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大衆要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這并不是在開玩笑。日前,據《經理人雜志》(Manager Magazin)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德國車企大衆汽車正在洽商收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旗下自動駕駛部門。據了解,這筆收購涉及數十億歐元。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對于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門的傳聞,大衆汽車雖然很快就作出了回應,但并沒有直接拒絕,隻是回了一句“不予置評”。大衆此番暧昧的态度也讓外界不斷猜測雙方的談判正處于膠着當中,這次傳出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門的傳言甚至有可能是某一方故意洩露,給對方施壓。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事實上,這并非大衆首次傳出要與華為展開合作的傳聞了,早在去年10月底,就有消息稱華為計劃與全球汽車巨頭大衆集團組建合資公司研發自動駕駛技術。

雖然當時華為第一時間進行辟謠,但大衆汽車則一直隐于幕後沒有回應,直到今年年初的時候才正式就此事進行了回應,“大衆與華為确實進行着商讨,但現階段沒有可以确認的消息,包括雙方成立合資公司”,而從此次傳出大衆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門的傳聞來看,相比于成立合資公司,大衆其次明顯更傾向于直接收購。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大衆這次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門之是以引起如此高的熱議,主要與大衆汽車目前的境況有極大的關系,而且還是涉及華為這些年花費巨資投入的自動駕駛。雖然目前這單收購案仍沒有過多的進展,但從其他透露出的消息來看,大衆汽車明顯更需要華為自動駕駛部門。至于為何不是華為更需要大衆?對于這個問題,一切都需要從大衆汽車的電氣化轉型講起。

大衆電動車程序不順

在傳統車企當中,大衆汽車很早就開啟了電氣化轉型,與其他車企一樣,大衆的電氣化轉型也是從油改電開始的,隻不過早早就引入中國的純電車型e-UP以及高爾夫純電版基本沒有創造太大的成績就被停産。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在e-UP以及高爾夫純電版相繼失敗後,大衆汽車也甚至單純的油改電是沒有未來的,于是花了近70億歐元鼓搗出了純電平台MEB。在MEB平台出來後,擁有多年子產品化平台營運的大衆汽車才算真正踏上了電氣化轉型之路。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根據大衆汽車集團此前的規劃,其将拟定實作100萬輛産能的時間從2025年提前至2023年,同時還計劃2020年到2024年之間投入330億歐元布局電動化,而在産品上,大衆汽車集團計劃到2028年在全球推出約70款電動車型,全球總銷量達2200萬輛,其中一半以上來自中國市場。

隻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大衆汽車的電氣化程序并不順利。雖然在歐洲市場,大衆汽車此前曾獲得不錯的成績,不過随着特斯拉正式進軍歐洲市場,大衆純電車在歐洲市場的份額也在被特斯拉逐漸蠶食。拿大衆ID.3為例,它自2020年5月在歐洲開啟預訂就受到是市場的追捧,在2020年10月,正式傳遞未滿2個月的ID.3以10475輛的銷量登上歐洲電動車銷量榜首。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而來到2021年,形勢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此前,分析機構JATO Dynamics公布了2021年歐洲市場新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的銷售統計資料,其中特斯拉Model 3成為歐洲最熱銷的純電車型,銷量達到167969台,成為唯一進入前名5名的電動汽車品牌,并在總排名中排名第21位,銷量相比2020年增長了70.9%。相比之下,大衆的ID.3 售出了 49502 輛,而新推出的ID.4 則累計銷售 41711 輛,兩者的總銷量不及Model 3的六成,而這還不包括從2020年8月出口的Model Y。随着特斯拉柏林工廠投産,解決産能問題的特斯拉将會繼續擴大與大衆汽車的差距。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歐洲大學營失守,大衆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電氣化戰略也遭遇了不少挫折。上險量資料顯示,大衆ID.4系列電動車在2021年上半年累計傳遞量為5350輛。大衆電動車在華銷量不振,不僅引發了路透社等外媒的關注,也引發了迪斯的不滿。按照之前迪斯的預期,他其實對于ID.系列電動車在中國的銷量目标并不高,在中國能達到8-10萬輛的年銷量就行了,但相關的資料明顯出乎迪斯的預料之外。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為了扭轉大衆ID系列電動車在華的頹勢,迪斯罕見地對大衆中國相關人員進行了批評,“大衆汽車必須改變在中國銷售電動汽車的方法,以應對其在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電動汽車銷量欠佳的問題”。

在迪斯的鞭策後,大衆電動車的銷量明顯有了一定的提升。在去年10月份,大衆旗下ID.系列四款車型九月共傳遞10126輛,季度環比增長272%,成為國内首個合資品牌中純電車型月傳遞量過萬的傳統車企,全年下來,2021年大衆ID系列在華累計銷量為70625輛。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然而大衆電動車銷量增長的同時,對手也沒有閑着。資料顯示,2021年,造車新勢力也迎來了爆發,其中小鵬汽車以98155輛的銷量成績,位居造車新勢力銷量榜第一名,而蔚來、理想則以91429輛和90491輛緊随其後。至于特斯拉,更是一騎絕塵,國内銷量達到32.2萬輛。可以說,如今的大衆不僅沒有追上特斯拉,就連“蔚小理”也在抛離它。

大衆更需要華為?

