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覺性:清明的思想、信念與感受(悟道的意義)

覺性:清明的思想、信念與感受(悟道的意義)

如果你覺得困惑,為什麼要急于立即知道答案呢?困惑本身也是一種很寶貴的财富,體察它,觀察它,直到提出一個正确的問題,提出一個關于「因」的問題,而不是關于「果」的問題。

一朵花無法為自己作詩,你卻可以。

概念并非是靜止不動的,情緒與想象左右了它們的方向,而或加強或否定它們。你要以一種遊戲的态度有意的「玩」自己的意識心,就像是孩子玩遊戲一樣,在其中有一陣子你會忽略所謂的現實,而假裝你真心想要才是真的。

如果你很窮,你便故意地假裝在财務上你擁有所有你需要的一切,想象一下你要怎麼樣用你的錢。

如果你有病在身,好玩的想象你無病一身輕,看見你在做的事,如果你不善與人溝通,想象你自己能輕輕松松那樣做。

如果你覺得日子灰暗又毫無意義,那麼就想象自己過的既輕松又愉快。

這樣聽起來可能非常不切實際,但是在你們的日常生活中,你經常把你的想象力和情緒為較遠不值得的信念服務,而其後果十分顯而易見:實際的很不幸。就如果那些不令人滿意的信念要花上一段時間才會具體的顯現在你的生活中,是以你可能要等一會兒才能看得見實際的效果。但是新的概念必然會與舊的一樣生長起來,進而改變你的經驗。

同時,這想象的過程也會使你與其他附帶的概念面對面,并且還能以同等的氣力抱着它們。在這樣的一個情形下面,你又是在将你的軍。

你可能相信你有權擁有健康,卻又以同樣的強度相信人類情況是天生被污染了。是以你便會在同時想要健康又不想要健康,或既想要成功又不想要成功,完全看你個人的信念系統如何:信念會常常的落入一個互相關聯的概念系統裡。

你的信念造成情緒。現在卻多少流行将情緒放在有意識的思想之上,意思是認為情感比意識的推理要更基本,也更自然。

這兩點其實是孟焦不離。但是你有意識的思想大緻上決定了你的情緒感受,而非其反面。

你的信念生出了它所暗示的貼切情緒感受。長期的情緒沮喪并不會無緣無故的向你突襲。你的情緒并不會背叛你,相反的,你已經有一段時間有意識地懷抱着負面情緒,而且是它們又使你生出強烈的沮喪與消沉的感覺。

如果情緒感受比意識的思想更可信賴的話,那你又何需具有「覺性」,你壓根就不需要清明的思想。

此外,你也不為你的情緒感受所擺布,因為它們本來就應當跟随你的推理過程、你的思路。你的心智本來的目的就是為清楚地感覺物質環境,然後它對環境所下的判斷再發動你身體的機構,帶來适當的反應。

如果你對生存本能的抱着恐懼的信念,那麼你就會有那些引起緊張壓力的情緒反應。在這種情形下,你就需要檢查一下自己的價值判斷了。

你的想象當然會煽動你的情緒,但它也忠實地追随着你的信念。你怎麼想,你就會怎麼感受,而非其反面。

就催眠而言,你們經常不斷地以你自己有意識的思想與暗示來自我催眠,催眠這個詞語不過指一種相當正常的狀态,在其中你集中你的注意力,縮小你的焦點到思想或信念的某一個特别的範圍。

你花了很大的一個力氣集中在一個念頭上,通常到了心無旁骛的地步。

那是一種相當有意識的作為,而它本身也表現出信念的重要性,因為在催眠術下,你「強喂」給自己一個信念,或催眠師給你的信念,但你把你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上面。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的情緒和行為都跟着你的信念走,如果你相信你有病,那麼事實上你就真的有病。如果你相信你是健康的,那麼你就是健康的。

信念本身會生出負面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的确會帶來一種身體或心理上的疾病。然後想象力跟進,對某一個特别的情況繪制出可怕的心理圖像。不必過久,身體的資料就證明了負面的信念,我稱這信念為負面的,在于它比一個身體健康的觀念要有害多了。

一個信念可能附帶着許多其他信念,而每一個都衍生出它自己的情緒與想象的實相。舉例來說,對生病本身的信念就依賴着「人是沒有價值的」「罪惡感」和「不完美」的信念上。

心智不隻懷抱着積極活躍的信念,它還包含着許多其他不消極不活動狀态的信念。它們潛伏在那兒,随時準備被你注意與召見,其中任何一個都可能經過你有意的洞見而被帶到眼前來。

舉例來說,假設你一向關注于貧困、生病或匮乏上,你的意識心還同時藏有健康、活力與富足這些觀念。如果你把你的思路由負面的概念轉到正面的概念上,那麼你的這種專注就将開始改變現狀。在你意識心的上司之下,深藏在你内的的廣大能量庫的潛能都會被喚起而采取行動。因為你們作為生物具備有推理的能力,因為你們有這樣變化多端的經驗可供你們運用。人類發展出推理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本來就是越用越會演進成長的。

是以,你越去運用你的意識,它就越擴充,你越運用這些能力,你就越有意識。

而在如此做的時候,你的意識回頭轉向它自己了。它真的變得比原來要大了。

生存在這樣一個多采多姿、豐富的環境的可能性之中。人類的心靈需要也并且發展出一個「意識心」,以便随時随地作出簡潔明确的判斷與評估。那麼當意識心成長的時,想象力的範圍也随之擴大。

在許多方面,意識心可說是想象力的一個工具,意識心所具有的知識越多,想象力所及的範圍就越遠。而作為報答,想象力也豐富了有意識的推理能力以及情感經驗。

你們都還沒學會正确的或充分地運用你們意識心,以緻于想象力、情感和推理力仿佛是分開的機能,甚至還會彼此為敵。

成熟的意識心,由外在世界也由内在世界接受資料。隻有當你相信意識必須隻對外在的情況調整的時候,你才強迫它自行與内在知識、直覺的「聲音」及它所源自的深處切斷。

覺性:清明的思想、信念與感受(悟道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