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州兒童心理咨詢:缺乏自控力的熊孩子,你拿他怎麼辦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難以“搞定”的孩子:

沒有耐心,做事虎頭蛇尾;

愛使小性子,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情緒失控,大吵大鬧;

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定要要,不給就鬧;

不能安靜下來聽父母講道理,容易激惹……

面對這些缺乏自控力的熊孩子,很多年輕的父母感到難以招架。

家裡的玩具已經擺得滿滿的,但是已經5歲的薇薇還是不滿足,隻要去外面玩耍,看見新出的芭比玩玩、公仔都吵着要。

甭管媽媽怎麼跟她解釋分析,薇薇就是不依不饒,非要不可,要是父母不答應,肯定是在商場大哭大鬧,有兩次甚至在地上打滾,最後父母不得不買才讓她安靜下來。

薇薇的脾氣也是很臭,隻要不高興,不管家裡有沒有客人都直接把手裡的書、玩具扔掉,搞到爸媽好生尴尬。

在幼稚園裡,老師也多次反映微微非常活潑,根本就做不住,聰明但缺乏耐性,在舞蹈課上總是自顧自地玩耍,影響了其他同學的學習。

剛開始,媽媽覺得是老師管教太嚴,小孩子就應該活潑好動,但中班後薇薇的情況更加嚴重,根本不聽老師的,上課難以認真聽講,小動作特别多,老師很擔心薇薇能否适應國小的生活。

廣州心理咨詢解讀

其實,孩子的自控能力并非生來就有,它是孩子在後天的環境中,随着認知的發展和教育的影響而不斷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自控力是指善于控制自己情緒、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它是一種重要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質。

良好的自控力可以促進一個人的成功,自控力好的人,既善于激勵自己去完成目标,又善于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願望、動機、行為和情緒。而自控力不足,則比較任性,對自己持放縱态度,對自己的言行不加限制,不考慮事态發展和行為影響。

是以,父母在對孩子的成長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目标就是教會孩子學會控制自己,形成與年齡相當的自控力。

自控力與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要互相适應。研究表明,神經系統的發育直接影響着個體自我控制的形成和發展。

0-2歲這一階段的寶寶由于大腦皮質的抑制機能還很不成熟,興奮過程占優勢,因而往往表現出很強的沖動性,他們往往生氣時就發怒,不舒服時就大哭,高興了就笑,自控力比較差。

寶寶所表現的不願等待、不願忍耐、不遵守遊戲規則、脾氣差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是寶寶年齡的特性,是寶寶身心發展不成熟的表現。

随着兒童年齡的增長,大腦皮質細胞也不斷發展成熟,生理機能慢慢完善,孩子的自控力也就越來越好。但孩子的自控力也是在家長的教育和培養下逐漸建立的。

家長不要認為這是寶寶年齡特征就聽之任之,其實家長在這個時期就已經要開始注意培養寶寶的自控力了。

在嬰兒時期,家長可以多抱抱、親吻寶寶,幫助寶寶進行自我安撫。調查顯示,自我安撫能力對寶寶獨立能力的培養非常關鍵。

等寶寶大一點以後,2-4歲,可以獨立行走的時候,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積極引導,培養寶寶的自控力。

嬰幼兒的自控力訓練首先是從控制自己的身體開始的。

2歲的孩子額葉皮層快速增長,奠定了沖動控制的生理基礎。3-4歲孩子已經能根據成年人的要求進行初步的自我調節,但需要成人的協助。這階段父母及時的回應孩子的需要,給予笑容、擁抱、親吻等親近行為能夠緩解孩子的情緒。

同時,父母可以通過遊戲幫助孩子學會體驗自己的感覺和運動,在遊戲的過程中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從身體方面促進孩子自控力的形成。

5-6歲的兒童的主要發展任務是遊戲。

遊戲是兒童宣洩壓力、放松機體、為未來生活做準備的重要“功課”,遊戲也是兒童獲得成長經驗的重要手段,孩子在遊戲中學會遵守規則、調節情緒,堅持和放棄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等控制行為。

這個階段的孩子更适合用鼓勵的手段來鍛煉他們的自控力,為了鼓勵孩子提高自控力,父母可以制定一定的獎勵制度。父母平時要多觀察了解孩子的需要,如孩子最喜歡玩的玩具、最喜歡的東西,孩子越喜歡的事物越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孩子6歲以後将進入國小生活,孩子的自控能力将會進一步展現。孩子6歲以後,家長就可以多用講道理的方式來限制孩子的行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能夠将成人不斷重複說的道理與規則内化吸收,轉變為自己的内在标準和價值觀,進而來調節自己的行為,慢慢學會自覺自律。

這是一個從外到内的過程,首先需要父母有要求和指導,并持續不斷的鼓勵、督導,最好内化到孩子的心裡,變成孩子的思想。

父母在跟孩子講道理的時候,要注意道理要和孩子的思維發展水準聯系起來,不能簡單說“不能”“不要”;當孩子有情緒時,要先安撫情緒,再講道理。

而且,道理要簡單、有針對性,每次隻針對一個具體的行為反應,而不是一下子說很多道理,或把孩子之前的錯誤也翻出來,這樣孩子記不住也會從情感上很反感。

廣州心理咨詢提醒

孩子自制力的培養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形成的,一方面需要家長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采用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來教導和訓練孩子的自控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逐漸形成。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自身需要以身作則,因為家長的言行舉止在孩子的成長、學習過程中起着榜樣的作用,如果家長自身缺乏自控力,經常為小事而充滿各種負面情緒,或者孩子做錯事就大發脾氣、大聲呵斥,或者家庭氣氛緊張,家庭沖突複雜又頻繁,孩子即使聽了、懂了很多道理,也難以做到,難擁有良好的自控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