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新網評:謝幕一刻,“我們”擁抱未來

(北京冬奧)中新網評:謝幕一刻,“我們”擁抱未來

中新網北京2月20日電 題:謝幕一刻,“我們”擁抱未來

記者 袁秀月

北京冬奧會20日落下帷幕。

19天的賽程,2892名運動員,300多枚獎牌……時隔14年,中國再次成功主辦了一場全球性的體育盛會。

北京由是成為世界上首個“雙奧之城”。14年前,她承載着一個國家迎接世界目光的殷殷熱情。14年後,她見證了小雪花彙聚成大雪花,“我和你”變成了“我們”。

中新網評:謝幕一刻,“我們”擁抱未來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圖為主火炬。 中新社記者 李駿 攝

謝幕一刻,我們感謝所有人的付出。

沒有運動員們一次次挑戰極限,人們看不到一場場精彩賽事。

49歲的德國老将和年輕人同場競技,半月闆切除近70%的徐夢桃奪金圓夢,羽生結弦執着于并不劃算的4A,谷愛淩臨時挑戰從未做過的1620,他們的每次滑行、跳躍、翻轉,讓無數人從北京冬奧會的賽場汲取向上拼搏的力量。

沒有志願者和幕後工作者的努力,人們看不到一屆“令人贊歎”的冬奧會。

從花式“出圈”的冬奧村,到走紅世界的冰墩墩,從驚豔運動員的場館賽道,到被國際奧委會盛贊的防疫措施,北京冬奧會的收視率創曆史新高,每一位參與者,都是這份紀錄的締造者。

中新網評:謝幕一刻,“我們”擁抱未來

2月13日,荷蘭隊選手、南韓隊選手、中國隊選手在頒發紀念品儀式上自拍合影。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謝幕一刻,我們更平和地面對每次不完美。

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很多人曾被這樣的畫面打動:換牙的小男孩吹響《我和我的祖國》,來自大山的孩子們合唱《奧林匹克頌歌》,号聲、歌聲稚嫩,但卻直抵人心。

在北京冬奧會賽場上,很多人曾為這樣的畫面落淚:武大靖與獎牌擦肩而過,賈宗洋憾别賽場,肖恩·懷特傳奇落幕……在奪金時刻外,人們同樣銘記落寞瞬間。

接受不完美,更平和地面對遺憾,這展現了中國人日益增強的體育文化自信,也傳遞着很多人經由兩次奧運領悟的真意——奧運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功,而是奮鬥。

中新網評:謝幕一刻,“我們”擁抱未來

2月13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半決賽在首都體育館舉行。圖為中國選手武大靖在比賽後。 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 攝

謝幕一刻,我們再次探問“奧運将留下什麼”。

2008年,蘇翊鳴開始學習單闆滑雪。14年的時間,孩童成長為冬奧冠軍。如今,他與谷愛淩這樣的“00後”運動員,正在更多中國少年的心中埋下冰雪的種子。

冰雪運動帶來的激情、歡樂和友誼,感染着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最近,中國的社交網絡上,“自制冰壺”、“田野花滑”……“冬奧民間分會場”遍地開花,冰雪運動深入尋常百姓家。

“帶動3億人上冰雪”,北京冬奧會的承諾從數字變得具象,同時也為全球冰雪運動和冰雪産業的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中國方案。

中新網評:謝幕一刻,“我們”擁抱未來

小朋友在滑雪場樂享冰雪運動。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謝幕一刻,我們擁抱未來。

14年,從夏奧到冬奧,中國已進入新時代,世界與以往也大不相同。如果說北京奧運會讓中國擁抱世界,那麼北京冬奧會則發出一份邀約,與世界一起擁抱未來。

這是續寫,也是新時代的中國人對世界的了解——“我和你”,終将變成“我們”。

過去的19天,“我們”表現在賽場上遠動員的每一次擁抱,你為我的成功慶祝,我為你的失誤遺憾。如同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所言“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使命”——讓人們在和平競争當中團結一心。

盛會落幕,也許你我不得不揮别,但“我們”必将更緊密。“我們”要繼續破冰,消融隔閡;“我們”要互相喝彩,更加團結;“我們”要執炬前行,一起向未來。(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