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0日至3月2日,京城還沉浸在虎年新春和冬奧盛會的歡慶氛圍中,一個散發着濃濃鄉土氣息的展覽在中國美術館靜靜登場。沒有熱鬧的開幕式,沒有熱烈的研讨會,在中國美術館一層6号展廳,觀衆能夠感受到的卻是一位年近八旬、長年紮根湖南民間基層的“土”畫家對藝術的執着與赤誠。這是傅真忻首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湘情·鄉韻——傅真忻繪畫藝術展”由湖南省美術家協會主辦。

2月19日下午,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為山以及中國美術館上司專家一行來到即将開展的“湘情 鄉韻——傅真忻繪畫藝術展”現場,看望老藝術家傅真忻,參觀展覽中的作品。吳為山館長與傅真忻親切交談,并邀請他合影留念。吳為山館長稱贊傅真忻先生多年紮根基層,很不容易,可以說是“從民間來,到民間去,藝術為人民服務”。
傅真忻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灘頭年畫研究會會長、中國美協綜合材料藝委會原顧問、湖南邵陽市美術家協會原主席、北京湘鄉企業商會書畫藝術專業委員會顧問。作品入選第四屆、第六屆、第七屆、第九屆全國美展和等十一屆亞運會美展。曾獲湖南省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70周年美展金獎并選送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70周年全國展、第三屆全國藏書票展金獎、全國“魯迅版畫獎”、1993年荷蘭首屆國際版畫雙年展大獎。代表作《打泥坨》入選《中國現代美術全集》。
此次畫展以“湘情·鄉韻”為主題,将展出傅真忻吸收湖南灘頭年畫、湘楚藝術精華,反映湖湘曆史沿革、風土人情,具有濃郁民族民間藝術個性的繪畫精品50餘幅,以及相關創作工具、文獻資料等。傅真忻的恩師、著名版畫家、西安美術學院90高齡的老教授李習勤先生欣然為展覽題寫展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版畫家代大權擔任展覽學術主持。
1943年,傅真忻出生于湖南湘鄉一個書香門第家庭,後在邵陽長期從事基層文化和美術創作工作。“文革”期間,他被下放到雪峰山隆回的花瑤山寨勞動,接受再教育。自此,他與湖南鄉土民間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深受灘頭木版年畫感染,數十年來投身于這方面的研究和創作。八十年代以後,他有幸被選拔到湖南師範大學和西安美術學院進修深造,師從著名畫家李習勤、劉文西教授,藝術創作開始進入新的境界。他探索将民間藝術與現代藝術進行創新性的融合與轉換,逐漸形成了個人獨特鮮明的藝術語言和創作風格。
傅真忻對湖湘文化特别是灘頭民間木版年畫、花瑤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情有獨鐘。其作品融民族傳統、民間藝術與現代造型意識為一體,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其版畫與重彩,追求色調豔麗熱辣,形象稚拙樸實,既賦予新時代的生活情趣,又賦予泥土氣息和民族民間美術純真質樸的韻味,廣受業内和大衆所喜愛。在他的作品中,濃郁質樸的鄉情鄉風撲面而來,鮮活生動的藝術形象激蕩人心。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評論家邵大箴先生曾撰文評價道:“我是很欣賞他的版畫和工筆重彩的。這些作品藝術語言獨特,有來自民間藝術的純樸、稚拙與诙諧幽默,表現的感情健康、明朗,藝術品味和格調高。傅真忻除了從民間藝術中發掘傳統題材賦予新的表現内容外,還在不斷開掘新題材,表現新的沸騰的生活。他的創作路子愈來愈寬,藝術語言也愈來愈豐富。”王魯湘、代大權等業界專家也對其藝術創作高度贊賞。
傅真忻表示:“我生而有幸,滋養于博大厚重的湖湘文化,結緣于隆回灘頭這片神奇的土地。這裡的秀美山水,成了我的生命之根;這裡的傳統版畫,成了我的藝術之魂;這裡勤勞質樸的人民,成了我創作生涯的源頭活水。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在這裡紮根,縱情丹青,嘔心瀝血,執着于民間繪畫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版畫和工筆重彩畫畫風,為發揚光大湖湘文化盡了自己的綿薄之力。晚年定居北京,頤養天年之餘,仍然創作不辍,也時常回鄉采風寫生,汲取藝術靈感。此次有幸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個人多年來的部分代表性作品,希望能為首都嘉節增添年味,為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略盡綿力,為新時代新風貌添色添彩!”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