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木心:人生隻有一件事,活好自己

木心:人生隻有一件事,活好自己

作者 | 樊登讀書 · 芝芝

主播 | 樊登讀書 · 楊槍槍

"

親愛的書友們,晚上好~

歡迎來到樊登讀書人物欄目——《群星》。

品讀群星閃耀 · 體驗非凡人生。

每天一期,歡迎您的持續關注~

今天出場的主人公,既是文學家,又是畫家。

他的散文與小說,與福克納、海明威作品編在同一大學教材中。

不僅如此,他的繪畫作品還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是國内第一個獲此殊榮的畫家。

下面我們一起走進這位著名的雙栖大家 –木心的精彩人生~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很多人都聽過這首小詩,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它背後的故事。

木心的詩《從前慢》,發表時正值經濟浪潮席卷而來,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就在匆匆忙忙人流中,走着一個慢悠悠的身影,優雅地與世無争,這人便是木心。

時間未曾淘汰他的慢,更未曾遺忘他。

有人說木心,人到暮年才開始專心寫作,實在可惜。

木心卻不這麼認為:“我是到了美國才發育起來的,我前面寫的全是夾生飯,幸虧沒發表。”

《人民日報》曾登過這樣一段話:

“山高水長,怕什麼來不及,慌什麼到不了,天順其然,地順其性,人順其變,一切都是剛剛好。”

有句話說得好:

“不疾不徐做自己想做的事,緩緩地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或許這才是人生的真谛。”

木心:人生隻有一件事,活好自己
木心:人生隻有一件事,活好自己

“假如生命是 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狽。”

木心曾說過這樣的話,我們也是以了解了少年木心的出走。

1927年,烏鎮孫家有了一個新生兒,取名孫璞。

孫家是書香門第,也是工商世家。

孫璞從小就學習詩詞歌賦,漸漸喜愛上讀書和繪畫。

1937年,烏鎮的學校被日本憲兵管控,孫璞,這個日後為自己取名木心的孩子,此時隻能在家讀書。

同一條街上,還住着孫家的一個遠親,木心喊他“德鴻伯伯”,他家有許多的歐美文學經典,這在當時是罕見的。

木心常常去他那借書來讀。這個“德鴻伯伯”就是大文豪茅盾。

木心如饑似渴地讀書,炮火紛飛中,他猶如禅定般地捧着書本。

他曾說:“我的自救,全靠讀書,十三四歲時我已将《文學大綱》通讀了幾遍。”

家裡長輩想讓他從商或者從政,親友們輪番勸說,可他毫無這方面的意願。

他心裡另有人生計劃,他想成為一名畫家。

何去何從?這是木心遇到的第一個人生難題。

木心:人生隻有一件事,活好自己

夏目漱石曾說:“憑借感情會流于世俗,堅持己見則多方掣肘。總之,人世難居。”

十七歲那年,木心離家出走。

他出走一是為了躲避家裡“逼婚”,二是他想要學畫。

他說:

“老家靜如深山古刹,書本告訴我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豐富的人生經曆是我所最向往的,我知道再不闖出家門,此生必然休矣。”

這是他為自己做出的第一次重大人生選擇。

此後,他每一次人生的重大選擇,都跳出常軌,不走尋常路,但一定是他内心真正想走的路。

他也通過這一次次的選擇,成功地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抗戰勝利後,他先是跟随劉海粟學油畫,又輾轉追随林風眠學習中西繪畫。

他感覺自己的美學理念更接近林風眠先生,木心随時都在判斷中作出選擇。

後來,木心參與了反饑餓反内戰學生運動,上街發傳單,并制作宣傳畫,遭到國民黨通緝,隻得避禍台灣。

直到新中國成立前,他才傳回大陸。

被杭州第一高中聘為教師,可是不久,他就從該校辭職,他再一次做出了人生的重大選擇。

木心之是以成為木心,之是以有後來的成就,都因為他不願意接受被人安排,不願意過上按部就班的生活。

他用自己的方式闖出一條特立獨行的路。

木心:人生隻有一件事,活好自己
木心:人生隻有一件事,活好自己

“歲月不饒人,我也未曾饒過歲月。”木心是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

有人曾經不了解,問木心為什麼要放棄安穩的生活,木心答道:

“溫暖、安定、豐富,于我的藝術有害……”

沉浸于藝術的木心,一定要“換作凄清、孤獨、單調的生活”。

辭職後的木心,獨自上了莫幹山。

在山上,他過上了隻有讀書、寫作和畫畫的日子。

他的書桌前貼着福樓拜的話:

“藝術廣大之極,足以占據一個人。”

