宇宙”都隻是資本家的騙局。
但即便如此,也阻止不了元宇宙的發展勢頭。說起來,元宇宙的核心是沉浸感,如何讓現實使用者在虛拟世界中産生“真實”體驗,各種VR/AR産品是關鍵,這裡除了需要注重使用者感官體驗外,還要考慮身體體驗。
目前,市面上成熟的VR裝置體積過大,佩戴不友善。
好在,現在終于有人嘗試将它“縮小”了。
前段時間,元宇宙領軍者 Meta旗下首款智能手表曝光,引發熱議。該手表特别之處在于,具有可拆卸顯示屏,還自帶攝像頭,有了它,可随時随地與朋友和熟人進行視訊通話。
怎麼說呢,智能手表并非稀奇玩意,像Apple Watch已經十分領先,不過,帶有攝像頭的智能手表,極果君還是第一次見。
沒想到,Meta的元宇宙是從手腕上開始的!
早在上個月,Meta申請的智能手表相關專利曝光。專利檔案中寫道:“本發明涉及一種便攜式裝置,包括表帶、底座、可拆卸連接配接的顯示器,以及內建在顯示器内的攝像頭”。
具體内容顯示,Meta智能手表可能采用兩種設計,一款是方形表盤,另一款是圓形表盤。兩款表盤設計基本一樣,都帶有攝像頭和顯示螢幕,其中,顯示屏以磁吸方式固定在腕帶上。
但細節上略有不同。
其中,方形表盤正面顯示屏有一個前置攝像頭,背面配備1080p自動對焦攝像頭,用于拍攝照片和視訊。順帶一提,即便整個顯示屏取下後,背面的攝像頭依舊可以單獨工作。
再看圓形表盤,正面有三個攝像頭,專利文檔顯示,這些攝像頭分别會有微距、長焦、光變、廣角、魚眼等功能的一種或幾種。至于背面,則與方形表盤設計相同,有自動對焦攝像頭。
考慮到Meta 的社交屬性,攝像頭所拍攝的照片和視訊,還能夠分享到Facebook 或 Instagram上。順帶一提,該智能手表還将添加雙重記錄功能,確定能同時使用兩個相機拍攝照片或視訊 。
有意思的是,圓形表盤支援順時針/逆時針旋轉,但因為磁吸固定方式的限制,旋轉位置隻有固定的五個。這樣類似可旋轉實體表圈的設計,是為了讓使用者能選擇不同的相機鏡頭、不同的視角姿勢,提高實用性。
其它功能方面,這款智能手表配備了一些列傳感器,包括心率、體溫、運動、活動識别等等。不過,最讓人感興趣的,還是該智能手表如何與其它VR/AR系統搭配使用,比如連接配接頭戴式裝置或智能眼鏡。
話說回來,這種可拆卸表身的智能手表并非Meta首創,2017年面世的Fitbit Blaze也采取同一設計,但市場反響平平。如今,Meta再度研發相關産品,并且還加上了攝像頭,讓人有些期待。
隻可惜,目前Meta智能手表進展僅限于專利。
不過,一位工業設計師Sarang Sheth基于專利設計,做出了所謂的“Meta Band”外觀渲染圖。
該智能手表有點類似Apple Watch,方形造型,極簡設計,螢幕邊緣窄。顯示屏上方有一處凹形設計,應該是攝像頭位置。
雖然以專利為基礎,但 Sarang 還添加了許多自己的元素,以打造一款功能更豐富、的智能手表。
例如藍色表帶,與專利圖大不相同,這裡采用了纖細的彈性繩材質,柔軟度很好,能提供舒适佩戴體驗。表帶從表盤中穿過,能輕松戴到手腕上。取下來時,也能挂在指頭上,非常小巧。
與專利裝置一樣,這款 Meta Band的螢幕用于拍照,同樣有可以與外殼分離的設計,讓您在使用時更加靈活。然後直接通過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等社交媒體管道分享。另外,螢幕背面有攝像頭,可以用于視訊聊天。
說到攝像頭,一直以來,智能手表等産品很少配備攝像頭的原因之一,就是隐私安全得不到保障。在這一方面,早前Facebook因為某些事情已經栽了跟頭。是以,帶有攝像頭的Meta智能手表如何確定資訊安全,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關于Meta智能手表并沒有更多确切的消息,如果Meta确定将該裝置量産上市的話,之後相關消息會陸續曝光。有消息稱,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首款Meta智能手表将于2022年夏季釋出。
從希壤APP到Meta智能手表,都明顯反映出我們正在向“元宇宙”靠近。
除了百度、騰訊、谷歌外,越來越多投資者和網際網路公司,也都慢慢卷入這個新賽道。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元宇宙尚處于非常初期的産業探索階段,未來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建構。
但擺在眼前的事實就是,大家太過着急,甚至啥事都能往元宇宙上扯,各種APP咱就不說了,竟然還有所謂的“元宇宙講課”,教育訓練講師10天賺了160萬元,這波“财富密碼”令人瞪目結舌。
除此之外,涼茶品牌王老吉也申請注冊了“元宇宙”商标。
這是...要讓涼茶進軍元宇宙?
雖然各行各業都在進入元宇宙,但現實是,雲宇宙依舊隻停留在熱度方面。
另外,極果君想說的是,抛開軟硬體不談,大家想想,元宇宙使用者是年輕人,但如今中國網絡環境對青少年管制嚴格,就連玩遊戲也是嚴格控制時間,怎麼會允許科技造出一個虛拟的、可以做任何事、甚至與現實互通的遊戲世界呢。
是以,即便現在元宇宙概念再火,但從長遠來看,它并非是科技進步,反倒像資本家引誘人堕落所規劃的一個“大餅”。在這條路上,即便再多企業湧入,最終也将是一盤散沙,被風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