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鵬偉|煤火

高鵬偉|煤火

煤 火

高鵬偉

以前在鄉下,冬天很冷的時候,人們就會在屋裡生起煤火。

煤火都是自己盤的,大都在房子的裡間,靠牆正對着門,連着前後兩個土炕。前臉用泥抹光,上面用磚或小石闆兒鋪一個長方平面,叫“煤火台”。

煤火就在煤火台的正中間,俗稱“煤火窟窿”,上面是一個外方内圓的鐵煤火口,靠下向前有一個透氣的小方口,最底下是平擺着的幾根生鐵爐趾,爐趾下是一個盛煤渣的洞,叫“煤渣疙道”,洞口在煤火台正前地面上,用一塊木闆蓋着,邊上常斜插着一根鐵棍火通,一頭是尖的,另一頭是個小圓疙瘩。煤火台兩側也是空的,一個放雜物,另一個盛煤、和煤。

煤火要“套”,用黃泥摻上煤渣等材料把裡面抹光,耐燒還不漏氣。生火時,要先填一些煤渣塊墊底,然後點些廢紙或刨花等做“引火”,慢慢放入稭稈、玉米芯或幹柴,等火燒得紅紅了,填一些小煤炭磕拉兒,再紅了就可以填煤了。

高鵬偉|煤火

火裡填煤也叫“糊火”,用的是和好的煤,和之前先要摻土,掌握好比例,煤土大了火不歡,燒完了容易煉成塊兒下不去,煤土小了火不耐,燒完成了碎面容易塌漏。和煤也有講究,俗話說“和煤不出汗兒,糊開火沒焰兒”,意思是說和煤要舍得下功夫,用小煤鍁不停地翻過來、鏟過去,和得越黏越好。填在火裡用煤火台上放着的一個小抿匙抹平,用火通在中間紮一個眼兒,用來透氣。

煤火被“糊”住後,火暫時被濕煤壓住,隻有藍藍的小火苗兒,從中間的小眼兒裡一下一下的向外探着頭,這樣煤就燃得非常慢。到做飯時用火通紮開,火焰馬上騰騰地上來了,做完飯還能再開一壺水。火“乏”了得及時填煤,不然到用時火不旺,得拿小柴火不停地“咽”,把鍋底壺底都熏得黑糊糊的。晚上糊火睡覺,半夜還要起來檢查一下,看看煤火眼兒有沒有被濕煤堵住,如果一不小心火滅了,早上就得重新烘火,既冷又一時吃不了早飯。

有了煤火,屋裡不冷了,但也不缺煙和灰,每次生火,往往不是從上面吹就是從下面扇,滿屋子濃煙滾滾,嗆得人睜不開眼。填煤後一股濕瓦斯味兒直鑽鼻子,誰家要是圖便宜燒的“臭煤”,更是嗆得人喘不過氣來。為了防止中煤毒,人們在煤火正上方的紙“仰撐”上開一個小圓洞,或者把窗戶最上面幾格糊的紙剪開,像簾子一樣吊着,讓空氣流通,夜裡睡覺也要把裡間的門簾撩開。紮火時火通一下一下往火裡插,或者一下子插進火裡來回搖晃,有時還從下面的通風口往裡捅,煤渣秃噜秃噜往下掉,煤灰趁着熱氣轟轟的往上沖,瞬間飄滿整個房間。時間長了,牆上炕上到處都是灰塵,窗戶上糊着的白棉紙也變成了灰色,牆角的蜘蛛網也因為沾上了煤灰,有長有短重重地垂着,不停地擺動,随時可能掉下來。

高鵬偉|煤火

那時人們都是“不冷了再說”,整個冬天都圍着煤火台轉。每天天還沒亮,女人們就早早起來,紮開火坐上鍋開始做飯。小孩子們醒了也不起,等着飯做好了,大人把他們的小棉襖小棉褲翻過來,在火上騰騰,趁熱穿上。還有的吃飯都在被窩裡吃。大孩子沒這福分,大人一句“還不起來”,就動作麻利地穿好了衣服。上年紀的老人,整天不是在床上,就是拿個小凳子坐在煤火台上。小孩子們也喜歡在煤火台上寫作業、玩遊戲。肚子餓了,拿起煤火周圍擺的饅頭塊、窩頭塊兒或者小蕃薯什麼的就吃,火旺時,還常常拿一把長粉條兒,一根一根伸進火裡,聽着粉條滋滋的響,看着粉條變得又白又胖,縮回來直接放到嘴裡,又香又脆。大人們冬天蒸馍,将面盆放在煤火台上,不到半天面就發了。下雪天大人小孩的濕鞋、鞋墊,睡覺前放在煤火口周圍,早上起來穿上既幹燥又熱乎乎的。家裡生了小孩的,用鐵絲編一個籠子罩在煤火上,将小孩的衣服尿布什麼的搭在上面,一會兒就烘幹了。

冬天地裡基本沒啥活兒,人們喜歡互相串串門說說話。無論走進誰家,都是熱情地往煤火台上讓,紮開火用茶壺蓋住一半,烤火開水兩不誤,煤火台上擺幾個碗,碗裡放幾個山楂片或幾塊酸胡蘿蔔,老人或坐煤火台上或在靠近煤火的炕頭上,其他人坐炕沿或站在煤火台邊,一隻腳踏在煤火台上,伸出手在煤火口上方翻過來翻過去地烤。屋裡很快熱鬧起來,男人們抽着廉價的旱煙,你一言我一語聊着一年的收成,或者不知從哪兒聽來的奇聞怪事,女人們不是補着襪子就是納着鞋墊,有時順着男人的話題噴,有時低一聲高一聲故意和男人打辯兒鬥氣,滿屋子不時爆發出一陣陣哈哈大笑。不一會屋子裡烏煙瘴氣,咳嗽聲不斷,但誰也不覺得嗆。到了晚上,小孩子也喜歡躺在被窩裡聽大人說話,聽着聽着就進入了夢鄉。

高鵬偉|煤火

随着時代的發展,農村由燒煤火改成燒煤球,又由燒煤球改成燒瓦斯,現在進入清潔能源時代,燒瓦斯的人都已經不多了。煤火徹底退出了人們的生活,煤火台周圍那些事,也在一代人的回憶中漸漸遠去。

·END·

作者簡介:高鵬偉,林州市原康鎮人,林州市作協會員,林州市民協會員。喜歡文學和民間曆史文化,作品散見于各媒體和文學網絡平台。

林州文苑工作室

編輯:平淡 曉晔 王傑 燕利

林州文苑是一個純公益原創平台,旨在交流文化,宣傳林州。

平台立足林州,面向全國,放眼未來,是用心舞文弄墨的樂土,是文學愛好者的家園。

熱烈歡迎投稿來函!

所有作品必須是原創首發,禁止一稿多投,平台不負責版權糾紛,文責自負。

版權聲明:【林州文苑所使用的文章、圖檔及音樂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随時與我們聯系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