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到龍,其實大家都會充滿了各種疑惑,到底我們中國有沒有龍的存在呢?

而在封建王朝中,皇帝們都會自稱自己是真龍天子,然後穿龍袍,甚至黃色的衣服也必須隻有皇帝才有資格穿戴,因為這是屬于皇帝的威嚴,也代表着古代帝王對龍的那種崇敬之情。
其實曆史上也是有無數的學者也一直都在探讨到底龍是不是真實存在的?隻是一直以來都沒有什麼好的消息,不過在進入新中國之後,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斷地進行,确實也是不斷地被挖掘出一些和龍相關的消息。
比如1987年考古隊在濮陽縣的西水坡仰韶文化址中驚人地發現了”中華第一龍”,而且經過考古專家的研究發現,這條”中華第一龍”堪稱是當時發現的最早的龍圖案,距今約6600多年。
可是才過了沒幾年,我們考古隊在湖北黃梅縣白湖鄉焦墩遺址中又發現了龍的痕迹,那就是卵石擺塑龍,這條卵石擺塑龍同樣是極為的令人震撼,全長7米,軀幹長4.46米,高2.26米,專家介紹說卵石擺塑龍距今約為5000至6000年,最後被命名為了“長江流域第一龍”。
說了這麼多,我們開始回到今天的主題吧,其實就是一件和龍相關的國寶級文物,而且這件文物被修複之後,确實是驚訝國内,因為專家們發現這件文物居然連現代的技術都無法去成功複制出來,這說出來确實是讓大家感到了不可思議,難道這不是在開玩笑?而事實就是如此。
它就是國家一級文物曾侯乙建鼓底座,而在具體介紹曾侯乙建鼓底座之前,還是得先來聊下曾侯乙建鼓底座的挖掘過程吧。
想必喜愛考古的人士對于曾侯乙墓,肯定是有所耳聞的,這可是一座轟動世界的戰國古墓,因為在這座曾侯乙墓中曾被發掘出了大量的青銅器,而且好幾件青銅器都堪稱是國寶中的國寶,特别是曾侯乙編鐘,那更是享譽世界了。
事件發生在1978年2月底,當時武漢空軍某部隊來到擂鼓墩東團坡一帶進行廠房的擴建,期間動用了炸藥,可是沒想到的是這一炸,卻意外地炸出了一座來自戰國時期的超級水墓。
随後自然是引來了考古隊的前來了,在之後的考古探索中,專家确實發現了下面暗藏了一座超級大的墓葬,不過在挖掘過程中确實也是遇到了許多的難題,但是很快就被專家們給解決了。
至于後來出土的文物,确實是夠讓人振奮的,像曾侯乙編鐘、十六節龍鳳玉佩、鹿角立鶴、聯禁銅壺、青銅冰鑒、曾侯乙建鼓底座等。
而當時在發現曾侯乙建鼓底座的時候,确實是被驚訝到了,因為專家發現曾侯乙建鼓底座居然雕刻了108條龍,這樣的造型堪稱是前所未見,每條龍互相纏繞,給人一種變化莫測且紛繁缭亂的既視感,而且從不同的角度去清點,你會發現數量居然都不盡相同。
至于為何我們的技術至今都無法複制曾侯乙建鼓底座呢?
因為青銅鑄造工藝的制造技術在春秋戰國時代才堪稱是巅峰時期,主要鑄造方法就是失蠟鑄造法,其實我們現在也在使用,但是後來複制的結果是根本達不到真品的十分之一,特别是上面的108條龍到底是如何鑄造上去的,迄今為止都還是個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