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港“火眼”實驗室僅用10小時完成搭建

香港“火眼”實驗室僅用10小時完成搭建

“火眼實驗室”現身香港。

香港“火眼”實驗室僅用10小時完成搭建

華大集團裝置工程師在香港“火眼”工作室。

香港“火眼”實驗室僅用10小時完成搭建

超過100台檢測裝置從深圳運往香港“火眼”實驗室。

近期,奧密克戎變種毒株造成香港新一波疫情暴發,齊心抗疫成為當務之急。在此時,由深圳企業華大集團研發的“火眼實驗室”再次現身香港,深圳華大員工第一時間赴港支援。

作為有豐富抗疫經驗的員工,深圳華大基因湯健勝是第一批馳援香港抗疫的人員。本應休假與家人團聚的他,卻和團隊毫不遲疑地出發了。在“深圳速度”的一路護航下,湯健勝在接到任務的第二天便拿到了相關證件前往香港馳援抗疫。随後,華大集團從内地緊急調配200多名員工和100多台全球領先的抗疫檢測裝置陸續抵達香港,寓意為“火眼金睛”的“火眼”實驗室以相當快的速度建立起來。

湯健勝先後負責過沙特、香港、佛山、廈門四地的“火眼”實驗室的傳遞工作,這次馳援香港的“深圳速度”讓這位資深抗疫人員深深感慨:同僚們全力以赴搭建香港“火眼”實驗室的速度,鹽田出入境從業人員給馳援人員辦理相關證件的速度,儀器裝置在深圳海關極快的通關速度,都成為了火眼實驗室迅速投入使用,助力香港抗疫的關鍵。

接到任務次日就拿到赴港相關證件

湯健勝2009年入職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是本次香港“火眼”實驗室的傳遞負責人,他曾經是2016年至2019年華大香港實驗室傳遞負責人。疫情暴發後,他負責過沙特“火眼”實驗室、佛山“火眼”實驗室、廈門“火眼”實驗室的傳遞工作,是一位“資深”的抗疫人員。

“這次香港‘火眼’實驗室重新開機的速度非常快,僅用10個小時搭建完成。”湯健勝介紹,2月14日,16艙的華大氣膜“火眼”實驗室在香港馬鞍山體育館部署完畢。

華大氣膜“火眼”實驗室給大家第一直覺印象就是龐大的白色氣膜,這些“抗疫大白”給人信心與力量。本次香港搭建氣膜“火眼”實驗室時,動用了華大基因在香港的氣膜物料儲備,同時深圳也迅速運輸物料前往香港,“華大基是以前就已經在港部署充足的戰略儲備,而且華大基因總部在深圳,調配資源會相對迅速很多”,湯健勝告訴南都記者,從深圳緊急調配抗疫資源前往香港得到了深圳海關的全力支援。在深圳海關的協助下,相關裝置得以迅速抵達香港,大大加快了香港“火眼”實驗室投用的程序。

除了相關裝置的調配,華大還迅速集結了200多名員工前往香港抗疫,包括裝置工程師、實驗室營運人員、實驗師、搭建工程師、現場安全輔助人員等。湯健勝解釋,因為“火眼”實驗室是一體化的綜合解決方案,為了更好地助力香港快速提升檢測能力,華大優先選擇有豐富抗疫經驗的員工馳援抗疫,可以確定把深圳的抗疫經驗更好地運用在香港抗疫中。“我是第一批過去的,相關證照的辦理也得到了鹽田區的大力支援。通常情況下,港澳通行證的辦理需要14個工作日,但這次我在接到任務後的第二天就拿到相關證件,大大加快的辦證程序,這中間有各方的幫助和支援。”湯健勝感慨深圳的辦事效率。

6天部署調試50台全球頂尖裝置

本次華大集團由深圳運往香港的裝置也屬于全球領先的精尖裝置,這些裝置由華大智造制造,包括MGISP-960高通量自動化樣本制備系統、全自動MGISTP-7000分杯處理系統以及MGISP-NE384全自動核酸提取純化儀。

複雜的編碼看不懂,但它們的資料說出來卻引來贊歎,例如MGISP-NE384全自動核酸提取純化儀,能夠同時在15分鐘内完成384例樣本的核酸提取純化,24小時提取通量超過1萬的樣本,也就是說在10混1的采樣方法中,可達到每日10萬人份的提取通量。這款全自動核酸提取純化儀,是全球首款投入實戰的單機日通量破萬的核酸提取純化儀,在多地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2月9日開始,在香港本地的工程師就已第一時間趕往現場,随後從深圳調配前往的工程師也迅速趕到,大家通宵達旦,僅用6天時間就完成了超過50台自動化裝置的安裝及開機調試工作。

曉旺是一名抗疫新兵,來自華大集團旗下的華大智造。“我們在春節期間接到香港需要支援的消息,團隊的同僚們都積極報名。由于需要辦理相關證件及證明,我從深圳出發,于13号抵達香港,與三位香港本地同僚共同投入到抗疫工作中。我們工程師負責裝置的安裝調試、測試驗證和故障處理,經過連續作戰,順利傳遞所需裝置。我們實行兩班倒的工作模式,密切合作,24小時為新冠核酸檢測保駕護航,”曉旺說自己此前還參與過安徽宿州、廣西東興、深圳等地的抗疫工作。

深圳和香港從業人員攜手抗疫

2月15日投入使用的香港“火眼”實驗室,不僅有華大總部馳援員工、華大基因旗下的華昇診斷中心從業人員,中心還招募了100-200名香港本地的輔助人員,這也是湯健勝印象較為深刻的細節。他原本設想,由于粵語和國語的分别,輔助人員的教育訓練以及工作配合可能需要甚多磨合,但令他意外的是,這些前來的輔助人員跟實驗室團隊磨合非常快,毫無語言障礙。湯健勝記得有一個工作非常辛苦,需要搬運裝置重物,本以為會無人認領,但是任務剛被提出,立即就有一位香港輔助人員主動站起來,在之後的工作裡,他沒有一次抱怨這個“吃力”的工作,“他們的熱情、投入是關鍵,情人節、元宵節,大家都在一起度過。”

湯健勝記得第一天到香港,附近居民、警察看他們在整理物料時,不少人會主動走過來詢問,“我們可以幫什麼嗎?”那種迫切而熱情的語氣和态度,給深圳的從業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月15日零點,位于香港馬鞍山體育館内的華大氣膜“火眼”實驗室投入使用。其單日檢測能力将逐漸提升至10萬單管,全港單日檢測能力增至30萬單管,極大提升了香港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能力。2020年8月,華大香港“火眼”實驗室在香港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首次使用,為新冠肺炎檢測提供了堅強後盾。此前,華大香港“火眼”實驗室營運期間,香港特别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曾11次到訪。華大香港“火眼”實驗室也是唯一獲得“香港最優秀企業大獎2022《年度最具規模醫學實驗室檢測服務》”的醫學實驗室。

采寫:南都記者 謝宇野

受訪者供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