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不由娘,女大不中留。
其實在孩子們漸趨成年的時候,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就會面臨着一種必要的分離,可往往很多父母不會放手,不舍得放手,總是想要去摻和子女們的生活,這樣隻會自尋煩惱罷了,該放手時就要放手,隻有孩子們自主獨立,他們才會堅強成長。
高材畢業生家裡蹲,急壞母親求助無門
來自鄭州的李女士今年50來歲了,她非常焦急的尋求了調解員的幫助,李女士坦言,她的兒子26歲了,每天呆在家裡不是玩手機就是打遊戲,要麼看直播,壓根都不工作,就算給兒子介紹工作的話,兒子也會反怼那你去幹呗。
不僅如此,每當李女士問兒子吃不吃飯時,兒子也不帶搭理的,都是點外賣吃,母子兩人就像是個陌生人,整天都說不上幾句話,話說狠了,兒子還會把門一關一鎖就呆在裡面不出來。
看到兒子的這一系列操作,李女士很是無奈,她也找了親戚朋友來勸說兒子,可都沒用,現如今李女士也覺得很壓抑,心情很難受,她不知道該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李女士表示,兒子是二本大學畢業,學的會計專業,當初在學校還是錄取分最高的,想不明白這麼優秀的兒子為何畢業三年了不工作,老是蹲在家裡,這不是混日子嗎?

随後在李女士的帶領下,我們也就見到了她的兒子佳佳,面對詢問時,佳佳顯得很是不耐煩,他直言有什麼好溝通的,她不了解我啊,她不懂啊,轉過頭他又質問了母親,這兩年你給我做過幾頓飯啊。
佳佳說他每天都是自己點外賣,都不讓母親做飯的,至于為啥不讓母親做飯?佳佳卻說讓她做幹啥啊,吃了很煩,就是她做飯老是說一些她的思想,還不如不做,還不如不吃呢。
對于是不是畢業之後一直呆在家裡沒有工作這一點,佳佳也是理直氣壯的說了這麼一句話:我老闆光周六一天就給我轉八百一千的,我一天就賺别人一個星期的你懂嗎?還說我沒錢。
母親李女士聽罷很是不解,在她看來兒子每天的生活作息很不規律,白天幾乎都沒見他出去過,也從來都不會跟自己多說什麼,實在不了解兒子是怎麼賺錢的。
說到這兒,調解員也發現了一個細節,那就是佳佳的黑眼圈很嚴重,是不是在上夜班呢?對此佳佳解釋前一段時間4天大概隻睡了七八個小時,主要的工作就是陪玩打遊戲,或者上分,有時候白天工作,有時候晚上工作,不固定的。
至于一個月能有多少固定收入,佳佳也算了一筆賬,我有固定的客戶,微信上收入一個月有2000元,QQ上收入一個星期固定七八百左右,這合計就是五千多,還有一些不經常找我打遊戲的零零散散我都沒算,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兩個固定找我打遊戲的客戶。
此時李女士終于了解了一點兒子賺錢的途徑,但在她看來這都是很不正常的,因為她受的都是正規教育,以前也是當老師的,現在退休每個月都有終身俸和醫療保障,根本不用對晚年的生活發愁,是以看到兒子這樣的工作啥都沒有,這能不着急嗎?
當下李女士也勸說了兒子,你這統籌啥的都不交能行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啊,你不考慮那麼遠,到時候到事兒上了沒錢咋弄啊,這個人的生存必須得用錢來支撐,得有經濟基礎啊。
對此佳佳很是不屑,難道我受的不是正規教育嗎?難道我受的不是九年義務教育加市重點加二本嗎?這都是你的想法,要不就是當老師,要不就是當會計,要不就是找别人給我介紹個工作。
其實佳佳的話也有些讓人不解,既然都上了二本,也學了會計專業,為啥大學畢業後不從事跟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呢?
