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動車·第3篇:新一線電動車品牌小刀的超正常逆襲之路

電動車·第3篇:新一線電動車品牌小刀的超正常逆襲之路

前些日子,天津展會上的小刀着實驚豔了一把,楊紫簽約了,古仔親臨現場了,更是喊出了“沖三甲”的發展目标。

早在幾年前,小刀業績腰斬,跌下百萬俱樂部,業務團隊出走,企業經營危機重重,期間多少人看衰,在行業快速整合期,跟不上就是掉隊,掉隊再回來就難上加難。

而小刀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重新邁入百萬俱樂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新的充滿活力的小刀,2018年全年業績增長58%,成為了電動車行業的新一線品牌。

小刀憑什麼逆襲成長,這是子禾一直想知道的答案。如果說新日和綠源取得這樣的增長,可以說是厚積薄發,但是小刀不一樣,小刀沒有這樣的基礎。

小刀的轉變,不是産品、不是品牌、不是機制,但是跟這些要素都有關系。品牌在小刀的發展曆程中,一直非常的重視,期間也經曆了幾個階段,但和小刀的發展階段和行業地位相比,小刀的品牌運作是激進的,也是富有成效的。

1、中國路 小刀行

2013年,電動車行業進入品牌割據時代,雅迪打出了“中國電動車領軍品牌”,愛瑪強勢占據着“電動車上司者”,行業領袖從地位出發,宣告自己的品牌霸權。

小刀經過多年的沉澱後,也開始了自己的品牌更新,先是請了謝佩倫,策劃的品牌宣告就是“中國路小刀行”,這個定位,子禾更願意把它稱作廣告語。

電動車·第3篇:新一線電動車品牌小刀的超正常逆襲之路

“中國路小刀行“非常具備中國意境,同時也非常押韻,符合中國人的語境習慣,其次“行”字具備多重含義,可以作為動作“行中國、行中國路、踐行、出行”,也可以作為名詞“小刀才行、小刀行、小刀風行”,暗含中國電動車,小刀好,小刀是最棒的。

定位上,這次的品牌設計,是給小刀找了一個超級詞語“行”,結合中國路,行的背後暗含企業内部的産品非常好,也能代表外部消費者的評價,小刀的産品非常棒。

代言上,李冰冰代言小刀,謝佩倫邀請知名導演和攝影機構,拍攝企業宣傳片,在終端進行大力宣傳,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宣傳上,公司宣傳片和平面廣告,強調“小刀就是好,沒電還能跑;小刀就是好,水裡也能跑;小刀就是好,爬坡動力好。好用才是硬道理。中國路,小刀行”。核心傳播點上,聚焦小刀産品的動力和電池特性。

2、更強動力 小刀科技

2015年,是小刀電動車品牌化道路上又一個裡程碑。

形象上,小刀集團釋出了全新的Logo形象,新logo依舊延續之前的枚紅色作為主色調,在圖形上依舊以“刀”字為基礎,做了線條上的變形修改,彰顯小刀“更強動力”的動力理念。

電動車·第3篇:新一線電動車品牌小刀的超正常逆襲之路

定位上,小刀更新了品牌廣告語,從“中國路小刀行”到“更強動力小刀科技”,廣告語的改變,也是公司定位的改變,把原來中國路小刀行的潛在内涵動力進行放大,“更強動力”也有點對标雅迪的“更高端電動車”的意思,同時也是公司在2014年推出“雙動力”産品在品牌上的升華。

傳播上,小刀随後幾年,通過與國家乒乓球冠軍明星,《鄉村愛情11》、南京展上和小羅強強合作,通過體育營銷和電視植入進行品牌傳播。

邏輯上,“中國路小刀行”沒有明确的定位,而“更強動力 小刀科技”強調的是小刀的動力定位,暗含選動力選小刀,同時小刀的産品和技術能夠很好的承接,小刀的是雙動力,後來又有三動力,還有SPS極速系統,這些都是動力的象征,進而用動力産品打造小刀獨特的标簽。

電動車·第3篇:新一線電動車品牌小刀的超正常逆襲之路

從LOGO的設計的動力理念,到小刀的産品動力實踐,在上升到公司的品牌定位,這個過程是水到渠成的,在2013年的時候,公司在差異化品牌定位時,可能還不具備這樣的内部資源和外部環境。

3、雙星戰略 強勢沖刺

2019年小刀的開局非常強勢,簽約楊紫和古天樂代言,冠名高鐵列車,與中國品質萬裡行達成戰略合作,這些動作的背後,是小刀近兩年的快速發展,2019年的小刀是高舉高打的一年,也是提升品牌和市場佔有率的關鍵年。

電動車·第3篇:新一線電動車品牌小刀的超正常逆襲之路

開啟雙星戰略,隻是一個開始,更多的品牌更新動作和市場運作正在開展,小刀正在堅定的邁向“沖三甲”的道路。

4、逆襲之路 非一朝之功

在小刀品牌梳理過程中,就像開頭所說的,品牌定位從不清晰到清晰,品牌動作從小到大,這些都容易了解,在行業發展成熟階段,要麼淘汰别人要麼被其它人淘汰,沒有第三條路。

小刀這幾年的轉型,初步邁向了正軌,這個過程中小刀經曆了什麼,子禾一直想要弄明白,但是短時間是不可能弄清楚了。

從朗濤科技的分析來看,小刀2017年的轉型成功,主要涉及六個方面:核心業務保底高新、産品聚焦和定制雙輪驅動、産品組合成本效益取勝、大力扶持優質客戶、老客戶快速複活、新客戶以量換政策。

電動車·第3篇:新一線電動車品牌小刀的超正常逆襲之路

拆開來看,就是三個方面,産品+兩支隊伍建設,産品滿足使用者需求為核心,内部隊伍建設高薪留人激勵人,外部客戶大力扶持和開拓新客戶。

上面的幾個政策,都是需要投入的,是以小刀的市場政策是高投入換市場佔有率,換成長空間,前期可以通過戰略性虧損,以超出行業現狀和内外部預期,來搶占客戶搶占使用者,最終通過市場佔有率和品牌效應來平衡投入,進而将企業拉入正循環。

機會都是拼搏出來的,為小刀點贊!成王敗寇,存者勝!

(注:石頭寫于2019年上半年)

——END——

繼續閱讀