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6歲、百萬粉絲!汪品先院士不願“蹭熱點”:影響力是很好的東西,關鍵在于你拿它去兌換什麼

東加火山爆發後,中國科學院院士汪品先去年釋出的科普視訊《海島火山爆發竟然那麼危險?》《海底火山爆發對我們有影響嗎?》又迎來一波觀看轉發潮。

86歲、百萬粉絲!汪品先院士不願“蹭熱點”:影響力是很好的東西,關鍵在于你拿它去兌換什麼

但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不會就這個話題繼續釋出相關作品:“能講的已經在過去的視訊裡講了,我不會追熱點,隻會按照自己的節奏做事情。”

“我已經86歲了,别的都不在乎,隻在乎時間,我要把我想做的事情做完。”

在碧波蕩漾的西沙海域,汪品先院士憑借82歲搭乘“深海勇士号”開展科考的壯舉,成為全世界最高齡的深潛者。

在年輕人聚集的網際網路平台,他又是吸粉無數的“科普大V”,哔哩哔哩(B站)140萬粉,抖音56萬粉,累計獲贊超過500萬。

“哔哩哔哩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汪品先。今後我就會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有關海洋的科學普及的知識。”

2021年6月9日,著名海洋地質學家、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汪品先正式入駐B站。

當日,他釋出了首條視訊——《我60歲以後才出成果,我們要把中國大洋鑽探做到國際前列!》。

近日,B站公布了2021年百大UP主名單。汪品先的名字赫然在列。

“我不覺得‘網紅’是個負面的詞。影響力是很好的東西,關鍵在于你拿它去兌換什麼。”汪品先說。

今年86歲的汪院士研究海洋地質40多年,2011年起,任國家“南海深部計劃”指導專家組的組長,82歲時在9天内3次下潛深海。汪品先院士曾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他在視訊中說,“我拿得出來的成果都是60歲以後,如果按照這個規矩60歲退休,那我什麼也沒做。我現在真的想真的能甩開膀子幹的就是這些年了,這十來年了。”

“我是排好表的,在85歲以前我做哪些,後面如果我還活着,我要做哪些。是以我現在最缺時間。”

其實,汪品先很早就做一些類似科普的工作。有一次央視來采訪他,給他拍了一些視訊,後來央視記者跟他說,這些材料很适合做一些短視訊放在抖音上,然後還給汪品先設計了一個頭像,很像肯德基那個老頭兒。“我說你起碼把顔色給換換。就這樣開了抖音賬号,很快就有很多粉絲。後來,B站和其他一些平台也開始搞了。”談及網紅之路的起點,汪品先如此說。

86歲、百萬粉絲!汪品先院士不願“蹭熱點”:影響力是很好的東西,關鍵在于你拿它去兌換什麼

“不瞞你說,我自己不太會弄這些東西,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有個科普組,很多視訊都是他們幫我制作的。”汪品先直言,他沒想到網絡反響如此熱烈,“就是那個叫什麼彈幕的,像下雷雨一樣,嘩啦嘩啦地都出來,仿佛我隐隐約約能聽到那些孩子們的聲音。”

網絡反響,讓汪品先十分高興,仿佛一下子結交了許多年輕朋友。一輩子都在學校講課的他,深深明白一個道理:如果講課的人自己沒有激動,是不可能讓聽的人激動的。

“教育和産業不同,沒有GDP之類的(量化)标準”“中國已建成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教育系統,接下來的任務是從量變到質變,我們在科技上必須完成從‘原料輸出型’向‘深加工型’的轉變““‘教育救國’在當下的新解就是增強軟實力,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在如今的大好形勢下,營造教育界創新思維的大環境”……

86歲、百萬粉絲!汪品先院士不願“蹭熱點”:影響力是很好的東西,關鍵在于你拿它去兌換什麼

去年,同濟大學一二九禮堂内,不時響起陣陣掌聲。和百餘名學生面對面的,正是85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汪品先。幾天前,他剛被授予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稱号。

汪品先說,“記得原來的文化部長、作家王蒙說過,你要講你自己的話。這點我們做得很不夠,套話太多,科學界也是很多套話。而且我覺得最近幾年這個現象越來越壞,這是非常糟糕的毛病。大家都跟着别人走,跟着别人說,要有責任也是别人的。這種文化是很不利于創新的。你不可能要求一個腦子,既能夠在科學上創新,又隻會聽話,那是沖突的。科學和文化結合起來,就是在營造活躍的氣氛。”

在汪品先看來,科普是很有價值的。在今天的中國,科普正在變成新的消費需求,新興的科普産業提出了更高的品質要求,科學家們更不能闆起臉來,要和大家一起推進這項科普的事業。

編輯:張鵬

綜合:中國科學報、文彙報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