關于這一點,佳佳也是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會計專業說白了一個月隻有兩三千的收入,累死累活的考證考學曆,畢業後還是要這樣,是以當時想的就是走一條捷徑,主要就是會計太累了,還賺不到錢,當然了最主要的就是賺不到錢,剛畢業這兩年,反正也是走了不少彎路。
李女士接過了兒子的話頭,那現在就看效果吧,咱現在如果是掙到錢了,那還是支援你的,如果現在這條路走不通,那你現在就要趕緊轉型了。
話還沒說完,佳佳再次怒怼了母親,我不是正在走着嗎?你為什麼就說走不通了呢?萬一我能做直播呢?萬一我能把淘寶做大呢?李女士也是沒好氣的表示,反正這都不穩定。
單親的孩子苦啊
看到母親的态度,佳佳很是無奈,但他說這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從他的口中得知,父母在他6歲的時候就離婚了,之後就跟着母親一塊生活,可佳佳覺得家裡就他一個人,從小到大母親就隻會管他的學習,其他的什麼都不管,很多東西也隻有走過一遍後才知道這個東西不能做,隻能靠自己去摸索。
說到這兒,佳佳也是心酸的說了這麼一句話,單親家庭的孩子太苦了,大部分都是來自心理的,因為單親的孩子成長道路很曲折,我現在很健康,無論是三觀還是什麼的都很正常,就是三觀形成的過程太慢了,比如畢業的這兩年走了不少曲折路,其實這些路可以不用走,但是沒有人在旁邊跟我說這些,給我指引這些,其實這一路走來,我心裡也有很多苦楚無人訴說。
聽到兒子這麼說,母親李女士反駁了起來,你說咋樣才叫關心?你感冒發燒我是沒送你去看啊還是咋回事?話還沒說完,佳佳再次來了火氣,不用關心,因為你根本就不會,我已經看出來了,我都已經這麼大了,我都已經三觀形成了,你還關心個啥啊,那關心都是對小孩的時候關心。
我是一個感受者,你做了沒做,我都能感受的到,還有你和别人的差別這種我都不想去比,可是你自己就沒感受過是以你根本就不會這些東西。你給我的感受就是隻會關心我的學習,别的什麼都不會,别的家庭都像個人,我們的家庭就是缺少了人情味兒。
此時李女士有些無語凝噎,她也不想跟兒子繼續這個話題,不過李女士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想讓兒子把工作趨向給安定下來,最讓她擔心的也是這個事,你得考慮啊,人固有自知之明,你得奮鬥,在奮鬥的路上得有成效,如果說沒有成效,那就要識時務者為俊傑,得改變這個想法重新定位工作了。
佳佳再次怒怼了母親,你讓我咋安定啊,現在立馬出去找個三四千的工作,交五險一金,然後一輩子拿着三四千的工資郁悶到死是吧,你給每個外人都說我是網瘾少年,精神病,你說話的風格就這樣,沒辦法跟你溝通,連溝通的空間都沒有。
看着母子二人的争論,不難看出他們的沖突并非在一朝一夕形成的,此時心理咨詢師也詢問了佳佳,你最想得到母親什麼樣的認可呢?
佳佳表示沒有想要得到母親的認可,我在她心裡就是一無是處,我跟正常的孩子可能也不太一樣,他們可能希望得到認可,得到表揚和誇獎,進而讓自己感覺很良好,對待生活的态度或者心态什麼的都有個好的發展,畢竟生活需要誇獎,需要贊揚。
但我跟他們不一樣,因為我的生活環境就是這樣,我不需要這些,我自己可以給自己,我的成長方式就是我問母親要不到的,母親給不到的 ,這個環境給不到的,我就隻能自己想辦法讓自己成長起來。
事實上佳佳也說了,他對未來是有規劃的,這個工作一個月賺不到4000塊錢,他也不會選擇繼續的,畢竟幹這個就是為了賺錢的,賺不到肯定也會想别的辦法,而且有閑錢的話他也會交養老保險的,這個他都是知道的。
事情進展到現在也就清晰了,佳佳并不是一個懶惰不工作的人,心理咨詢師也勸說了李女士,兒子都26歲了,不要用你的老思想去幹涉他,他想要的就是一份有成就感還能賺到錢的工作,他願意在行業到行業之間不斷的去嘗試,這就是現在年輕人的生活,他26了,你的話他可以選擇不聽的,他現在選擇關上耳朵,下一步可能就選擇關上心門了。
一番勸導下,李女士也欣然接受,她隻希望兒子能夠好好照顧身體,不要天天熬夜,也可以找份正規的工作,把這份工作當作兼職,其實李女士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了,她對兒子從事的遊戲陪玩工作并不是很了解,也很努力的在去試着了解,隻是兒子大了,當父母的也難啊,不說呢,也不是,說多了,也不是,該放手就放手吧。
在我看來,母親李女士的做法很能了解,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個體面穩定的工作,這是無可厚非的,隻是當該說的也說了,該做的也做了,那麼就不要再去幹涉子女了,畢竟孩子大了,都有自己的思想,也有自己的選擇,幹涉的太多,反而會有不好的效果。
對于佳佳而言,他的選擇也沒有什麼錯,現在年輕人确實都不喜歡在别人的屋檐下工作,總是喜歡在網絡中尋找自我價值,幻想着一夜暴富,要說成也網絡,敗也網絡,自己選擇的路不後悔就好,但也要多聽聽母親的話,當沒有成效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後記:
透過現象看本質,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确實有很多曲折,作為父母一定要盡可能的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就算不能,也要照顧好孩子的心理,學習隻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隻有心理健康了,人生才會健康。
人的生活中确實需要得到誇獎和肯定,父母也千萬不要在外人面前經常說自己子女的各種不好,這會打擊子女的自信心,更會讓子女離自己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