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立訊精密百億接盤奇瑞,劍指為蘋果“造車”?

立訊精密百億接盤奇瑞,劍指為蘋果“造車”?

這年頭,大客戶一門心思地要去造車,代工廠如果不搭上這趟“末班車”,似乎都算不上合格的“果鍊”企業。

繼富士康之後,代工巨頭立訊精密也瞄準了“造車”這塊肥肉。近日,立訊精密釋出公告稱,公司與奇瑞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架構協定》,拟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制造。此外,公司控股股東立訊有限公司拟以100.54億元購買奇瑞相關股權。根據立訊精密方面的說法,未來12-18個月,ODM會陸續投産。

重走富士康之路

代工企業立訊精密,幾乎和富士康走出了一條亦步亦趨的路子,就連造車,都是原來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

2021年10月,創始人郭台銘生日當天,富士康三箭齊發,首度釋出了三款自主開發的電動車款,從SUV、轎車再到電動巴士,野心可謂不小。

立訊精密百億接盤奇瑞,劍指為蘋果“造車”?

對于擅長制造的富士康來說,造車,那簡直不是個事兒。“蘋果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的iPhone,我們既然能造iPhone,為什麼就不能造電動車呢?”郭台銘如是說。

同樣說過類似話的則是吉利創始人李書福,當年其揚言,“汽車隻不過是沙發加四個輪子”。

當智能汽車越來越像一個大号智能手機的時候,為智能手機代工的富士康、立訊精密的造車之路似乎也是水到渠成的。

立訊精密百億接盤奇瑞,劍指為蘋果“造車”?

智能汽車的賽道很熱鬧,造車新勢力、網際網路企業以及手機廠商已紛紛入局,它們看中了汽車新能源化趨勢以及整車的高單價。在車廠供應商重構之際,更多機會也讓立訊精密看到了造車的前景。

按照立訊精密創始人王來春的說法,智能電動汽車帶來的機會不隻是整車,還包括生命力更強的Tier1。Tier1的市場規模幾乎達到車企總産值的 70%,如大家所熟知的全球四大Tier1廠商中就有博世、日本電裝等,收入規模均在300億美元以上。

她強調,前全球TOP100的Tier1廠商中,中國企業僅有8家。基于此,立訊精密想用3-5年的時間,成為全球汽車零部件Tier 1的上司廠商,同樣是志存高遠。

立訊精密的困境

入局造車領域,讓外界看到了一個不安分的立訊精密。

這幾年,立訊精密一直是低調的存在,安心于做一名合格的“果鍊”,以至于低調到什麼程度?它幾乎不怎麼和媒體打交道,有一年,小艾試圖通過東莞有關部門聯系立訊精密,該部門的第一反應竟然是:它是東莞企業嗎?是不是在深圳?

低調的立訊精密卻也有着高調的“另一面”。立訊精密下場造車,顯然不甘心于隻是代工的身份。2021年上半年,立訊精密消費性電子毛利率僅為15.78%,為蘋果提供鏡頭的舜宇光學,同為“果鍊”企業,整體毛利率卻高達24.9%。這表明,簡單的代工沒有未來。

立訊精密百億接盤奇瑞,劍指為蘋果“造車”?

不過,對于宣布造車的新企業,回報最快的可能不是行動,而是股價。對于那些體量足夠大、而增長乏力者來說,拯救股價的最大“殺手锏”,莫過于平地一聲雷:“我要去造車了”!

立訊精密百億接盤奇瑞,劍指為蘋果“造車”?

前有富士康,後有小米、恒大,就連華為,也在面臨生死一線時,想到過造車。

但凡能和造車挂上鈎的,就如同吃了靈丹妙藥一樣,立馬在股市來個“起死回生”。

宣布和奇瑞合作的話音剛落,立訊精密就在次日盤中一度漲超5%,收盤價漲2.07%;2月15日收盤,立訊精密股價再度上漲8.28%。自消息公布以來,立訊精密股價2個工作日已經上漲10.35%,總市值約3200億元。截至2月17日,立訊精密站上3000億元關口。

代工,真是一門好生意?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雖然抱住了蘋果“大腿”,最後很可能仍被無情抛棄,這幾乎是所有“果鍊”最憂心忡忡的事兒。

就在2021年3月,蘋果公司單方面與歐菲光終止了合作。在此之前,可以說,歐菲光是蘋果一手扶持起來的“果鍊”企業。在被一腳踢開後,2021年全年虧損達到19-27億元,市值累計蒸發300多億元。

立訊精密百億接盤奇瑞,劍指為蘋果“造車”?

經過多年的綁定,立訊精密與蘋果之間的關系越發緊密,甚至一度可以從富士康手中搶奪到訂單。但即便深度綁定,也未必能換回一顆忠心。一家獨大的局面,讓立訊精密仍然感受到威脅,轉戰造車領域,或許會闖出一番新天地。

有了想法,能力是否跟得上也是一個問題。消費電子在供應鍊管理、标準化程度等方面,和汽車都不在一個量級,而且生産周期也有很大的差異。比如,消費電子可能3個月就完成一次疊代,但汽車往往要反複調試一兩年。這對現金流管控逼近極限的代工廠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立訊精密百億接盤奇瑞,劍指為蘋果“造車”?

當然,就算能力有了,市場買不買賬呢?現在,加入新能源汽車的各路諸侯讓人眼花缭亂,網際網路企業、房地産企業、手機企業等等,行業已然擁擠不堪。

最典型的如華為,宣稱不造車,隻為幫車企造好車,但也被主機廠提防甚嚴,以至于“靈魂論”的争議都出來了。現在,華為雖然為賽力斯、極狐等品牌提供定制的智能座艙,但遠遠談不上真正的批量“上車”。

立訊精密選擇的合作夥伴奇瑞這幾年也是流年不利,甚至一度要靠“賣身”才能支撐。因而,很難說,立訊精密選擇的這條路,能在行業内得到多大程度的認可。

這就是立訊精密的“兩難”之處:不造車沒有增長空間,造車又阻礙重重。唯有縱身一搏,才能不留遺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