毫無疑問,對于大衆汽車目前的現狀,肯定會有很多人表示不解,曾經的燃油車巨頭為何在電氣化時代遭遇上了如此多的阻礙。而對于這個問題,雖然目前市場上衆說紛纭,但稍微了解過大衆汽車電氣化轉型的程序的人都清楚其中的原因,那就是大衆依然還在用做燃油車的思維在做電動車。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大人,時代變了。如今消費者需要的不隻是一台開起來很大衆的電動車,而是一輛智能汽車,而大衆這些年在轉型電氣化的過程當中,最大的短闆恰恰就是智能化。如今的消費者,受特斯拉、蔚來、小鵬和理想等新造車勢力這些年來不斷的市場教育,對電動汽車的認知早已經不是單純的電動車,而是電動車+智能車的結合體,而這部分也是大衆目前所不能提供的。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拿ID.4為例,它不僅沒有辦法像特斯拉那樣實作OTA更新,就連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也僅僅隻是最基本的ACC自适應巡航的水準而已,是以當20萬級别的小鵬P5都開始搭載雷射雷達上路時,大衆汽車的自動駕駛還在蹒跚學步,是以大衆在電氣化轉型方面遭遇滑鐵盧也是情理之中。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事實上,大衆并非沒有在智能化方面投入。早在2018年,大衆就傳出試圖收購Aurora,不過遭到拒絕。在收購失敗後,大衆轉而向福特的自動駕駛子公司Argo投資約17億美元。據了解,大衆汽車給Argo的投資包含了6億美元的股權投資,剩下的11億美元則用于“合資企業進行研發活動的資金”。作為回報,大衆将與和福特平等地分享Argo的所有權。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雖然投資了Argo之後,大衆經常強調将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 ,但從目前大衆電動車所呈現的智能化水準來看,大衆汽車明顯沒有在Argo身上整合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智能駕駛技術。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然而時間是不等人的,當大家都在努力像自動駕駛方面進發的時候,作為巨頭的大衆明顯不想被人繼續抛離,是以搭上在自動駕駛領域表現出衆的華為無疑是大衆實作彎道超車的最快途徑。

隻不過相比于合作,大衆明顯更想全部收購華為的自動駕駛部門。至于原因,則涉及到時下智能汽車最常提及的“靈魂論”。毫無疑問,對大衆來說,如果接下來的新車可以搭載華為全套的解決方案,将會迅速提升其新車的競争力,但這種情況是需要把純電車最核心的智能化系統讓渡給華為,這對于要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大衆是不可接受的。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上汽董事長陳虹就曾表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就像是一台汽車的“靈魂”,如果這個“靈魂”掌握在華為手裡,那麼留給上汽的就隻剩下“軀體”了。相似的言論,戴姆勒時任CEO迪特·蔡澈在2015年也曾強調過,“作為汽車大腦的作業系統不能是iOS、安卓或其他系統,它得是我們自己的,我們不打算做蘋果的富士康”,同樣的道理,我想迪斯不會不懂,是以大衆才會更傾向于收購。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大衆想收購,然而華為卻隻為大衆提供一整套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目前的沖突主要出在這裡,是以大衆與華為的談判才會從去年10月一直到現在還沒有結果。對于華為來說,大衆确實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不過這個選擇僅處于成為供應商而已。如果能夠順利成為大衆的供應商,不僅可以對此前一直推廣不順利的華為整套智能駕駛方案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還可以提高華為智選的銷量。要知道,餘承東此前曾豪言華為智選要在2022年完成30萬台的傳遞量,單純依靠問界M5、極狐與阿維塔等幾款車明顯很難完成這個目标,一旦大衆成為華為的供應商,那麼餘承東的豪言将會成為事實。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這僅僅隻是成為供應商的猜想,華為目前還沒到需要賣自動駕駛技術的地步。畢竟,過去這些年,華為在智能駕駛方面早已經投入不少的人力物力。此前,華為汽車BU首席營運官王軍在接受采訪時就曾強調,“華為要持續加大對汽車行業的投入,今年在研發上的投資将達到10億美元,研發團隊超過5,000人,其中自動駕駛團隊超過2,000人。”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如果這個時候華為出售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很容易給外界釋放一個信号,那就是認輸離場,我想這對華為來說也是不可接受的。當然除此以外,也有可能是錢的問題沒有談好,目前這筆收購案雖然高達數十億歐元,但仍沒有達到華為的預期。在大衆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門的新聞曝光後,就有不少人評論,“再多個0可能華為就答應了”。

如無意外,接下來就剩下雙方博弈的過程了。當然,就算大衆最後沒有收購成功華為的自動駕駛部門,也不會妨礙大衆繼續采用華為的智能駕駛方案,隻不過到時的合作更像是一種各取所需的狀态,大衆吸收華為的自動駕駛經驗,而華為則繼續深入汽車制造。

拿下華為自動駕駛技術,大衆就能實作彎道超車?

同樣的操作,此前北汽就曾用過,北汽旗下的極狐阿爾法S共推出了六款車型,但是隻有HI版采用的是華為自動駕駛的全棧解決方案,其餘的版本的解決方案則由博世提供自動駕駛輔助方案。北汽這樣的操作,頗有當年HTC一邊生産WINDOWS PHONE,一邊生産安卓手機的風範。

總結:雖然目前大衆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門的傳言被否認了,但這并不意味着大衆與華為的合作将會停止。随着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大衆在智能駕駛的短闆正在被放大,如果不加快這方面的研發,大衆很有可能在這場新能源的浪潮當中落後,這并不是危言聳聽。

當然,大衆汽車依然可以選擇自研的道路,隻不過時間不等人,大衆能否堅持還是個未知數。而且就算時間等你,對手也不會站在原地等你,是以大衆與華為這場談判仍會繼續。至于何時出結果,相信大衆不會讓大家等太久,畢竟壓力全在大衆汽車這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