山上的日子是孤寂、清寒的,木心卻甘之如饴。

直到孫家的經濟無力支撐他的生活,木心隻好下山。

他一邊畫畫,一邊寫作,日子本該是安穩的。但造化弄人,木心先後三次被冤屈入獄。

在獄中,木心也從未曾斷過他的藝術創作。

他将人家要他寫檢查的紙,偷偷省了下來,進行寫作,每張紙都密密麻麻,寫滿兩面,共計有65萬字之多。

在獄中,他曾被折斷了三根手指,但他依然不失樂觀地寫道:“白天我是一個奴隸,晚上我是一個王子。”

木心:人生隻有一件事,活好自己

有一句話說得好,在心裡種花,人生才不會荒蕪。

木心的那些花兒,不在别處,都在他一點一滴的耕耘中。

出獄後的木心曾說,我要走的路,被截斷了。

該怎麼辦呢,想了好久,還是決定退出文藝界,去搞工藝美術。

他在上海美術模型廠,做了一名設計師。

畫家夏葆元認為,以木心的才華,當時本可以入職一家更好些的機關。

“但是習慣隐忍的他,認為這個不惹人注意的所在更為安全。”

從藝術家轉而成為工藝美術師,這是木心為自己做的第三次人生重大選擇。

木心雖然受了很多的委屈,可他卻沒有呈現出落拓的樣子,總是充滿精氣神,看不出沮喪和惶恐。

他總是面帶微笑,這為他蒙上一重神秘的色彩。

有人曾猜測,木心出獄該是爬着出來的吧。

可他出來時腰堅挺着,就連褲縫都是筆直的。

在那種年代,活着出來就是勝利。

木心曾說,一死了之是容易的,而活下去苦,是以我選難的,我以“不死”殉道。

“你要我毀滅,我不!”因為“我不能辜負藝術對我的教養”。

木心:人生隻有一件事,活好自己
木心:人生隻有一件事,活好自己

“我的信念隻一重,郵程再長,也會到達。”

木心是堅強的,他不論在什麼境遇之下,都改變不了對藝術的忠心。

木心後來平反時,所積累的文稿已被盡數燒光;

但木心卻在烈火中重生,他負責籌建的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非常成功。

他也因而出名,做了《美化生活》的主編。

榮譽接踵而來:

上海工藝美術家協會秘書長;

上海市工藝美術中心總設計師;

上海交通大學美學理論教授……

名利雙收的木心卻選擇激流勇退,他做的第四次重大人生選擇,是以繪畫留學生的身份赴美留學。

這一年他五十六歲。

在這世界上,自認為精明的人很多,把名利頂在頭上,内心卻荒蕪着。

“我要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他選擇放下名利,重新出發。

56歲的木心離開中國,去紐約,開始了他新一輪的藝術創作生涯。

一位華人收藏家要為木心提供豪華住所,條件是每月以畫相抵,替其捉刀。

木心卻轉身住進了非裔與拉美人的雜居之地,稱為瓊美卡。

雖然那裡又髒又亂,但他卻覺得比那所豪宅幹淨。

後來,他還特地寫了篇《瓊美卡随想錄》。

正如木心自己所說:

“始終不肯背叛自己的人,即使吃了很多苦頭,最終卻可以笑着。”

陳丹青曾問木心:“怎麼成為藝術家?”

木心答道:“連生活都要成為藝術。”

再打眼看看木心,即使在生活拮據時,也依然保持着從容優雅。

木心曾說,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但他卻有兩個“妻子”,一個是他的畫作,一個是他的文章,兩個都超然絕塵,除此之外,他再無婚配。

大器晚成的木心,在林肯中心舉辦了個人水墨畫展;在哈佛大學舉行彩墨畫展;

2002年木心先生還在全美舉辦巡回畫展,他的畫作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成為第一位作品被該館收藏的中國畫家。

在文學創作上,木心更是每天仍堅持寫作,寫下諸多名篇,如《林肯中心的鼓聲》、《溫莎墓園日記》等。

他的文章,成為美國大學文學史課程範本讀物,與福克納、海明威等人的作品放在一起。

晚年的木心,落葉歸根,回到故鄉烏鎮。

2011年冬至,84歲的木心在烏鎮逝世。

木心:人生隻有一件事,活好自己
木心:人生隻有一件事,活好自己

清醒通透如木心,在他最後的時光裡,謝絕了所有的采訪和活動。

他要低調,要安靜。

習慣了在喧喧騰騰中生活的我們,可能會覺得木心的一生是凄苦的。

但其實,真正的熱鬧隻存于人的内心,隻有心中的詩和畫,才會豐盈我們的人生。

正如木心所說:

“在悲喜交集處返璞歸真,在冷冷清清中風風火火。”

木心先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心中所願去度過一生。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 | 芝芝,想用文字與你交談,人生至此見風景。

欄目主理人 | 澄子

排版 | 鄭向北

圖檔 | 本文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音樂 | 趙成宇 -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